摘 要:本文以小學語文情境教育為主體,通過介紹情境教育理論基礎及價值,對小學語文情境教育中設境·激情·入境·寬情的四個要點進行舉例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境教育;要點
一、 情境教育理論基礎及價值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培養素質型人才的目標從課程改革深入至教學模式改革之中,情境教育的實施由此而來,關于情境教育首先需要對其概念進行了解。
(一) 理論基礎
情境教學法是基于行為主義教學理論“做中學”的教學模式指導下發展而來,通過在創設的情境中提出設問,鼓勵學生親自設計解決思路,動手調動自身所學知識綜合運用于設問解答上,在這個過程中,既是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鍛煉,也是對其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并完善自身思維結構,通過學習遷移效應遷移至其他問題的解決上,有利于其實踐能力的提高。
(二) 教學價值
1. 幫助實現情景創設
情景創設是指在進行教學時引進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作為教學背景,使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而情境教育技術的出現使得情景創設變得更加形象化、具體化,讓枯燥乏味的教學知識變得生動起來,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動力,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 有利于形成課堂互動
情境教育方法最大的特點在于交互性,這是因為它首先將傳統教學課堂上教師主導的時間放置在教師與學生,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上,其次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氣氛更容易使學生有與他人互動的欲望,從而真正地抒發自身想法,實現個人潛能培養的最終目標。
二、 舉例解析小學語文情境教育關鍵
情境教育的關鍵在于將情境融入教學之中,可將其解構為設境、激情、入境、寬情四個要點,下面筆者就從這四個要點入手,通過實際教學案例的列舉來解析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情境教育。
(一) 設境:創設教學情境
設境即創設教學情境,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易被新鮮事物吸引的特點,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在課堂上設置生動活潑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文章時,可以先用各種植物的圖片和小漫畫作為教學情境創設元素,首先讓學生了解到植物的外形、生活環境及特點,感受到自然王國的神奇之處,或是采用情景劇的方式,以講述植物的一生為內容,為接下來課程的教授創造適當的情境。
(二) 激情:以情帶意
語文教學中關于情感教學的內容有許多,這是因為文學原本是對情感的抒發,因此在創設教學情境之后,激發師生的熱情成為關鍵,語文教師的熱情在于對教學內容的最優闡釋,對學生的鼓勵、激勵;學生的熱情則是與文章中的情感產生共鳴,通過以情帶意的方式感知作者的寫作意圖與表達的中心思想。例如課文《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從對父親的愛與緬懷入手,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對于被父母之愛所包圍的小學生,教師從這篇文章中作者對于父親的回憶入手,更能夠喚起學生的同感,從而理解作者的核心思想。
(三) 入境:引導進入情境
對于學生情感的激發并不是情境教育的最終目的,而是為引導學生進入到情境之中做準備。同時,在學生情緒最高漲的時刻,才能夠更投入地參與到教學情境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例如進行課文《白楊》教學時,文章的主旨在于以白楊比喻堅守在邊疆的工作者,不怕艱難困苦,語文教師可以播放戈壁灘白楊生長的視頻,鼓勵學生之間討論長在戈壁灘的白楊是怎樣的,有哪些特點,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之中,自發地進行思考。
(四) 寬情:情境展開,情感升華
在語文學習中,不僅要學會自主反思,還要做到舉一反三,培養自我成長的能力,因此情境教育中寬情這一要點成為增加情境教育價值的關鍵。寬情的概念在于將現有的教學情境進一步拓展,使學生對于此情此景的感想升華為對此類情境的思考。例如對于《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的學習,可以與《詹天佑》這篇課文的學習進行類比,這兩篇課文都是對人物品質的描寫,《唯一的聽眾》采用的是側面烘托,而《詹天佑》采用的是平鋪直敘,因此在教學時可以設立一個對比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對兩篇文章進行對比,從而感知兩種寫作手法所產生的表達效果與情感抒發效果的差別。
三、 總結
綜上所述,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情境教育對于培養素質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使情境教育的作用得到發揮,教師應當對教育的重點與關鍵環節進行研究,將情境教育方式多樣化、有效化,從而完成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劉康寧.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5(12).
[2]張春影.關于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思考[J].小學語文教學,2015(32).
[3]葉春梅.“教育體驗場”的實施與運行[J].課程教育研究,2014(12).
[4]嚴奕峰,謝利民.體驗教學如何進行——基于體驗學習圈的視角[J].課程·教材·教法,2012(6).
作者簡介:
傅樺,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雁寧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