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新課程標準為初中語文教學進行規范。長期教學目標的缺失造成學生學習行為的盲目。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審美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語文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是當代初中語文教育中學生想象力得到一定開發。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較為豐富,有利于學生自主審美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審美教育
一、 前言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審美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注重開展審美教育,如,在教學中,教師注意預留時間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作者描寫風景之美,要求學生舉手表達描寫的景色和課文意境,使學生自主分析文中的好詞佳句,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同時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審美能力,從而使學生的審美水平上升一個高度。可見,在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以學生為本,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增強學生審美能力。
二、 挖掘教材中的審美教育因素
語文學科本身具有許多美學因素和美學內涵,語文中的美包括語言結構美、藝術形象美、思想意境美等。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審美教育因素,向學生展示語文中的美,為學生創設和諧、優美、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氣氛。讓學生帶著一定的感情色彩,對所學的課文進行鑒賞、玩味,從而使一篇篇精美的課文煥發出無限生機。語文教材中的美學因素,幾乎無處不在。自然景象和建筑藝術所呈現出來的“圖畫美”,例如,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一課中的“圖畫美”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受到熏陶和啟迪。結構藝術之美。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短短八十幾字卻展示了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和高潔的品格,精巧的構思,恰當的剪裁,充分展示了文章的結構藝術之美。語言文字之美。劉禹錫的《陋室銘》一文,對偶句式的使用,鏗鏘悅耳的韻律,本身就是一首音樂,給學生以無窮的美的享受。風俗人情之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所虛構的世外桃源式的生活之所以為人們所向往,主要就是因為這種生活畫面所展示出來的和平寧靜的生活環境以及風俗人情的美,讓學生難以忘懷。思想感情之美。《小巷深處》一文之所以感人,就是因為里邊流落出來的濃濃的紊隋充滿人性情感之美、人格精神之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除了文章所展示出來的語言藝術之美、結構藝術之美以外,就是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寬廣胸襟,這是現代人都為之汗顏的一種閃耀著光輝的人格精神,這本身就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美。語文教師應善于運用教材中的審美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進行學習。語文課堂處處都有美的因素,教師要善于挖掘,并把美學教育自然融入語文教學中,形成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 利用課堂組織好美學教育
(一) 在朗讀、誦讀中體會語言文字之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學中應重視讀,特別重視朗讀,朗讀能促進思考,有助于理解,朗讀還能培養語感,讓學生于讀中體會語言的靈動與流暢之美,體會精彩的描寫、精辟的論辯、濃烈的抒情,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與多姿。朗讀要重視朗讀技巧。如果沒有感情、平平淡淡地念,就不能通過抑揚頓挫的音節表現作品的內涵,更不能體味詞句其他方面的美。所以,朗誦時應帶感情。體會文本的意境。不讀,不知其意:不讀,不明其理。學生通過帶感情的閱讀,能夠更正確地辨別是與非、美和丑,能夠讓學生塑造他們自己的個性美與心靈美,能夠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散發自己的智慧。
(二) 于閱讀理解中感受思想感情之美、人格精神之美
要營造美的語文課堂。教師要巧妙引領,激發教學智慧,做課堂的組織者、傾聽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合作者。所以,語文課堂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學得主動,能自主閱讀,自主感悟。使教室里書聲瑯瑯,學生各抒己見,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才會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很多審美教育都是在閱讀教學中完成的,教師要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于關鍵處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緊緊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充分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之美,體會作品中的形象的人格精神之美。教師的點撥和啟發往往會使學生茅塞頓開,思緒萬千,使學生在瞬間感受到美的存在。
(三) 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體會作品中的圖畫美
作品當中描繪的優美的自然風光、壯觀的建筑藝術,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優秀素材,但是,只有學生把文字幻化成圖景、畫面,他們才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藝術的熏陶。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聯想和想象的能力,讓學生能充分再現作品中的畫面。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以“百草園趣事續聞”為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啟發學生縱情想象和大膽想象,創造出奇妙而有趣的情景,再現了“百草園”豐富多彩的自然景物,體味到了其中無限的樂趣。
(四) 播放語文教學視頻,激發學生主動審美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僅提高了對審美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也在積極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滲透審美教育,如,應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生動立體的教學視頻,展現一幅幅直觀的圖畫,以供學生審美和分析,動態的圖片和生動的視頻能夠激發學生興趣,進而調動學生主動審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審美教育時,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文利用多媒體查找不同的微視頻、設計課件,而后,借助投影儀播放色彩鮮明、圖文并茂的動畫,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仔細、認真審美,必然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 結語
只要廣大的語文教師有意識地挖掘審美素材,有目的地在語文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審美教育,就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養成,讓學生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參考文獻:
[1]曾翠紅.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途徑[J].考試周刊,2011(92):39-40.
[2]郁勵利.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審美教育[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上旬),2014(6):88.
作者簡介:
楊偉東,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新塬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