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羅妮卡·哈肯布羅 付晴

1 型糖尿病研究的參與者:食用白色胰島素粉末的保羅
小家伙一聽到音樂,就開始擺動手腳。他喜歡一切閃爍的事物,晚餐時喜歡用勺舀著軟香腸吃,現在正在學習走路——總之就跟所有健康的一歲小孩一模一樣。只有一點不同之處,讓保羅(化名)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這個小男孩到十歲之前患上1型糖尿病的幾率為7.5%左右,遠遠高于0.3%的平均值。
保羅并非受到家族遺傳,他的家人中沒有任何1型糖尿病患者。保羅參加了德累斯頓大學醫院的篩查研究:在他出生后不久,醫生通過滴血對他的基因組中約50個會影響1型糖尿病患病風險的基因位點進行了檢查。
所檢查的基因位點與免疫系統有關,因為1型糖尿病本就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它可能由感染引起,本體的防御系統開始攻擊胰腺中生成胰島素的β細胞,直到體內再無法產生足以調節血糖水平的胰島素。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一生都要注射胰島素。
“如果他真的患上糖尿病,我們也能應付得來。”保羅的父母說。自從他能夠吃固體食物以來,他的米糊中便每天都多了一種白色粉末狀藥物。因為保羅正在參加另一項研究,接受了一種免疫療法,類似對蜂毒或花粉過敏的脫敏治療,用于將糖尿病的發病時間推遲數年,甚至阻止其發病。
1型糖尿病的兒童患病率平均每年上升3~4個百分點,原因無人知曉。在德國,每年約有3000名兒童被診斷出患上此種疾病。
與此同時,這種疾病不再被醫學界視為一種無法改變的命運。
“在我從事糖尿病研究的20多年中,大多數醫生都認為1型糖尿病的發病是無法避免的。”蘇格蘭鄧迪大學的分子醫學教授卡勒姆·薩瑟蘭說。因此人們的關注重點是如何改善胰島素治療,而新的研究結果改變了這種長久以來的悲觀氛圍。“與此同時,”薩瑟蘭說,“也有同樣數量的研究人員認為,1型糖尿病是可以避免的。”
從本質上看,共有四種發展讓醫生、家長和患者充滿信心,有可能打破1型糖尿病發病的必然性:
像保羅這樣有患病風險、適合接受預防性治療的兒童,現在可以通過各種篩查得以確認。
從糖尿病免疫療法的眾多失敗案例中,醫學界能夠獲得許多重要認識,例如治療的正確時機和劑量,最重要的是,哪些免疫療法是安全的,能夠用于診治兒童。
盡管1型糖尿病看似發生突然,甚至伴隨昏迷,可能危及生命或需進行重癥監護,但實際上到發病通常要發展多年。在此期間,人們能有效地觀察自體免疫反應的緩慢變化,并等候治療的正確時機。
目前正在臨床試驗一系列預防性免疫治療方法,將增加某種方法(或某種方法組合)最終生效的機會。有些方法適用于像保羅這樣有患病風險的兒童,有些則適用于發病初期的兒童。
“我們取得了進步。”致力于尋求1型糖尿病治愈方法的邁阿密大學糖尿病研究所教授杰伊·斯凱勒說。他于1984年啟動了第一項糖尿病免疫療法研究,“那時候我們沒有取得什么進展,但我們意識到這種思路是正確的。”


迄今為止,斯凱勒參與了21項旨在預防或遏制1型糖尿病的研究,但說到預防性療法推出的具體時間,他并不想明確答復。“研究需要時間,人們得耐心等待。”已經72歲的斯凱勒仍“異常樂觀”:“我們一定會戰勝這種疾病的,希望我還能有機會看到那一天。”
如果我們能成功將發病時間推遲到青春期后,并保留住β細胞的更多剩余功能,就已經取得了巨大勝利。
給斯凱勒及其同事帶去希望的一種療法便是保羅在米糊中吃到的白色粉末,它是一種粉末狀的胰島素。其實食用胰島素并不會影響血糖水平,其目的主要是借助分子來訓練保羅的免疫系統。如果能夠成功,保羅的免疫系統就能將胰島素識別為內生的無害物質。這一原理對于那些對花生過敏的高風險兒童來說是奏效的,美國國家過敏與感染性疾病研究院自2017年開始,便建議給4~6個月的花生過敏高風險嬰幼兒喂食含花生的食物,這種方式可將其將來的過敏風險降低81%。
在1型糖尿病的預防過程中,補充胰島素的想法并不新鮮,對此已經進行過好些研究,迄今還沒有發現任何危險的副作用。可最后還是會發病——一些大型研究失敗了,研究人員懷疑是因為胰島素給藥太晚而且劑量過低。在保羅參與的最新研究項目中,胰島素劑量增加到了原先常用劑量的九倍之多。
來自德國、比利時、瑞典、波蘭和英國的研究人員對約30萬名嬰幼兒進行了糖尿病風險檢查,最終找到了1040名跟保羅一樣的兒童參與研究,六年后將得出研究結果。
即使將來證明這種療法有效,可能也無法幫助到每位患者,況且研究人員還不知道胰島素粉末是否真的能夠完全阻止糖尿病的發作。“但是,如果我們能成功將發病時間推遲到青春期后,并保留住β細胞的更多剩余功能,就已經取得了巨大勝利,”研究負責人兼慕尼黑黑爾姆霍爾茨中心糖尿病研究所所長安內特-加布里埃萊·齊格勒說,“因為這樣的話,血糖水平能更好地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