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摘要: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尖端科技的廣泛應用,促使大數據時代形成,在此種時代背景下,諸多行業都會受到影響,教育作為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通過合理的改變適應時代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大數據時代下高等教育管理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部分發展策略。希望本文以下內容的論述可以促進我國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專業團隊? ?管理意識? ?大數據
教育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問題之一,承載著我國知識人才培養的重大職責,為了更好地起到育人的作用,教育工作無論在何種社會環境下,都在積極改變。二十一世紀信息技術盛行,大數據時代下的教育管理模式可以做到更加科學和便捷。因此,對大數據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分析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大數據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面臨的諸多挑戰
(一)教師認識程度不夠
現階段高校中,教育管理參與者大多數為學校內部教師,這就造成大數據管理模式改革無法快速進行,很多教師認為傳統模式下的教育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績,并不需要加大投資力度進行大數據背景下的改革。
(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緩慢
高等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務必要由數據調研操作和數據獲取操作作為支撐點,通過數次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部分院校教育管理調研數據只面向政府,而后政府為上級行政機構對所管理高校進行數據搜集操作和數據整理操作。教育部明確表示,條件允許的地區可以委派第三方談判,使用各類辦法促進人才培養,幫助高校輸入多樣化人才,滿足社會需求和就業需求。從現在的整體狀況來看,國內三方評估機構尚未建成,數據整合系統還存在諸多漏洞。
(三)專業化隊伍缺失
當下,高校內部的大數據教育管理工作參與人員為各個專業的教師,這些教師對于專業化知識的教學可以做到得心應手,但是并不具備高水平的管理技能以及管理意識,尤其是在大數據教學模式改革的背景下,沒有專業化團隊作為支撐,改革很難進行,同時日常管理工作的工作質量以及工作效率也很難保證。
(四)教育管理數據挖掘局限性
所謂的數據挖掘技術其實就是對現階段教育活動,學生生活所產出的信息內容進行分析,通過此種方法可以從諸多數據當中獲得更多的高價值信息,這些信息將會在教育模式改革以及學校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加重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應用情況而言,數據挖掘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教師并沒有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在信息錄入的過程中,沒有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最終導致分析出的數據內容不具有代表性,無法為正常工作提供良好的數據支撐。
二、大數據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與觀念
從大數據基本定義內容來說,對于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不僅可以便捷管理內容,還可以為管理工作設計一個具體且完善的信息框架,在此種框架當中,管理人員可以隨意進行信息的錄入與查找,還可以實現數據挖掘與分析,促進管理工作逐漸走向現代化與系統化。因此,在現實工作過程中,相關教育工作者應該明確大數據管理的重要性,從思想意識角度接受管理模式的信息化轉變。思想意識的培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加強校內宣傳力度。因為現階段的高等教育受眾群體人數較多,所以教育工作者工作較為繁忙,很難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進行大數據管理模式的學習與了解。這就需要學校發揮重要作用,可以通過定期開展講座,講解國內外大數據管理模式的成功案例;合理應用學校官網以及校園廣告牌,制作大數據管理模式相關知識等。②初步融合信息技術。大多情況下,教師對于培訓以及講座課程的參與程度以及積極性會并不高,勢必會影響思想意識的培訓效果。學校可以在管理工作中應用一部分信息技術,讓相關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日常應用過程中,發現新管理模式的優點以及便捷性,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對新模式產生認同感,從而為后續的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力度強化
就現階段的發展情況而言,大多數高等教育學校在日常發展過程中對于信息化建設的認知程度并不高,致使信息體系的結構建設止步不前,通過調查發現,有一部分高等教育學校是因為資金不足而沒有完善信息體系建設,究其根本是學校在教育資金分配的過程中,沒有首先考慮信息化建設需要,最終無法得到發展支持。要求高等教育院校必須重視大數據管理模式的改變,制定合理和科學的發展計劃以及資金分配計劃,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
一方面,需要高等院校在日常工作與發展過程中,將學校內部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個性化延展以及專業化整合,通過合理的方法,將現有的細信息內容進行分析與整理,最終統籌規劃到大數據系統當中,保證大數據管理模式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不僅具有強大的兼容性,還需要具有超強的存儲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這也是后續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所在,可以為建成之后的管理模式提供必要的數據參考,方便整個管理系統進行二次改革以及不定時更新;
另一方面,則需要從高等院校的基礎物質資源角度進行分析。理論只是一種思想的高度凝結,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還需要依托物質基礎才能成為現實,這也是解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力度較弱的重要手段[1]。①學校應該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力度,做好資源合理分配,在保證學校正常運轉的基礎下,進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設投資力度。②在適當的工作情況下,引入相關數據系統,及時地滿足教育人員的基本需求。③進一步規劃信息建設資源的合理性,既不能一次性大批量投入,也不能盲目采購。采購過程中,應該結合校園實際管理需求進行采購,并且相關的信息設備更新速度較快,需要從實際需求角度進行合理的取舍,通過對資源的進一步完善與整合,進一步保證管理工作的時效性以及管理質量。
(三)創建專業隊伍
作為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應該發揮更加巨大的作用,通過進一步完善管理隊伍建設從而提升大數據管理模式改革的進程。針對當下管理隊伍不夠專業,管理人員技能水平不高等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①加強校內教師團隊建設。校內現有教師團隊的建設是專業團隊建設基礎所在,作為管理工作的元生力軍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校內教師團隊的建設不能僅僅注重技能水平提升,還需要注意管理意識的培訓,這樣才能全面地提升管理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培訓內容完備,培訓時間需要具有“彈性”,根據教師實際教學任務進行合理規劃,一個星期應該保持1~2節課程,根據實際培訓情況酌情減少。②加強校外管理人員選拔[2]。學校內的教師雖然對于學校發展以及日常信息管理可以更加得心應手,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師并不具有高水平的管理經驗。因此,學校可以從社會中聘請專業管理人員參與到大數據教學管理改革過程中,豐富校內管理工作結構提升管理力度。③整合校內管理人員結構。通過實際情況的分析可以發現,無論是校內教師還是聘請的管理人員都具有一定的優點和缺點,無法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所以可以采用校內教師為骨架,聘請管理人員為輔助的形式進一步優化管理人員結構,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提升大數據管理模式改革進程,促進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
(四)充分挖掘數據信息
大數據背景下,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做好數據分析工作,這樣才能從諸多信息當中獲得更加重要的數據,這些數據將會為教學任務的開展以及教學管理工作的改革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撐。而數據分析的核心則是數據挖掘技術。數據挖掘的前提是數據收集,這就要求管理工作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數據收集與整理,保證數據記錄與錄入的準確性,為數據挖掘提供一個良好的分析環境[3]。例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圖書館借閱記錄進行收集和整理,然后通過數據挖掘與分析就可以得出該同學具體的閱讀喜好。數據挖掘與分析不能僅僅依靠于計算機進行,相關管理工作者需要立足于實際需求,根據不同的數據分析要求,創建合理的計算模式,制定科學的計算方法,促使分析出的數據內容更加貼切實際具有代表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原有管理模式基礎入手,不斷與當下時代相結合,這樣才能做好改革的合理和科學。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基本情況而言,應該從意識角度、信息化建設角度以及專業管理團隊角度進行考慮,促使我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更加契合實際以及時代特征。
參考文獻:
[1]朱彥臻,蔣凱.政府如何管理高等教育?——控制模式與監督模式的比較研究[J].現代大學教育,2019,(01):81-89+113.
[2]葛曉磊,蔣雷.關于西南聯大教育管理模式對當代我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幾點啟示[J].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7,(02):108-111.
[3]孟江寅.美國研究型大學崛起中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為例[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7,(01):57-61.
(作者單位:邵陽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