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海燕
摘 要: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形成是有多種原因的,部分來自學生,部分源于外部因素的壓力(例如學校、家長、老師等)。要解決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現象,就要對其成因進行認真分析,并根據原因提出相應的轉化策略。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轉化措施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得到飛速的發展。英語作為基礎教育課程,相比于城市的英語教育,農村受經濟水平所限,英語教育一直存在著有大部分的學生跟不上英語教學進度的情況。長此以往,必然會對農村的整體教育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當前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主要形成原因
1.教師方面的原因
相比于城市英語教育的師資力量,農村英語教育的師資力量就顯得要薄弱得多,再加上教學設施沒有配備齊全,教育條件比較落后,教師的教學理念各不相同,再加上平常的教學任務重,這就使得教師難以對教學方式進行細致化的研究,導致教學水平落后,教育方法沿襲傳統。
在農村教師的普遍印象中,教師只是負責將英語知識傳授給學生,至于教學方法的研究,那是專家學者們應該干的事。這種思想使得農村英語教育水平始終在原地踏步,大大制約了英語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也正是由于這種思想,在英語學困生產生時教師沒有積極地對其進行引導和轉化,而是放任自流致使問題越來越嚴重。
2.學校方面的原因
農村多處于偏遠地區,部分地方的經濟條件也不能滿足新的英語教學理念,對于新教學理念的接受和實際應用也比較緩慢。農村學校由于缺乏教學設施,普遍采用最基本的英語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們真正對英語提起興趣。另外,農村整體落后的教育思想使得學校并沒有意識到學困生問題的嚴重性,大多數都只是歸咎于學生的自身的智力問題,沒有對教育思想進行深刻的反思,這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影響。
3.學生方面的原因
由于多數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性格差異比較大,自尊心更強,但自我約束能力卻相對薄弱。在這個時期的學生比較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并且期望能在各個方面取得成功,也正是因為這種性格特點,使得學生遭受挫折后自行恢復的難度比較大。英語教育的難點就在于單詞的詞匯和語法,學生在這兩項上若是遭受到了失敗,就很容易的會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繼而一蹶不振。再加上農村的家長都在忙于生計,或是外出打工或是家里務農,沒有時間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關注,致使英語學困生的問題越來越多。
二、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措施
1.學會與學困生交朋友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農村英語教師由于精力有限等原因對學習差的學困生采取放任不管的態度,這不僅會加重學困生的問題,還會對其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在對待學困生時,教師要在生活中多多關心學困生,了解他的學習現狀,幫助他制定出一套更合理的學習方案。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善于活動氣氛,多給學困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并在他們做出回答后給予一定的鼓勵。學生往往不喜歡高高在上的老師,因此,教師們要利用課余時間多與同學們進行交流,與同學們打成一片,以便于能夠及時地發現學困生的問題并采取一定的方式。
2.加強對學困生的學習指導
學困生的學習困難不是因為智力問題,而是沒有掌握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例如在背誦單詞時,學困生通常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極大地降低了單詞背誦的效率。教師們可以加強對音標的教學,并從多個角度解釋其中文意義,這對學困生來說能夠顯著提高單詞背誦速度。同時還需要注意到的是,主觀能動性的缺失也是學困生學習成績下降的重要原因,多數學困生并沒有根據教師的要求預習和復習相關課文。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們定期家訪,以便在了解學困生的思想動態的同時,也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從而為學習成績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
3.轉變教育觀念,完善教育設施
英語教師在對英語學困生進行轉化時也要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積極推動課堂教學的改革,避免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觀念。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改變,使得課堂生動活潑,課堂氛圍良好。同時還需要完善教育設施,這樣才能利用新型的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新形式的教學。這樣在減輕教師工作負擔的同時,也能讓學生體會到真正的學習英語的樂趣,大大提升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目前,農村英語的教育現狀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不僅需要政府增加資金等投入,還需要教師、家長、學生三方面聯合才能對學困生的現狀做出改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清楚地認識到問題所在,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學困生的學習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這樣才能對學困生進行有效的幫助和轉化,從而實現農村英語教育的全面改革,為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于煥峰.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形成的原因與轉化策略[J].學周刊,2012(20).
[2]接愛紅.讓英語課堂動起來: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方略初探[J],2009(3).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初中英語學習中兩級分心現象的研究”成果論文,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04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