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馨
摘 要:目前我國貧困山區中常常出現教師消極怠工、遠離學生和群體等現象,面對這種現象學生根本無法有效提升學習成績,教師也無法提升教學質量。闡述了貧困地區教師職業壓力的表現和原因,并提出了相應解決策略,以期能夠緩解教師心理壓力。
關鍵詞:貧困地區;教師;職業壓力
職業壓力指人們身體上形成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反映,多是由于工作分配不均所導致的。而我國貧困地區教師普遍出現這種現象,從而導致教師出現職業倦怠問題,這對于教師未來發展和學生學習十分不利,因此我們應積極解決教師心理壓力問題,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一、貧困地區教師職業壓力的表現
(一)身體素質下降
貧困地區教師由于職業壓力較大,長期以來得不到有效緩解,從而導致身體出現生理問題,如身體不適、身體易疲勞、體質虛弱、患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長期失眠等癥狀。在情緒方面體現于易煩躁、過于敏感、易怒、精神不振、容易緊張的現象。由于貧困地區經濟較為落后,且醫療條件得不到有效提升,當地人們缺乏健康意識,從而導致教師身體狀況逐漸嚴重。
(二)缺乏職業認同感
貧困地區教師行為上主要體現出教學呆板、熱情下降、創新能力較差等現象,對學生極為冷漠,不善于與同事交流互動。相關調查中指出,貧困地區極少有教師愿意讓自己的子女在未來就業時選擇教師行業,而城市教師更愿意讓自己的子女選擇教師行業,從這一點中我們可以看出,貧困地區的教師對于自身職業嚴重缺乏認同感。
(三)教師性格出現偏差
這體現于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例如教師不愿與學生產生過多的互動,且身體上也與學生保持較遠的距離,不愿去了解學生、理睬學生,甚至貶低學生。隨著這種情況的持續升溫,教師很有可能放棄自己的職業。
二、貧困地區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
(一)外在因素
目前貧困地區的教師普遍面臨著工作與收入不符的現象,且教師社會地位較低、工作環境較差、在待遇和勞動強度方面根本不對等,這也是目前貧困山區教師的生活真實寫照。教師承擔了巨大的生活壓力。他們還需要付出各種教育費用,這也是導致教師生活壓力的原因所在。
(二)內在因素
首先,教師需要在工作中扮演多重角色,他們需要時刻與學生、領導、家長產生互動和溝通,這也導致教師在面對不同對象時會產生不同壓力。其次,在學校的眼里,教師應兢兢業業去工作,努力完成學校所下達的教學任務,在學生家長眼里,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造優異成績,在學生眼里,教師應該是他們的朋友和親人,在教師親人眼里,教師應該是一位合格的家庭成員。但教師在實際生活、工作時,由于多重角色的壓力導致教師內心十分疲憊。
三、貧困地區教師職業倦怠與職業壓力解決策略
(一)提供社會支持
由于當前貧困教師所處的發展階段,社會應給予貧困山區教師足夠的關注和重視,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教師生存情況,讓教師的付出能夠獲得應有回報。例如,政府可將教育經濟資源著重釋放于貧困山區當中,提升教師工作積極性。還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提升貧困山區教師的地位和收入,并轉變社會輿論,讓人們形成新的價值觀,平等對待教師的職業,讓山區教師都能夠在良好的輿論環境下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此外,相關部門可開展相應的評價制度,讓貧困山區教師能夠根據當地教學情況進行回報和總結,并給予支持,給貧困山區帶來優越的教學環境,在無經濟壓力負擔的情況下進行教學。其次,教師需要與學生、校方、家長形成良好的溝通氛圍,在學校的關懷之下讓教師減輕心理負擔,以輕松愉快的心態進行教學工作。
(二)緩解職業壓力
首先,貧困山區教師需要具備正確的自我認識,這也是目前教師在工作中產生倦怠的主要原因,教師在工作中面對不同對象不能夠及時調節自身心態,盡管背負著重要的教學任務,但教師心理壓力與平常人無異,在面對壓力時也會產生倦怠心理。因此,貧困山區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自身思想,根據自身能力、興趣、個性來構建一個合理的角色和工作目標,以此形成正確心理環境。其次,教師可通過提升自身素質來培養自身能力,讓教師更加愿意接受挑戰和面對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勇于鍛煉自己,以此強化自身教學能力、綜合技能、專業水平,讓自身工作更為出色,由此緩解職業壓力。
綜上所述,貧困山區教師產生職業倦怠與職業壓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經濟壓力和多重角色導致,這也是當前教師身體素質下降的主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師應積極緩解自身壓力,并在社會的支持下投身于教育事業當中。
參考文獻:
[1]郭浩.農村貧困地區小學教師職業壓力狀況及緩解對策[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10):64-67.
[2]胡先云,王放,龍小林.貧困地區農村初中教師職業壓力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湖南省M縣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2009(12):61-6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