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芳
摘 要:古詩詞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內容,它的教學一直受到語文老師關注和研究。近幾年社會各界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關注,加上一些傳統文化節目的開播,使古詩詞又一次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也成了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更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中不可缺少的知識內容。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在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全面需求,既要教學生積累、學習古詩詞的基礎知識,背誦記憶一定的古詩詞,還要教學生學會欣賞,賞析古詩,帶領學生走進古詩詞的意境,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家國情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近幾年隨著古典傳統文化節目在一些頻道播出以后,古詩詞熱又一次被掀起,社會各界對古詩詞的教學也更加關注。比如,《中國詩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等等,這些節目的播出又一次喚醒了人們對古詩詞的重視,使老師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從方法、技巧、賞析等方面進行深入、優化式的教學,保證古詩詞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那么,初中語文老師如何對古詩詞進行有效教學呢?本人從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總結、嘗試的策略與方法,與大家共勉。
一、創設有趣的情境,巧用教學語言藝術
古詩詞的句子、意境雖然美好,但是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走不進其意境,就會陷入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中,學習起來比較枯燥、費神、費力。再加上初中生都是十幾歲的孩子,沒有一定的教學手段帶他們進入學習內容,他們很難沉下心來參與教學過程。因此,為了能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老師要在導入環節,運用自己的教學語言藝術,渲染氣氛,喚醒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熱情,激起他們的情感,使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情境,獲得新知,理解古詩詞。例如,在給學生講《秋詞》時,就可以這樣導入:“在學習古詩文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文人自古都或多或少有悲秋的情結,但是也有一些詩人,他們筆下的秋卻別有一番韻味,如,‘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壯闊,也有‘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的絢爛,還有‘山綠秋山明這樣的清新等。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劉禹錫的《秋詞》,他又給我們呈現什么樣的詩心詩情詩境呢?”這樣的導入,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思想拉入到古詩詞的氛圍中,他們會一邊聽老師的講解,一邊回憶學過的關于秋天的詩句。然后,老師對于《秋詞》的反問,又會勾起他們好奇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帶著疑問和好奇,進入下面的學習,使教學能自然進行的同時,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通過巧妙的切入點,帶學生進入詩境
學習古詩詞與現代文不同,學生不是通過閱讀就能進入文章所要表達的情境,理解它的意思。古詩詞有一定的難度,他的一些字詞的用法和意思與現代用法不同,如果老師在教學中抓不住巧妙的切入點,就會影響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首先,我們知道古詩詞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它在意境上有著現代文無法比擬的高度。但是由于古詩詞的寫作代年比較久遠,使學生感覺有距離,對于學生的理解增加了難度。老師在教學時用散文式的語言呈現詩詞意境,引導學生通過詩詞的意象展開想象,讓學生去品味詩詞,理解意思,進入詩詞的意境。例如,在教《天凈沙·秋思》《歸園田居》等類似的詞時,為了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老師首先就要用自己語言藝術,把學生帶進想象情境,使學生得到熏陶;其次,當我們了解古詩詞的時候,就會發現詩與畫是相通的,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意,老師可以在講解的時候,給古詩配上相應的圖畫,強化詩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達到學習的目的。
三、重視字句的學習,深入品味詩意
在現代文的學習中,老師對一篇文章少講一個句子,或者少講一個句子中的字、詞似乎都不太會影響學生對文章整體或者句子的理解??墒枪旁娫~不同,一個字,一句詩可能就是一層境界,一層情感,一個世界,一個意境。如果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學生放過詩句中不認識或者不理解的字,那么他們可能就不理解這句詩,這首詩。所以,初中語文老師一定要重視古詩詞中字、詞、句的講解,要字斟句酌,詳細講解,學生才能在一個巧妙的字中理解詩的妙處。例如,王安石寫“春風又綠江南岸”時,就其中的“綠”字,經過了無數次的更改,從到改為過,從過改為入,從入改為到,后來才有了“綠”的出現,就這一個字,春天的生機全出來了。再比如,賈島在寫“僧敲月下門”之前,他也用過“推”字,就是“僧推月下門”,但是在斟酌好久后,最后在韓愈的建議下用了“敲”字,這一下子把詩的意境提升來了??梢姡胱寣W生學好古詩詞,不只是背了多少詩,能默寫多少詩,還要看學生對古詩字、句的理解,對詩意的理解和感受,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進入古詩詞,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實現初中語文教學的意義。
總之,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古詩詞學習不僅能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啟迪學生智慧,還有拓展學生知識,陶冶學生性情,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從而實現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溫銘春.關于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探析與思考[J].亞太教育,2016(24):34.
[2]張錦華.部編教材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小班化教學[J].新課程(下旬),2017(9):82-83.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