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魯迅文章對中學生而言有些晦澀難懂,但承載著文化熏陶的功能,也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本文以中學語文教學為抓手,從文章閱讀與語句品讀及語言藝術等多方面,探討中學語文課程中魯迅作品的教學策略,以加深魯迅先生對中學生的影響,加強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關鍵詞:中學生;魯迅作品;閱讀;品讀;語言藝術
語文是中學教育教學所涉及的一門基礎課程,而魯迅作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對培養中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利。魯迅先生曾這樣說過:“我的文章,沒有閱歷的人實在不見得能看懂。”中學生的生活閱歷不夠豐富,部分學生認為魯迅言辭過于鋒利尖銳,無法體會到魯迅作品的內涵??紤]到全面發展學生語言能力與綜合素養的需求,優化語文教學設計,讓中學生理解與感悟魯迅作品的精髓,與魯迅相遇,使學生感悟到魯迅那種超凡脫俗的氣節,對保障中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一、 調動學生的閱讀趣味
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與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而中學語文課程中的魯迅作品也承載著文化熏陶的功能。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生活閱歷較少,學習占據中學生實際生活的很大部分;而對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存在困惑是中學階段學生普遍會遇到的問題??紤]到魯迅作品的深遠影響,以及素質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教師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當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語文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閱讀魯迅”,調動學生的閱讀趣味,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作品過程中與魯迅進行心靈交流,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與掌握魯迅作品的內涵及情感,使學生真正走進魯迅世界,在語文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喜歡閱讀的熱情,增強中學生參與語文教學活動的動力,讓中學生與魯迅相遇,從而提升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例如,在《藤野先生》一文的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對這篇課文及重要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挑選《藤野先生》這篇課文中經典的幾段話進行深入分析,尋找學生與魯迅的契合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魯迅對祖國命運的關心之情,感悟《藤野先生》一文所反映出的作者極強的民族自尊心,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藤野先生》這篇課文的內涵與精髓,激發中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課文中表現出的一種弱國國民難于承受的辛酸,以提升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 品讀魯迅作品中的優秀語句
魯迅的作品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有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而魯迅作品也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魯迅在自己的作品中有很多優秀的語句,但從表象上來看魯迅先生的作品似乎不適合中學生閱讀,一些中學生對魯迅作品存在錯誤認識,認為魯迅的文章文白不通,難以理解魯迅文章。考慮到魯迅作品對中學生全面發展的深遠影響,以及中學語文中魯迅作品教學的需求,中學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當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能力水平及生活閱歷,優化語文教學設計,調動學生的閱讀趣味,積極引導學生品讀魯迅作品中的優秀語句,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與魯迅相遇,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到魯迅作品中一些優秀語句所概括的作者內心的感悟,充分發揮出魯迅作品承載文化熏陶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魯迅作品的精髓,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以提升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以《社戲》一文的教學為例,《社戲》是魯迅先生根據自己少年時的生活經歷所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也是中學語文課本中精選的魯迅文章之一。魯迅先生在《社戲》這篇短文中用飽含深情的筆墨與優秀的語句刻畫了兒時伙伴們的形象,為了更好地培養中學生的語文素養,讓中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魯迅作品的內涵,教師在《社戲》這篇短文的教學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能力水平,恰當調整《社戲》一文的教學思路,積極引導學生感悟魯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指導學生仔細品讀《社戲》這篇短篇小說中的一些優秀語句,如“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等等,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品味這些優秀語句的內涵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使學生更好地感悟魯迅內心世界對農村樸實生活的向往,認識到魯迅借助兒時美好回憶與當時社會的混亂形成強烈對比的寫作技巧,幫助學生領悟《社戲》這篇短文的精髓,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體會漢語語言藝術
中學語文課本中精挑細選的魯迅作品對中學生而言有著一定的理解難度,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魯迅作品精髓的掌握。魯迅先生曾這樣說過:“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敝袑W生階段是一個需要激勵與贊揚的階段,從表象上來看魯迅先生的作品好像不適合中學生閱讀,但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語言能力,考慮到中學生掌握漢語語言藝術的必要性,以及中學語文教學面臨的困境,教師在講授中學語文課本中的魯迅作品時,應當重視對字詞的分析,讓中學生充分感受到魯迅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與說服力,著力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使中學生的言語有魯迅言辭那般的激烈與正義,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與語言技巧,積極指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自主分析魯迅作品中的字詞,學習魯迅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從而提升學生語言水平。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的教學中,考慮到中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學習特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中的具體內容,針對性地提出一些能夠啟發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這篇課文中的字詞運用,如“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钡?,通過具體句子與詞語分析,讓中學生看出魯迅用詞的嚴謹性與正確性,著力培養中學生的語言精準性,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
四、 結束語
魯迅是中國文學史中的一代偉人,而魯迅作品也是中學語文課本中的精選文章,對中學生有著深遠影響。考慮到中學語文教學面臨的困境,以及中學生的長遠發展,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優化語文教學設計,注重分析魯迅作品的內涵,調動學生的閱讀趣味,引導學生品讀魯迅作品中的優秀語句,體會漢語語言藝術,幫助學生掌握語文中的基本知識,在教學中讓中學生與魯迅相知相遇,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卓惠玉.魯迅寫作技巧對中學生的啟示[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8):18-19.
作者簡介:
韓會敏,河南省開封市,河南省蘭考縣基礎教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