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2011版課標”)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常在想怎樣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方法,怎樣的教學方式才最有效,怎樣才能讓每個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營造和諧氛圍,搭建主動探究的平臺,引領學生經歷探究過程,讓學習真正發生,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營造氛圍;設計;探究;鼓勵;觀察
一、 設計比賽,誘發最佳心態
我們都知道:成功的數學學習活動往往是伴隨著學生最佳的學習心態產生的。那么怎樣讓學生產生最佳學習數學的心態呢?這是我常在思考的問題。我想:要讓學生產生數學學習的最佳心態,就必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輕松感、愉悅感和成功感。小學生都有很強的好勝心,在數學學習中,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設計競爭環節,讓學生通過競賽完成學習任務,快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記得在一次數學課上開展了“小小演算家”比賽,班上有一名膽子特別小的女同學叫小瑜,平時很少說話,要讓她上臺和大家比賽就更別說了。盡管如此,我還是很想試一試,因為我心里很清楚:小瑜只是膽子比較小不愛表現,其實學習還是可以的,尤其是在計算方面特別認真仔細。我特意安排她和學習較好的同學——陳季敏、洪小陽、洪少華一組。當她們合作比賽完后,同學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時,我看見膽小的小瑜嘴角露出了微笑。接著,我進一步引導,“既然她們這么棒,請她們小組單獨再比賽一次,好嗎?”面對同學們期盼的眼神,她點了點頭,在那次比賽中,小瑜取得班級比賽第二名。她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今天好開心,因為我在班上的演算比賽中獲得第二名,洪老師表揚了我,全班同學都給了我熱烈的掌聲。其實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這樣教學,在設計競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個人競賽或小組競賽。個人競賽中,每個學生都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小組競賽中,小組成員的合作過程中,競爭意識讓他們更加團結。
二、 有效鼓勵,建立學習信心
對學生每一個合理要求都給予充分鼓勵,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自己摸索的一個啟示。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學,越發感覺到鼓勵對于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在一次數學課《小小商店》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購物。在購物過程中,小杰小聲地告訴我:“老師,我想買本畫畫本,因為我養了一只小狗,它很可愛,想畫給大家看看,行嗎?”聽了學生的話我有點不高興:“買就買,還那么多事!”又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我應該理解和鼓勵的。”我走過去摸摸他的頭說:“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買一些回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于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購物家,買的買,交流的交流,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想和老師交流,敢對已有的要求提出質疑和建議,思維得有效的發展。
作為一名教師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平常的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關懷和鼓勵,多給學生一些陽光雨露,多給學生一些溫暖的空間是幸福的,只有這樣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真正實現。
三、 實驗觀察,感受數學魅力
我常想:一個數學教師要教給學生什么呢?我明白: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從心里喜歡上數學,想到數學的世界里去探究。實驗不僅能讓學生愛上科學,同樣能讓學生愛上數學,充分體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
例如在《有趣的測量》一課教學時,我先告訴大家:“老師想先做一個實驗行嗎?”學生的雙眼里頓時寫滿了疑問:怎么數學課上還要做實驗?于是我不緊不慢地拿出了兩個裝著一樣多的水的燒杯放在講臺桌上,然后從袋子里神秘的拿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馬鈴薯問:“你覺得這兩個馬鈴薯哪個更大一些?”(這是我有意挑的,看不出誰大誰小)學生一會指著左手說:“這個大。”一會兒又指著右手說:“不對,不對,這個更大。”正當他們左右為難時,我趕緊啟發:“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比較出來呢?”學生馬上撓頭思考,很快就有學生看到講臺桌上的那兩杯水:“把它們放到水里,看誰的水面高一些誰就大一些。”我順勢把兩個馬鈴薯分別放到兩個燒杯里,很快大小就區分出來了,我裝作不明白地問:“為什么呢?”學生說:“因為馬鈴薯放到時里面后占了杯子的空間,水面就上升了……”機會來了,我再進一步提問:“想要知道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要怎么辦呢?”學生馬上想到實驗的方法進行測量,到此學生對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測量方法已掌握大半,接下來就是討論設計方案,然后進行實驗,計算,交流總結了。
“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實驗觀察的方法不但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而且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四、 總結
2011版課標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無論是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方案,還是組織各類教學活動,只要我們活學活用,不斷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教師即使用最平常的教學方法也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作者簡介:
洪燕華,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鎮霞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