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一平
摘 要:現如今,中學足球教育受到教育部的足夠重視。中學生的足球教育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如此才能使得中學的足球教育事業更上一層樓。以教育部相關政策為指導方向,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目的,以家庭影響力為輔,推進中學足球教育事業的改革,激發學生對足球運動的喜愛,擴大足球影響力,培養學生堅強意志與團隊合作精神,為國足事業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學;足球教育;推進途徑;策略
2015年8月13日,教育部官網公布了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中指出,近些年,校園足球事業快速發展,校園足球定點學校達到5000多所,舉辦各種比賽10萬多次,青少年足球運動在不斷地擴大。預計到2020年,基本建成青少年廣泛參與、運動水平持續提升、文化氛圍蓬勃向上的中國特色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體系,到 2025年將有5萬所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并重點建設高等學校高水平足球運動隊[1-2]。基于此,筆者根據經驗進行了一些中學足球教育的突進途徑與策略的研究。
一、影響中學足球教育發展的因素
筆者經過多年經驗發現,在目前中學的足球教學中,很多教師比較側重足球的基礎知識,沒有很好地進行實踐教學,導致學生對足球的熱情不高,實踐能力也就無從談起。基礎知識的教學占用的教學時間太多,不符合足球的實踐性教學,也就達不到理想的足球教學效果。中學生的學習科目多,整天面對書本知識容易讓學生感覺無趣,而足球可以讓學生動起來,調節沉悶的學習氣氛[3]。中學時期是學生生長發育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好動,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好好培養,多注重實踐教學,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同時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還能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可謂是一舉多得。足球運動是有利于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運動,在中學時期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教育途徑,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激發不了學生對足球的興趣,這不利于我國未來運動健將的培養,將會給給我國足球事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損失。基于此,當務之急是針對這一不良現象對中學足球教育方式進行改善與推進,促進足球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針對中學足球教育的推進途徑與策略
(一)完善中學足球的教學方式
中學生年紀小,好動,愛玩,中學足球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運動能力,以基礎知識為輔,改變教學模式,不能一味地側重課堂基礎知識的教學,只有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出其對足球運動的興趣與熱情。基于此,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課堂中,合理調整有關足球基礎知識的傳授時間,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參與課上的足球運動,多讓學生參與實踐,在實踐中學會足球運動的規則與技巧。學生通過大量的足球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平時的學習壓力,還能發現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產生對足球的熱愛。教師可以在實踐教學中加入足球運動教育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到國家大力開展足球運動教育的意義與目的,提高學生對足球運動的喜愛程度,同時培養他們足球運動的技巧,養成良好習慣并具有高尚的愛國情操,這是普及足球運動教育的重要目標[4]。筆者作為一名九年級體育教師,通過親身實踐,讓學生了解大力開展校園足球運動的教育意義,并以裁判和教師的身份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足球運動,給學生進行了分隊,并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數字定制了白色和紅色的隊服,告訴學生隊服的顏色是根據國家隊隊服的顏色選擇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十分活躍,學習及運動熱情高漲,大部分學生平日里也愛學習其他學科,作為他們的老師,看到自己的學生這樣優秀,感到十分欣慰。
(二)加強中學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
要加強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需要學校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學校領導要加大對中學體育重視的程度,貫徹國家六部委關于校園足球運動建設的理念,結合學校課程表合理安排體育課時間。九年級的學生教育更應該得到重視,重點安排好該年級學生的體育時間,可以按周來合理安排足球課程,讓足球運動與其他教學活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開展陽光足球運動,真正做到體育運動與文學相結合,做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九年級學生需要面臨中考的嚴峻考驗,學習壓力更大,更應該有足夠時間去運動,讓學生適當放輕松,身心解放,在足球運動中找到快樂,喜歡上足球運動,熱愛體育,激發出學生的潛在能力與興趣。筆者通過親身實踐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多接觸足球運動,很多學生根據我的指導及訓練方法喜歡上了足球,而且給自己樹立了進一步學習足球的計劃,有幾名學生打算報考與體育有關的學校。
(三)開展足球比賽運動,推進校園足球教育事業
筆者通過與其他班級教師的溝通,順利地聯合其他體育教師于2018年5月開展了一次春季足球運動友誼比賽。在比賽中,我方學生為紅隊,友誼方為藍隊,校體育領導為裁判,筆者選擇了自愿參加此次比賽的14名學生作為我隊球員,其中3名為替補球員,比賽過程比較激烈,其間我方一名球員不慎摔倒,膝蓋輕微受傷,為了學生考慮,筆者安排替補球員上場,雖然比賽過程有點小插曲,但是結果是樂觀的,我方球員以2∶1的優勢在最后關頭險勝藍隊。比賽鍛煉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同時提高了團隊合作精神,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信,學會了互相理解與尊重。
總之,讓中學生多參與足球運動,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完善教學方式,加強校園足球文化建設,適當開展足球比賽,積極響應六部委號召,科學地指導足球運動,促進中學校園足球教育的發展,為國足事業的順利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付漢武.淺談制約中學足球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的因素[J].學周刊,2018,12(12):157-158.
[2]王思博.“互聯網+”促進新建學校校園足球發展的策略[J].學周刊,2018,13(13):155-156.
[3]羅耀成.對初中體育校園足球課程的實踐探討[J].中外交流,2018(38):97.
[4]張禮.中學校園足球開展瓶頸與有效路徑探析[J].運動,2018(7):9-10.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