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圣斌
摘 要:語文閱讀能力是初中語文的重頭戲,而養成自主閱讀能力是提高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就要鼓勵、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興趣,養成自主閱讀能力,會舉一反三,形成語文應用能力。初中語文學習是聽、說、讀、寫,圈點批注,理解創新的過程并不是簡單機械式的收集、整理的程式化,而是在閱讀中發現美,獲得愉悅感的審美體驗的征途。
關鍵詞:語文閱讀能力;悅讀;大語文;創新
語文閱讀能力是初中語文的重頭戲,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在日積月累中把握其技巧,勤讀勤練,方能提高語文素養,形成應用能力。而今信息化時代更是一個悅讀的時代,中學生必須帶著愉悅感去閱讀。養成自主閱讀能力是提高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激發學生興趣,自主閱讀,獲得愉悅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葉圣陶給學生展示的“雞吃米”的故事也印證了只有自己心甘情愿去做某事才能做得最好的道理。所以我們的語文閱讀學習要改變程式化的死方法為學生的自發性學習,這樣才能產生最大的效果。
說明文的學習閱讀對學生而言是枯燥的,掌握效果不好。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事理說明文,科學味非常濃,我提前給學生布置了單元要求,要以整體觀念來學習,結合前面掌握的事物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分析每一篇課文。如《大自然的語言》一課,要求學生從我們的身邊找到體現物候現象的事例,小組合作調查農民伯伯,積累農業種植方面的農諺,從而讓本課目標的達成有深入淺出的效果;《恐龍無處不有》一課可以提前觀看《侏羅紀公園》影片……這樣能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發言更加積極,整體單元效果掌握明顯。
二、樹立大語文觀念,課內拓展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閱讀能力的形成不僅僅在課內,還要延伸到課外,要有大語文觀念。根據新課標要求,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需大大增加,所以我給學生布置、推薦了課外閱讀書籍,讓他們感受閱讀的樂趣。
1.學練結合,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能力
我上完《智取生辰綱》后,給學生推薦了《拳打鎮關西》并讓學生談感受,90%以上的學生對人物分析、情節掌握、動作感受說得頭頭是道,著實讓我刮目相看。我上完《桃花源記》后布置了200字左右的續寫,以此來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再創造能力,學生無論在寫景還是故事情節的拓展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一位學生定了很有詩意的題目《桃花殤,六月黃》,文中寫道:“待到來日雙鬢垂間亂,回頭不見來時伴。青衫如舊,白裙如初。”塑造了漁人的一段凄美遭遇,想象大膽,情節曲折。另一位學生寫道:“桃花夭夭,灼其華。月色洗練繾綣卷,漁人自在逍遙間……”文筆凝練,繪景精致,讀之如臨其境。
2.注意學生差異,分層次樹立階段目標
學生是有差異的,所以我根據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差異給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我提議在班級設立圖書角和展示臺,學生出謀劃策設計,進行圖書搜集、分類,并確定小組合作閱讀和個人定量定質目標,定期展示閱讀心得(閱讀能力強的一周一展示,稍微弱的兩周一展示),其形式采用心得演講和紙質展示。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緊扣文本多誦讀,拓展延伸,結合生活感悟,多角度綜合理解
詩歌的學習對學生而言無非就是背背寫寫,深層次的理解上總是欠缺。我的做法是多誦讀,熟能生巧,自我多感悟,并在一定情境下去引導學生理解。我在上完《大自然的語言》這一課后,給學生布置理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及分析詩中的物候現象的任務,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對不同文體間的聯系進行了整合訓練。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情感上充滿好奇,朦朦朧朧,我們習慣性的做法是“堵”,而不是“疏”。我在上完《詩經兩首》中的《關雎》和《蒹葭》時和學生交流了所謂的“早戀”問題,學生暢所欲言,既拉近了師生情感,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觀念。課后我又布置課外閱讀《式微》和《子衿》,讓他們談感受和認識,體會古典文學的意境和古人的委婉含蓄美。
三、授之以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技巧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
閱讀能力最終是通過做題分析和應用能力來呈現的,但大多數學生由于沒有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對閱讀無法入手。所以語文老師有必要教給學生掌握閱讀文本的基本知識,日積月累,強化訓練,才能培養學生形成做題的應用能力。
1.分類識記相關概念并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分析、運用
學生對諸如記敘、抒情等表達方式,側面描寫、動靜結合、卒章顯志等寫作技巧,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文段首句、尾端的作用等相關知識是必須要掌握的。這些知識點在課內教讀閱讀課上是需要經常性的強化訓練的,并推廣到課外自主閱讀過程中。能體現學生能力的是自讀課文,我的做法是給小組布置自學要求,在課堂上讓小組成員講解他閱讀文本后的收獲及對文本細節的分析,這必須體現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其他同學要及時補充、糾錯、拓展、延伸。這樣的學習是主動性的,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2.強化閱讀量,舉一反三做到熟能生巧
閱讀能力的形成是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學生擴大閱讀面,除了課本中的文本和《名著導讀》外,還要大量閱讀其他文學作品并消化理解。要由類似的文體學習舉一反三分析其他文本,這樣,閱讀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劉祥虎.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探研[J].成才之路,2019(3).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