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霞
摘 要:新課程給小學數學教學注入了活力,同時也引發了教育工作者的思考,無論是數學理論的研究者還是一線的數學教師,不僅要關注課堂,也要關注課后的數學作業,使作業的設計成為教育工作者探索的新課題。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改革
一、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布置方面存在的問題
傳統作業觀點認為,作業應當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認為作業的主要功能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學科作業一直過分強調作業的管理功能。這樣一來,就導致作業的布置出現以下問題:
1.作業布置多、難、爛
多指內容多,題量大,超出學生支配的時間。據不完全統計,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學科作業都會超出課程標準規定的量。盼望著多做多練熟能生巧,從而提高學習成績。可實際上,理想豐滿,現實骨感,背道而馳。難是指作業難度大,超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范圍。學生的能力不同,但小學數學學科的作業卻很難做到因人而異。爛是指作業選題缺乏選擇性,傷時又傷力,還沒有任何效果。同一課堂,相同的衡量標準,作業布置的隨意性是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
2.作業單調、枯燥、機械化
單調、枯燥的作業使學生對作業產生厭倦和抵觸情緒。缺乏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在小學數學學科的作業方面體現得尤為透徹。大家都知道,談到數學作業,人們想到的就是無止境的計算。的確,數學以計算為根本,教師為學生馬虎的計算而頭疼,學生為重復的計算而心煩。單調、枯燥、機械化的作業讓學生只有疲憊應付的心思,哪有認真對待的心情呢?
二、小學數學作業改革方面的思考
1.個性化的作業能讓學生展示自我
作業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好奇心重,喜歡新鮮刺激的東西。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總是會全力以赴的;而對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擠點時間出來就已經是很給面子了。因此,作業設計力求符合學生的個性,以其獨特的個性化激發學生的興趣。
新課程中作業的設計應該是個性化的,應該努力體現學生千姿百態的個性。個性化的作業是教師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并針對學生的個體情況預先設計好的,學生參考教師設計在課堂之外進行的活動。這種作業設計能夠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作業真正成為學生內化知識,外化素質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教完《條形統計圖》后,設計了以下幾道作業,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完成。(1)調查本班學生的早餐情況,繪制成條形統計圖。(2)調查班級學生喜愛的體育活動,并繪制成條形統計圖。(3)調查本班學生喜歡的電視節目,并繪制成條形統計圖。這樣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根據各自的喜好而自主選擇,讓他們的個性得以充分體現。
2.多層次的作業能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睂W生是有差異的,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發展也各有不同,他們對所需知識的程度也就不同。因此作業的設計和布置就應該多層次,有差異。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消化不了”的現象。對有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或降低作業難度,讓他們做一些簡單而有趣味的作業,解決他們“消化不了”的問題;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適當提高要求,設計一些擴展性的、富有挑戰性的作業,他們也就能“吃得飽”了。適量、適當的作業和要求,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不同層次的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都會有新的收獲,有事半功倍之效。這樣,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就會不受到遏制。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特點。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也可以改一改以往命令式、強制式的特點,給學生的作業也設計一個“自助餐”——自己選擇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題目,讓學生有一個較為輕松的作業氛圍,讓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作業,培養數學能力。作為教師就必須尊重差異,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并且還要承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不搞一刀切,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都能獲得最優的發展。
3.多答案的作業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眲撔履芰ε囵B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創造想象能力的培養。想象能夠活躍人的頭腦,激發人的思維。記得看過這樣一篇文章,里面寫到美國的一位老師提問學生:“總統是怎么來的?”一個學生說:“里根總統是從雞蛋里孵出來的?!笔潞筮@位學生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從辯證的角度來看,這種敢于打破定勢的思維,恰恰是創新的體現。思維不同,過程不同,答案也會不同,我們注重的應是能力的培養,有時候教師也要敢于沖破標準答案的束縛。
總之,我們必須打破傳統作業布置的陳規,改變以往的陳舊觀念。在作業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個人見解,構建豐富多樣、高效實用的數學作業,讓作業成為學生展示個性與才能的平臺,為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開拓一片廣闊的天空。
參考文獻:
魏忠海.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13(7):3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