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冉
【摘 要】 經濟責任審計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產生,它的出現為我國社會公共資產的有效合力運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障作用,所產生的效果是其他許多監管措施不能比擬的。本文簡要介紹經濟責任審計與財政收支審計異同,提出在現行經濟條件以及我國國情背景下,經濟責任審計對我國當前發展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經濟責任審計;財政收支;運行效果
1? 經濟責任審計概述及風險
1.1 經濟責任審計概述
經濟責任審計是指企事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經營承包人在任期內或承包期內應該負擔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所進行的審計。經濟責任審計之所以能夠產生的條件有許多,其中較為客觀的因素是由于企業的所有權、經營權相分離所直接產生的,也正因為如此,對國企、事業單位領導人的經濟責任審計相對來說較為常見。與之相對的,民營企業、私人企業等小微企業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公司的財產安全,使得公司內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并在此基礎上明確財產經營管理者的經營管理責任。
經濟責任審計歸根結底也是審計,所以在整體的結構框架上基本與財報審計的流程相差無二,從企業相關制度的制定、投資決策程序、前期可調研論證是否充分完善、項目開工建設手續完整、材料物資采購的招投標情況、項目中期管控、項目完成后是否存在訴訟、是否超出預算、利息資本化、轉固定資產情況。由于被審計方一般為國有企業 ,所以資金來源和使用一般也作為重點來進行審計,比如審計一些項目國撥資金是否存在被擠占的情況[5]。
1.2 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及成因
首先,審計的風險更多的來自于審計為財務信息使用者所提供的財務信息的專業性較強,可替代性較差,同時就整個社會而言來自各個階層的人越來越多的對財務信息產生需求,并且對其要求的質量不斷提升;就經濟責任審計的獨特性而言,一旦審計師所出具的審計結果與公司或給部門真實的財務信息不相匹配,不光會導致相關部門決策受到錯誤的干擾,同時還會使得國有資產流失。另外如果相關責任人可以因此而開脫罪名最終導致的結果可能是讓審計人員成為受害者并且牽連被審計人員,從而會引發審計信用受損等一系列惡果[1]。
2 行政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問題
從實踐的角度來講,將經濟責任審計付諸于行動確實存在一定的實際問題。審計工作的開展勢必會影響到正常工作的開展,所以審計工作時間、范圍、程度的控制有時不易掌握,如果開展的審計工作在經濟效益可以保障的前提下所審計程度較為淺顯可能無法將責任人所涉及的問題資金查徹底。相反如果審計范圍以為的擴大,審計的程度一味的加深,也會影響正常工作。
3? 經濟責任審計對財政收支的優化
3.1 經濟責任審計與財政審計
盡管在表面看來,經濟責任審計與財政審計方向相似,作用相近,然而兩者在審計目的、評價結果、審計范圍以及審計依據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審計范圍往往有著質的區別。劉家義(2010)指出,經濟責任審計具有抵御功能,對問題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為相關工作做出警示,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和建議,從而提高經濟社會運行質量和績效[2]。對于經濟責任審計所能達到的效果來說,輕可以對領導干部、相關責任人起到警醒作用。重則可以使不思其職,肆意使用國家財產、公共財產的相關責任人受到懲處。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說,經濟責任審計可以促進單位的資產使用效率。
3.2 經濟責任審計對財政收支優化
經濟責任審計作為一種對領導人的監督,會對領導人在任期內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由此也會對領導人任期內的財政收支產生影響。李江濤(2011)指出經濟責任審計力度的加大可以使得財政收支更加合理,使用效率得到提升。其對經濟責任審計力度的衡量主要是通過審計人員人數的考核以及發現問題的金額為標桿。研究指出由于地區經濟水平不同,導致國民生產總值不同,而在此基礎上建立的行政管理費用占地區國民生產總值比這一數據相差較大,說明有些省份存在財政浪費現象。
4? 研究結論
各方面的研究都表明,國家對經濟責任審計的投入與重視可以產生同等效益的回報。審計人員人數越多經濟責任審計的力量越大,審計的效果也就越好,越能夠發現任職人員在任職期間存在的問題。審計力度的加大能夠促使經濟責任審計運行效果更好,降低腐敗貪污發生幾率[3]。
國有企業既受企業經濟目標的約束,也受政府政管治目標的約束,因此國有企業并非將利潤目標放在首位。但在國有企業面臨虧損時,由于國有企業股東面臨政府壓力,會提高對企業業績改善的重視程度,促使國有企業股東更換業績表現較差的經理人。經濟責任審計作為特殊的政府審計,監督包括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在內的人員的公共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4]。就經濟責任審計的方式而言,長期以來離任審計都是審計領導干部主要的方式。這種事后監督的模式時效性較差,審計整改和審計結果運用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如果在加大審計力度的同時,不斷尋求以科學的方式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可以更好地發揮經濟責任審計最初所期望釋放的作用,即對相關責任人產生監督與震懾作用,減少國有資產的流失,抵御相關部門的腐敗行為。
【參考文獻】
[1] 占偉瓊.經濟責任審計運行效果的實證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5(20):308-309.
[2] 程軍,劉玉玉.國家審計與地方國有企業創新——基于經濟責任審計的視角[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8,30(02):82-92.
[3] 李曉慧.國家審計變革與審計學科建設[J].審計研究,2017(04):9-18.
[4] 蔣丹,張繪.建立和完善行政問責下經濟責任問責機制的探索[J].管理世界,2016(09):176-177.
[5] 李笑雪.經濟責任審計治理權力“期權化”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31(01):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