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教學方式的轉變,傳統的書本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一些歷史小故事的編創,并巧妙地應用在歷史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編創了歷史小故事《梁啟超反對袁世凱稱帝》,應用在教學中,旨在提高教學效果。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歷史小故事;編創;分析
一、歷史小故事介紹
康有為與梁啟超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他們提倡自由民主的變法,希望能夠推翻皇權制度,其中青年時期的梁啟超和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變法失敗后出逃,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袁世凱則在表面上建立政府,并做了民國的大總統,但是始終將自己的目標放在皇帝的位置,一直想當皇帝,在就任之后,宣布要祭孔等等,企圖恢復封建帝制,此時,康有為與梁啟超回到國內,堅決反對封建帝制,對于袁世凱出賣國家的行為給予堅決的否定,并提出如果想恢復封建帝制便是叛變國家,梁啟超更是寫出了很多批判的文章,堅決反對袁世凱的復辟野心,對其言行進行嚴厲的批評。袁世凱得知后處于一種恐慌的情緒,緊急派人給梁啟超的父親20大洋作為禮物,但是梁啟超并沒有接受,在失敗之后,袁世凱又想使用武力,嚇唬梁啟超,逼梁啟超就范,他告知梁啟超如果不聽他的,就讓其恢復流亡的生活。面對威脅,梁啟超沒有畏懼,而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將自己的言論刊登見報,后來,袁世凱不顧當下國人的反對,恢復了帝制,上演了一系列的鬧劇,此時,梁啟超便聯合蔡鍔將軍,堅決地進行了對袁的戰爭,各地政府紛紛響應,袁世凱在位僅僅81天就被打倒,并被宣布退位,在不久之后也離開了人世,梁啟超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始終堅持不講情面,不為君主唱贊歌,一心為天下蒼生著想,其堅持的民族大義足以成為后世追求的楷模。梁啟超的著作眾多,其中《飲冰室合集》等著作流傳至今,一再被后世稱頌,并載入史冊。
二、歷史小故事的意義分析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學習是復雜的,如果僅僅是教育學生在課堂之上死記硬背,往往會產生較差的課堂教學效果。學習時間是一方面,興趣是學生更好地接受歷史教學的根本。另外,教師加強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分析和探究歷史規律,歷史故事中的史實和細節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學生各個方面產生多重的影響。例如,在講解以上梁啟超的例子時,其中提到了梁啟超的變法維新,提出了梁啟超著作,以學者的身份冠名梁啟超,在一定程度上也告知學生應該向梁啟超一類學者看齊,并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素養和知識修養。另外,曲折的故事情節也會加強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探索欲望,更想去接觸和學習歷史知識。
(二)幫助學生掌握歷史規律
歷史的出現并非偶然,其中貫穿著很多必然的因素,學生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能夠更好地總結之前的歷史教訓,學習歷史經驗,將歷史教訓轉換為實踐的能力,未來能夠為社會主義而服務。另外,現階段的初中歷史教學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對歷史知識的傳授,而逐漸加強了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查,歷史故事教學已經成為智育和德育教學的根本,并包含了多種多樣的內涵道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掌握規律。例如,在本次的歷史故事創編中,包含了諸多道理。首先,邪惡不是永恒的,不好的事情終究會過去,例如中國已經度過了封建時期,迎來了新社會,但是袁世凱不顧歷史的規律,堅決推翻新政府,建立封建帝制,這種行為已經違反了客觀規律,必然不會長久。通過歷史的學習,這些知識都會深深刻到學生的心中,并最終幫助其提高綜合能力。
三、本次歷史小故事的感悟
本節歷史學習中,主要學習了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梁啟超的故事正處于學習之列。針對當下的學習情況,我們充分挖掘相關知識,其中參閱了《追憶梁啟超》《梁啟超傳》等書籍,在具體的講解之中,著力突出了對梁啟超不懼強權、敢于抗爭的描述,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個堅持自己信念的形象,在引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本次歷史故事在課堂的應用也引發了筆者的諸多思考,首先,在教學中,需要充分分析重難點,通過組織課件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歷史事件的形成過程,理解歷史人物的內在形象。
其次,需要引發學生感性的認識,增加歷史故事的生動感,通過大事件的樸素講解引發學生的思想共鳴。
最后,認識事物的本質,透過歷史現象看到其本質,是教學的根本思想之一,這些能夠幫助學生突破傳統思維的禁錮,并最終提高自身能力。
參考文獻:
[1]滕閩軍.在歷史的溫度與生命的氣息中探究:《漢字的故事》教學實錄[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8(3):23-27.
[2]陳文彬.讓歷史小故事回歸歷史課堂教學: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課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6(38):142-143.
[3]羅紅卉.歷史教學中小故事選取原則與方法的運用[J].甘肅教育,2015(10):12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