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瑋
【摘 要】 中國柳州國際水上狂歡節堅持文化惠民,回歸民生本位,整合各類資源,通過不斷深化市場運作,展示了“生態工業柳州、宜居創業城市”的獨特魅力,提升了城市品牌效應,助推了第三產業發展。
【關鍵詞】 水上狂歡節 文化惠民 市場化運作 城市品牌。
柳州,是一座風情商都,在市區172平方公里這片神奇而絢麗的底色上,凸現和展示的中國柳州國際水上狂歡節(以下簡稱“水上狂歡節”),彰顯著它奕奕的神采和綽約的豐姿。
一、堅持文化惠民,豐富群眾生活
水上狂歡節民生本位主要體現在“一個宗旨”和“兩個定位”上。“一個宗旨”是指以“推動柳州發展,服務柳州人民”為宗旨,從促進柳州文化、體育、旅游、休閑娛樂的高度,把水上狂歡節和全市的文化、體育、旅游產業布局結合起來,把城區和縣區聯動起來,全面推動柳州文化旅游、體育休閑等各領域、各行業的發展,為柳州帶來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個定位”分別是“娛樂柳州百姓、彰顯柳州風采”和“全民參與、全民狂歡”兩個定位。這兩個定位使水上狂歡節回歸民生本位,真正回到了柳州人民和來柳游客中間,使水上狂歡節成為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民本工程,實現了全市人民共享柳州發展成果的目標。歷年的水上狂歡節以“水上文化娛樂、龍城激情狂歡”為主題,涵蓋了體育、文化、旅游、美食等多個領域,規模大、活動多、內涵豐富,既有F1摩托艇大賽、內河帆船賽、水上UFO奪寶賽、夏威夷艇體驗賽、帆板邀請賽、水上嘉年華、暢游柳江、千人萬桿釣魚賽等親水玩水項目,又有狂歡巡游、啤酒音樂季、音樂不夜天、螺螄粉美食節、狂歡節燈會、狂歡雙城文化交流等觀賞體驗項目,大部分項目參與門檻低,極大調動市民游客參與的熱情與激情,讓廣大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參與狂歡,水上狂歡節已成為柳州市民不可或缺的假日生活元素。
二、彰顯柳州特色,宣傳城市形象
“文明開放,敢為人先,創新創業,自強不息”,是柳州作為工業、歷史、文化和旅游名城在歷史發展中凝聚的城市精神,代表著柳州人不尚空談、奮發有為的氣質,對先進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柳州以“水”為媒,以“城”為體,以“人”為本,以宏大的氣魄和寬闊的胸襟舉辦水上狂歡節這樣大規模的活動,充分體現和發揚了柳州精神,是對柳州精神最好的詮釋。
2011-2015年,水上狂歡節堅持“厲行節約、安全第一、產業促進、文化惠民”的原則,采取“企業運營、資源整合、品牌提升、產業發展”的運營模式,增強項目的觀賞性、參與性、創意性、互動性、娛樂性、趣味性,引爆全城狂歡熱潮,全面提升了柳州在國內外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歷年活動項目的設置都充分考慮到折射龍城文化內涵,增添活動項目的文化底蘊。“以水為媒,以水釋魅,以水釀味”的水上狂歡盛宴,深深烙上的是濃烈的“柳州味道”。柳州秀美的山水風光、濃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城市形象給世人留下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柳州正在走向世界,世界也更加了解柳州。
在水上狂歡節品牌效應的影響下,萬人同吃螺螄粉、狂歡大巡游、啤酒搖滾音樂季、千人水上拔河、水上大舞臺激光交響晚會、水上激情蹦極、內河水上狂歡大巡游、中外狂歡文化交流季等狂歡元素,挑動著參與者和國內外觀眾每一根快樂神經。水文化、狂歡節、螺螄粉已經成為城市的品牌標志,彰顯了柳州激情、時尚、和諧的城市風采。水上狂歡節“文化惠民、彰顯柳州風采”的形象已經深入民心、深合民意。
三、促進引客入柳,推動產業發展
柳州2008年引入的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2009年發展為由中美滑水明星對抗賽、水上摩托世界錦標賽、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三項賽事組成的世界水上極速運動大賽,2011年成功舉辦第一屆水上狂歡節,回顧水上運動與狂歡娛樂相伴而行的這幾年,經過不斷的探索、創新、積累,柳州由“水上運動”向“水上娛樂”拓展延伸,水上狂歡節已經成為國內外水上運動愛好者重要的交流平臺,成為狂歡文化及節慶文化融匯的舞臺,成為展示柳州城市形象、彰顯民族特色、擴大開放合作的閃亮名片,品牌效應持續增強,實現了引客入柳,拉動消費,促進三產發展的目標。
(一)文化旅游產業異軍突起
每一屆水上狂歡節都創新亮點,變換狂歡姿態,看得見的是不斷攀升的來客量和旅游綜合GDP;看不見的是城市品牌在持續地發酵……
在全國健康旅游的大環境下,柳州的“山清水秀地干凈”,柳州人的熱情,伴隨著水上狂歡節的聲名遠播,贏得越來越多外地游客的青睞。據廣西假日旅游信息統計中心發布的2014年國慶黃金周前三天廣西各地景區接待游客的數據顯示,柳州已超過桂林,成為了國慶小長假游客出游的首選之地,證明柳州在文化旅游方面有成為異軍突起新秀的潛力。2015年再次超越桂林,成為國慶長假游客出游的熱衷之地。
(二)城市品牌升級,帶動基建發展
水上狂歡盛宴,引來關注無數。水上狂歡節借勢發力,乘勢而上,逐步從“品牌節慶”向“城市品牌”升級。狂歡在升級,帶動城市也在升級:柳江沿岸景觀變得更加絢麗,沿江兩岸花團錦簇、綠草如茵,親水平臺、人工沙灘的建設讓市民更加近距離地與水親密接觸,延續親水的狂歡;世界水上極速大賽的舉辦,聯動靜蘭水上運動基地、金沙角、窯埠古鎮、雙魚匯等城市品牌建筑,積極打造沿江“水上休閑基地”;開通的水上公交專線,將秀美柳江的“水文化”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同時還新建了六處人工沙灘,“親水效應”以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為載體開始蔓延,讓龍城的“水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多彩,“水上運動娛樂之都”更添絢麗魅力。
(三)延伸“水狂歡”后端產業鏈
經過持續打造,水上狂歡節后端產業鏈發展具備了一定基礎。目前市內已建有2個水上運動基地、3家水上摩托俱樂部,會員300多人、摩托艇200多艘。摩托艇俱樂部、游艇俱樂部的相繼成立為柳州帶來時尚親水運動的氣息,夏威夷艇、水上UFO等項目在柳江畔落地運營,成為龍城人品味生活的載體,將運動競技與民眾娛樂相互融合,讓廣大市親身體驗水上運動的快樂,延伸“水狂歡”后端產業鏈,營造“狂歡節落幕但水上狂歡依然”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文化交流,推進開放合作
水上狂歡節,在文化惠民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加強與國內、國際的文化交流,不斷提升活動的文化內涵。
(一)國際狂歡元素引進來,本土風情走出去
水上狂歡辦節歷程見證了柳州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化進程。2011年水狂首秀,邀請了國外知名演出團隊、優秀服裝設計師等齊聚柳州。2012年國外參與版圖不斷擴大,10多個國家2000多名表演藝術家和運動員參與了各項活動,國際影響力也隨之擴大。2015年的狂歡文化雙城交流季活動,引進世界著名的狂歡節品牌——意大利威尼斯狂歡文化,柳州、威尼斯兩座城市以狂歡節為橋梁紐帶,深入交流風情表演、傳統工藝、美食文化,國慶期間吸引了多達47萬余人次游客駐足、體驗,促進中意雙方進一步加強狂歡文化合作互訪,建立友誼城市關系、青少年文化交流、加強旅游業互動發展等。水上狂歡節品質提升的同時也越來越國際化,搭建了中外友人交流的平臺、中西文化藝術碰撞的舞臺,借助主流媒體的宣傳及國際友人的交流,柳州原生態的民族民俗文化,如民族服飾、侗族大歌、苗族笙舞等凸顯柳州民族風情的精彩表演,得以向更多的世人展示,促進優秀本土文化傳承。
(二)國內節慶文化融合,提升節慶品質
歷屆水上狂歡節把國內知名城市的節慶新鮮元素、辦節辦會經驗通過水上狂歡節持續傳遞。如,狂歡節燈會就是民俗傳統節慶與現代狂歡節慶完美結合的案例。2015水上狂歡節燈會是迄今為止廣西最大型燈會,歷時26天,觀燈人數超過20萬人次。燈會將素有“天下第一燈”美譽的四川自貢彩燈技術引入柳州,實現一流的現代制燈技術與柳州文化特色完美結合。燈會推出的“工業柳州”“紫金花開”“銅鼓風韻”“劉三姐飛天”“柳州美食”等一系列極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燈組,充分展示了柳州民族特色與工業文明成果。
水上狂歡節,傳統與現代并存、民俗與時尚交融,對柳州塑造城市名片、發展文化交流、助推開放合作的深遠意義、重要價值和作用。
五、努力開拓創新,逐步轉型升級
“文化惠民、節儉辦節”貫穿于水上狂歡節慶活動的始終,既精簡項目,精打細算,降低成本,又嚴格把關,精選項目,確保質量。為了讓群眾能感受到全民娛樂的魅力,水上狂歡節的項目大多免費向市民開放;為了讓市民能多角度感受多重娛樂的內涵,水上狂歡節的辦節模式逐年提高市場化程度。水上狂歡在財政資金逐年壓縮的情況下,仍舊辦得精彩,得益于一方面采取項目零補貼、部分補貼的方式,充分利用執行公司的資源,另一方面創新運作模式,努力提高水上狂歡節社會化、市場化程度。水上狂歡節不斷探索企業運營市場化辦節模式,從總體方案策劃到項目執行,企業和社會聯動性加強,各項活動社會化、商業化、市場化程度增強。
自2014年起,水上狂歡節辦節工作思路發生五大重要轉變:一是活動統籌由組織實施向市場運營轉變;二是項目設置由短期運作向可持續運作轉變;三是招商工作由企業贊助向合作共贏轉變;四是項目執行由單純執行向拓展執行轉變;五是項目特點由大、多、國際化向精、特、本土化轉變。市場化運作取得良好社會及經濟效益。
一是實行獨資承辦模式。2015年第四節螺螄粉美食節,在保證水上狂歡節品牌的前提下,交由實力雄厚的集團公司獨資承辦,進行商業化運作,組織策劃、招商、執行等各方面工作。通過獨資承辦運作,螺螄粉美食節的展棚形象、美食招選、文化內涵挖掘、環境衛生等方面都有較大提升,成為一次高品質、高標準的螺螄粉美食盛會,參與人數超過70萬人次。
二是實行混資聯辦模式。2015年水上狂歡節燈會由主辦單位、社會資本共同出資主辦,組建統籌團隊共同推進項目執行,探索了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混合經營項目的模式,推動水上狂歡節市場化上新臺階。
三是實行“互聯網+模式”。2015水上狂歡節在互聯網推廣方面跟上時代變化,利用水上狂歡節大平臺,將水上狂歡節的招商及項目執行與美團、大眾點評、各大自媒體平臺等強強聯手,拓展了“互聯網+銷售”“互聯網+宣傳”“互聯網+互動”等模式。“互聯網+銷售”將燈會門票、節慶餐飲、住宿等水上狂歡節產品整合后進行線上銷售,實現狂歡特惠購的捆綁銷售模式,從而推動三產消費、回報招商客戶、增強全民參與以及放大水上狂歡節品牌效應,將水上狂歡節的人氣資源轉換為經濟效益。“互聯網+宣傳”模式通過開通微官網和水上狂歡節公眾號,鏈接各微信平臺及各大媒體網絡平臺的強勢推送,以“輿論引導”“狂歡公益服務”“活動推介”等手段,向公眾全方位呈現水上狂歡節的亮點及成效。“互聯網+互動”模式以“水動狂拍”“微系列”活動為載體,通過微博、微信、APP等多種線上互動平臺,實現線上征集、線上互動,帶來狂歡效應升溫。
四是實行“跨界”授權招商模式。歷屆水上狂歡節的授權招商都是與各媒體單位或廣告公司授權招商合作,2015水上狂歡節首次跨界合作,與非媒體或廣告公司合作,進一步擴大招商資源,加強招商力度,增大招商范圍。同時,還與教育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引進企業資源,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打造發展平臺,提高招商成效。通過授權招商的方式,拓展招商渠道,鼓勵合作公司利用自身的客戶資源共同參與狂歡節。水上狂歡節品牌影響力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眾多優秀的企業與狂歡節互利共贏。據統計,2015年水上狂歡節參與合作的企業商家共有57家。
經過不斷摸索與創新,水上狂歡節已成為柳州靚麗的文化新名片,且品牌效應日益擴大,成為文旅深度融合的有效載體,成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窗口平臺,實現了“舉辦一次節會、完善一批設施、鑄造一個品牌、帶動一批產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