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 自十九大報告中確立了發展綠色金融成為我國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方式,同時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下,綠色金融在近些年得到了較快發展。因此本文從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發展現狀入手,分析了當前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在本文最后對這些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綠色金融 商業銀行 綠色信貸 綠色債券
近幾十年來,我國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和突破,人民物質生活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環境保護的巨大壓力,氣候、能源等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對中國經濟繼續可持續增長產生了巨大的阻礙。此時,謀求一條綠色發展道路已經成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而綠色金融是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推動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動力。因此,近些年綠色金融得到了更加顯著的關注。
早在2017年,綠色金融首次被列入政府報告,政府對發展綠色金融提出了明確要求。而同時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確立了中國綠色金融在國際上的引領地位,以及發展綠色金融已然成為我國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方式。在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記者會上人行副行長陳雨露也指出接下來要通過構建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來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可見,綠色金融發展得到了很大的重視。
而綠色金融主要是指以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以及節能環保為出發點開展的金融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新能源等領域提供的金融服務,而在其中也包含了另一層引申意思,就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環境污染較大、資源消耗較大的產業的信貸資金需要審慎投放。當前,隨著商業銀行對綠色金融的開展普及,以及監管部門提出的相應要求,發展綠色金融已經成為商業銀行在謀求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現狀
1.1綠色金融政策發展現狀。近幾年國內已經出臺了大量關于綠色金融的政策文件,指引著商業銀行的綠色金融發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綠色金融的發展。例如:2012年出臺了《綠色信貸指引》,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組織管理、政策制度等方面做了明確要求。2014年出臺了《綠色信貸實施情況關鍵評價指標》,要求銀行業等金融機構以定性、定量兩個維度來進行績效考評。2016年七部委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勵綠色投融資的激勵措施。2017年央行、證監會、銀保監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提出了《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其中五大重點工程中就包括了綠色金融標準化工程,指導未來綠色金融標準和發展方向。
1.2 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現狀。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的綠色金融業務中以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為主。根據央行之前披露的數據,我國的綠色信貸總規模在近幾年來得到持續增長,國內主要商業銀行綠色信貸規模從2013年末的5.20萬億元增長至2018年末的8.85萬億元,年均增速達14.04%,平均每年增加將近7300多億元。同時,截至2018年底,中國債券市場上共發行綠色債券129期,規模為2208.53億元,較上年增長7.48%。
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已達到9.47萬億元,較2018年末增長7.0%。2019年上半年,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總額達到143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2%,綠色債券存量規模已超過7000億。可見,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規模已位于國際第一梯隊。
二、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存在的問題
在綠色金融業務過去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國內商業銀行在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業務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但從整體上來看,依然還存在著一些需要完善的問題。
2.1綠色金融政策制度不完善,缺乏外部支撐體系。首先,當前國內綠色金融政策并不完善。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相應制度與文件只是給了各地下級部門一個寬泛的準則,只是對大方向進行了確定,以至于商業銀行在具體執行的時候并不會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最終會導致相關政策并不能落實到實處,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其次,并沒有一個能夠形成標準的綠色評級模式來科學評估環境風險,不利于商業銀行對于一個綠色項目產生的正面環境效益是否能帶來相應的經濟收益有正確的判斷,使得商業銀行對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會有所猶豫。
2.2綠色金融產品略顯單一,服務對象有所局限。當前國內商業銀行開展的綠色金融服務較多仍然以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為主。同時,這些項目的受眾主要是大型環保企業以及一些大型綠色項目,但為中小企業、家庭和個人服務的綠色金融產品卻相對較少。可見,國內商業銀行并沒有在綠色金融產品創新上下足功夫,開發深度不夠,我國綠色金融業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3缺乏完整的組織架構和專業人才。目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只有少數幾家商業銀行為綠色金融業務設立了專職部門,絕大多數商業銀行沒有建立相應部門甚至還未開設相應職能崗位。同時綠色金融屬于新興復合型業務,涉及較多領域,需要從事人員既具備系統的金融知識,也了解相應的環境保護、環境風險管理等專業知識。正因如此,商業銀行在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時,產生了許多實際問題,阻礙了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
2.4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眾所周知,商業銀行的經營目標往往是追求利潤最大化,但是綠色金融業務通常具有資金需求量大、周期長、回本慢的特點,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會使商業銀行損失較多短期收益,面臨風險較大。因此,商業銀行往往只開展僅滿足基本的監管要求數量的綠色金融業務,其大量資金仍會投入傳統信貸業務。政府職能部門如果對商業銀行沒有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對綠色金融的扶持力度也不夠大,那么最終肯定將影響綠色金融業務在市場上的普及推廣。
三、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業務發展建議
3.1依托法制建設完善外部支撐體系。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業務有了很大的進展,但為了促進綠色金融業務進一步發展,還需要更加細致完整的政策法律支持,以規范綠色金融發展,確保綠色金融制度有效實施。同時職能部門要持續健全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包括建立第三方的綠色金融評估機構,以提高商業銀行對綠色金融項目的認知,判斷項目的可行性,從而推動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
3.2 加大創新,拓展服務對象,建立特色化產品體系。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的理念,并依托國內商業銀行的獨特優勢,提供更加豐富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例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與政府財政部門合作,對融資模式進行創新,以低成本資金去支持綠色產業發展;通過與地方環保部門合作,針對不同行業創新不同的綠色信貸產品;通過聚焦碳金融、零售綠色產品,構建綠色金融特色產品體系,來積極開展排污權抵押、綠色國內保理、碳資產托管和綠色信托等綠色金融創新業務。同時商業銀行可以基于地方特點以及產品種類的制定,深入到小微企業和家庭中去,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綠色金融當中來。
3.3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并完善組織架構。我國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能同時掌握金融專業知識和環保法律知識的復合型專業人才較少。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打造專業綠色金融隊伍。首先,商業銀行應強化頂層設計,在總行層面成立專業的綠色金融管理部門,統籌全行的綠色金融業務,對本行的綠色金融業務發展進行有效規劃。其次,在分行層面設立綠色金融小組,積極開展地方區域綠色金融業務。最后,商業銀行應當積極邀請相關環保領域專家進行人員定期培訓,加大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打造專業綠色金融隊伍,促進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
3.4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并制定相應激勵措施。綠色項目往往前期投資較大,風險程度較高,如若沒有政府支持,企業和商業銀行并不會積極參與開展綠色項目。因此要發揮政府的積極引導作用,通過優惠政策、定期召開交流會等方式來提高商業銀行在綠色金融上的投入力度。例如:我國政府可以出臺優惠政策來對節能減排項目進行貼息,給予相應貸款利率補貼。此外,還可以加大環保科研方面的補貼力度,促進環保企業的發展;定期召開商業銀行與環保企業之間交流會,降低環保企業投融資難度;對投資者投資綠色債券、綠色基金提供稅收優惠; 對積極開展綠色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進行獎勵和表彰等。
【參考文獻】
[1] 高清霞,吳青瑩.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6(1)18-20.
[2] 李瑤函,劉俊.我國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2018(8).
[3] 呂有軍.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科學,2008(21).
[4] 劉瑋.論我國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發展策略研究 [D].江西財經大學,2016.
[5] 王勁屹,林佳婷.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現狀與提升路徑探析[J].金融經濟,2018.
[6] 王曉雪.綠色金融發展背景下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探討.金融天地,2018(01).
[7] 王剛,賀章獲.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現狀、挑戰與對策[J].環境保護,2016, (19).
[8] 劉智群.我國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發展策略探討[J].財經論壇,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