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靜
【摘 要】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EVA考核機制不斷深化和完善,現已逐漸成為我國國企主要的業績考核方法,在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日益復雜,如何進一步優化EVA考核,成為現階段業績考核機制的關鍵。本文通過對EVA在國有企業業績評價中應用分析,提出進一步完善EVA在國企業績評價中的應用思路。
【關鍵詞】 EVA 業績評價 國有企業
一、前言
(一)EVA業績評價體系概述。 EVA( Economic Value Added,EVA) 即經濟增加值,是指從稅后凈營業利潤中扣除包括股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成本后的所得,是一種全面考核企業經營者有效使用資本和為股東創造價值的重要工具。
基于算術的角度,EVA等于稅后凈營業利潤減去債務和股本成本,是對真正利潤的評價,計算公式為:EVA=稅后凈經營利潤-資本成本=稅后凈經營利潤-資本占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如果EVA為正值,表示企業收益大于投入的資本成本;若為負值,即便會計報告有盈余,也表示股東的財富在減少,企業在虧損。因此,相比于傳統的業績考核指標,EVA首次明確強調了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克服了傳統企業業績評價中只考慮稅后凈利潤單一財務指標的片面性,更為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真實業績水平,因而在我國業績評價中的應用日益廣泛。
(二)EVA在我國國企的發展歷程。2010年,國資委發布了修訂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自此,EVA指標正式成為央企經營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成為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指標的基本指標之一。
2012年,國資委修訂EVA考核辦法,優化了經濟增加值的考核細則,如明確并簡化了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目,對無息流動負債調整項目進行了微調。修訂后的EVA考核辦法更有針對性、科學性。
2014年,國資委發布了《關于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加強中央企業價值管理的指導意見》,提出中央企業要堅持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率的考核導向,將經濟增加值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并逐步提高其權重。推進差異化考核,將經濟增加值考核指標逐級分解,層層落實考核責任。
2016年,國資委再次修訂《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新修訂的考核辦法提出,根據國有資本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結合企業實際,合理設置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及權重,確定差異化考核標準,實施分類考核。
2019年,國務院國資委修訂印發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新規多角度構建中央企業負責人年度與任期相結合的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體系,突出分類與差異化考核,并強化國際對標、行業對標。這次辦法修訂的重要著力點是突出高質量發展的考核引導。
從2003年10月,國資委出臺《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并于次年開始以出資人身份對央企負責人經營業績進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隨著央企實力提升和國資國企改革推進,國資委已對考核指標體系進行了5次調整和完善。
二、EVA在我國國企業績評價中的優勢
(一)EVA考核體系有助于國有企業更真實地評價其經營業績。傳統業績評價指標通常只考慮債務資本成本,而忽視股權資本成本,沒有考慮資本的機會成本,EVA業績評價指標的則更多的分析債務資本成本,并充分反映權益資本成本的利用率。該種評價方式下,EVA主要關注股東資產的增值,促使股東做好資金管理、優化資金配置,從而促進股東資產增值。因此,EVA評價指標提高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可能性,有利于真實反映國有企業經營業績。
(二)EVA考核體系有助于國有企業遏制其短期經營行為。國有企業的經營者為了應付傳統的考核指標體系,往往通過資本擴張追求規模的增長,忽視快速擴張可能帶來的資產負債率高和投資回報低的問題,嚴重損害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而EVA業績評價體系通過對管理層遞延支付報酬的方法,提高了企業管理層短期行為的機會成本,使管理層無法再從短期獲利行為中獲取原有的利益,且當管理層的短期行為被發現時,國家可以及時終止對管理層遞延報酬的支付,進一步使管理層失去了進行短期行為的動力,減少了管理者短期行為,提升了企業風險承擔水平。
(三)EVA考核體系有助于加快我國科技創新的步伐。國資委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考核,在2019年新修訂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中,再次加大了對科技創新的考核力度。新辦法規定在計算EVA這一經濟效益指標時,將研發費用視同利潤加回,極大地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另外,在任期考核中,對科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予以通報表揚精神激勵,并在年度考核中給予獎勵加分,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有效地鼓勵企業積極推進科技創新。
三、EVA在我國國企業績評價中的劣勢
(一)EVA考核體系中對非財務指標的考慮不足。在現有的EVA評價體系下,企業為了提高經濟增加值,往往更注重通過對財務指標的分析幫助其做出一些投資決策,而忽視非財務指標這一因素。但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財務指標只能靜態、片面地反映企業狀況,如果不考慮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產品創新、員工滿意度等非財務指標,較難全面、準確、動態地反映企業真實狀況,從而影響國有企業的長期發展。
(二)EVA計算公式中資本成本率的確定不夠精確。EVA的計算公式需要確定其資本成本率,從市場經營的角度而言,企業的資本成本率與其市場風險相關,企業風險越大,其資本成本率相應越高??紤]到我國自身的國情,資本成本率由國資委直接給定,忽視了行業之間的風險差異,由于經營狀況與經營目標的差異等,各企業實際資本成本率會與給定的標準存在較大的誤差,從而影響EVA評價的有效性,影響企業績效評價結果的正確性。
(三)EVA指標未能充分考慮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在大力提倡“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的今天,經濟效益不再是我國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主題,而現有的EVA業績評價體系僅僅從傳統的財務指標方面對企業的償債、營運、盈利和發展四個方面分析企業的財務效益狀況,而沒有考慮環境因素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影響,不利于衡量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貢獻,不符合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四、EVA在我國國企業績評價中的進一步完善
(一)完善EVA業績評價的指標體系??紤]到EVA業績評價體系對財務指標的重視而對非財務指標的忽略,可尋求一種與其互補的業績評價體系,充分考慮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從而形成一種相對完善的評價體系。平衡計分卡就是一種從企業的發展、客戶、業務流程以及創新能力等非財務方面考慮企業運作的評價體系。因此,可將平衡計分卡和EVA二者有機融合,對企業的整體業績進行全面有效地評價,從而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二)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確定合適的資本成本率。目前,我國資本成本率的確定主要由國資委直接給定,沒有考慮不同行業和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不能真實反映企業資本成本的實際情況,可能導致企業為了追求較高的業績考核結果而放棄對企業有利的投資機會。我國應針對不同類別的國企設定不同檔次的資本成本率區間,堅持分類考核方法,允許國企根據自身情況對資本成本率進行風險調整,在貼近實際的情況下體現差異化。
(三)將環境保護因素融入到EVA考核體系中。在現有EVA評價體系的基礎上考慮環境與生態的因素,將企業在生態保護方面的投入資本納入資本占用總額,將企業的利潤直接與環保成本掛鉤,提高企業對環境保護與承擔社會責任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 董濤.淺析EVA在央企經營業績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總會計師,2019(02):160-162.
[2] 程曉秋.國有企業應用EVA業績評價指標的障礙與改進方法[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01):255-256.
[3] 王謙.淺談EVA在央企經營業績評價中的應用[J].全國流通經濟,2018(10):31-32.
[4] 吳先正.我國國有企業業績評價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管理觀察,2018(16):23-24.
[5] 馬瑨.EVA在國有企業業績評價和員工激勵中的運用[J].財會學習,2018(24):185-186.
[6] 卞政明.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評價方法——基于EVA和目標管理的分析[J].經營與管理,2018(07):79-83.
[7] 滕美玉.基于綠色EVA業績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J].新西部,2019(12):73+71.
[8 ]張諾涵.經濟增加值在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的應用探討[J].經濟研究參考,2017(46):85-91.
[9] 林建爽.EVA在業績評價中的優劣以及與平衡計分卡的互補作用探析[J].會計師,2018(0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