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鴻悅 茍懷琪 趙潤琦



【摘 要】新能源汽車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2016年出現了大量的騙補行為。政府核查的成本是非常大的,為防范企業的騙補行為,政府必須采取合理的的方式方法及概念核查。因此本文采用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來分析,提出問題:政府與企業之間,在何種核查情況之下,能使得政府與企業獲益最大。
【關鍵詞】 關鍵詞 新能源汽車 補貼政策 企業騙補行為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義。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能有效控制環境污染并成為實現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化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屢創新高,而在石油的消耗量排行來看,汽車消耗占據很大一部分。過度使用石油,使得我國環保問題日趨嚴重。其次,對石油的過度依賴使得我國發展受限,制約著我國國際影響力。此外,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方各國雖然有所差距,但不像傳統汽車那么大,基本算得上處于統一技術水平。
1.2我國新能源汽車騙補行為現狀分析。在2015年出臺有關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的消息后,許多企業在高額的政府補貼誘惑下鋌而走險虛報信息,騙取政府補提,使企業利潤增大。王海嘯、繆小明指出企業騙補主要是博弈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導致的[1]。王明瑤指出企業騙補的原因除信息不對稱之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高額補貼導致的[2]。秦冰洋、等人提出產業發展中政府補貼失效的原因是因為政府對騙補企業的核查力度不夠、懲罰力度太小[3]。
2、博弈模型的建立
2.1我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博弈模型的參數。1、博弈雙方都是理性的,為了不被淘汰都具有完全理性且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此時政府追求的是社會總剩余增加,企業追求的自身利益最大化。2、政府的補貼。設企業的銷量為Q,每輛車補貼固定為t元,企業虛假上報的銷量(多上報的數據)為Q1,能源汽車的補貼額為tQ0 ,騙補所獲得補貼為tQ1 。3、新能源汽車的收益。剛開始企業效益并不好,但是隨著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的不斷提高,單位成本C會降低,當單位產品價格P一定時,單位產品利潤為(P-C)用S來表示,S0表示企業不騙補的收益,隨著虛報信息會使得收益增加為S1。4、社會總剩余M。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的技術創新會對產生技術的外部效應。5、在成長期時,政府核查成本I,查處罰金F;在起步初期,政府不進行補貼則會使整個行業受損,其損失巨大為L 。6、概率。政府核查的概率為P1;政府不核查的概率為(1-P1);企業虛報銷量的概率為P2;企業實報銷量的概率為(1-P2)。
2.2我國新能源汽車博弈模型。根據我國的戰略發展需要,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在這一時期,政府會出臺并執行相關政策,政策信息作為一種公共信息是完全公開的信息,補貼政策發布后,企向政府申請補貼。根據模型的假設及參數設定會有如圖1的博弈擴展模型;? 用逆推歸納法來分析上述這一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會得到如表1得益:
期望得益:E1為政府期望得益,E2企業期望得益;對E1和E2分別求P1、P2偏導求出極值點(即確定P1、P2最優取值點得到:
3.博弈模型分析
在博弈的第一階,政府的補貼信息是一個公共信息,由于政府的特殊性,如果政府不對該產業進行補貼,會造成巨大的損失,為L>-tQ0,因此補貼是可信的。在產業發展前期,政府為推動產業發展并在后期能夠獲得更多的社會總剩余一定會進行財政補貼。雖然我國現在的補貼在逐步退坡,但通過實際來看,減少的是銷售補貼,而技術補貼仍是存在的。
在博弈的第二階段,對于企業來講,由于政府降低銷售補貼增加技術研發補貼,會使得優質的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將存在騙補行為的企業驅除市場,形成一個良性、優質的市場環境,促使新能源汽車的健康發展。
在博弈的第三階段,由于第二階段的政府補貼逐漸退坡,騙補行為滋生,導致第三階段具有不確定性。從得到的P2來看主要決定企業騙補概率大小的是政府核查的成本(I)以及政府罰金(F)的相對大小。從P1來看政府核查概率與企業的損益(S1-S0-D)成正比與罰金(F)成反比。
綜合上博弈分析可得結論:第一階段,為促進產業發展政府補貼是可信的,第二階段,對于企業來講,上報真實信息還是虛假信息的選擇在于政府抽查密度以及懲罰力度。在第三階段,政府是否核查的與核查成本成反比,與罰金成正比。因此,總的來說政府補貼是會存在的,但是隨著產業越來越成熟,政府補貼會逐漸提高門檻,加大核查力度,加強企業道德風尚建設等,政府的一系列措施會直接降低企業的騙補行為。
【參考文獻】
[1] 王海嘯,繆小明.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補貼的博弈研究[J].軟科學,2013,27(06):29-32.
[2] 王明瑤.基于博弈視角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研究.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8.
[3] 秦冰洋,劉夢夢,劉怡然.基于博弈論的新能源汽車騙補行為分析及對策研究[J].汽車工業研究,2017(1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