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 為了營造更好的國家營商環境,構建社會誠信體系和企業信用機制刻不容緩。本文主要就充分發揮整體效能強化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外聯應用的具體措施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 企業信用 分類監管 外聯應用
引 言
通過實施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外聯應用,可以有效的規避市場金融風險,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同時通過分類監管和失信名單制度,可以為市場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繁榮穩定。
一、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外聯應用的社會價值分析
(一)企業的多樣性。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涉及到的信用信息非常多,如企業在市場經濟合作發展階段,履行合約的能力或者是企業遵紀守法的記錄等,同時企業的財務報表同時反饋出了企業的信用,一般情況下企業的財務信用等級,都是由該行業專業的信用評級管理機構進行信用等級的評定。因此企業信用的多樣性,企業的任何信用等級都需要相關監管部門進行掌握了解。在對企業的信用信息進行監管約束時,可以采取等級監管方式,合理的引入其他相關市場監督部門。通過構建積分制度、加權制度,以形成系統化的信用監管體系,為市場主體的發展打下一定基礎,推動企業經濟的快速發展[1]。
(二)監管的動態性。在對企業信用實施分類監管時,主要是依據相關的信用等級監管數學模型,通過將企業的相關信用信息和企業資質,統一輸入計算機系統之后,通過計算機系統的模型處理,則可以生成企業相關的信用等級分析報告。由于輸入的企業信用信息資料的相關性,將直接決定了企業最終獲得的信用等級。為了保障企業信用信息輸入輸出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工商部門輸入企業信息構建信息機制時,需要保障采集信息、錄入信息和生成報告的準確性。
當相關部門需要獲取企業的信用報告時,則可以獲取一定的權限得到企業的信用報告。隨著我國企業征信機制的不斷完善,企業的經營信用信息完全可以在中國人民銀行的網站進行查詢,有效的促進了社會誠信體系的構建。
(三)部門的信息交互性。部門信息的共享機制時交互性的前提,隨著企業發展的不斷壯大,企業的業務涉及的地域越來越廣泛,此時相關地區的監管部門要對企業的產品進行監督管理時,則可以通過部門信息的共享,進而及時的掌握企業信用的相關信息資料。
通過信用信息的外聯應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目前我國政府正在籌備企業失信名單制度,即不遵守市場經濟秩序和違反國家法律條規的企業進行公示,這樣則可以有效的剔除市場當中的“害群之馬”,同時該機制的構建可以對市場主體企業給予一定的壓力,迫使相關企業改變管理經營的方式,為市場經濟營造更好的合作交往環境[2]。
二、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外聯應用的發展探討
(一)企業誠信體系的建設。為了推動我國企業信用監管外聯應用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對各類資源和工作進行整合。通過構建部門的信息交互、申報、共享機制,充分發揮出互聯網數據傳輸的優勢,確保各個部門可以第一時間獲取相關企業的資料。
在構建企業聯合征信服務平臺時,需要對企業日常的信用資料進行有效的管理,加強企業自律和風險防范的工作內容,推動企業品牌的建設,利用信用品牌不斷的擴大企業的市場影響力,激發出企業的潛力。如我國推出了國家品牌戰略聯盟,就是為了不斷的突出我國自主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
(二)企業信用分類監管的細化。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需要接收政府監管單位的約束,一般情況下銀行金融系統對企業的信用資料收集的比較全。因為企業的融資、借貸、債券發行等都需要與銀行進行合作,通過銀行系統與工商部門的企業信息資料整合,則可以獲得企業更全的信用資料。
在對企業信用信息進行分類監管時,需要對企業信用分類監管的內容進行一定的細化,從而有效的提高企業監管的工作力度。在對企業進行信用評分時,不對企業進行封頂管理。若是企業的信用等級達到了A級的信用等級,仍舊可以通過具體的市場交易行為獲得更多的信用分值,當企業的信用分值提高之后,則可以依據企業的信用分值對信用等級進行一定的細化,不斷的激發出企業的信用建設積極性[3]。
若是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一旦出現了市場違規的行為,則會對企業的信用等級造成一定的沖擊,不僅企業的信用等級會出現一定的下降,并且企業的信用分值也會出現一定的變化。為了加強市場營商誠信環境,需要有效的提高企業的違法成本,若是企業出現了違紀違規等行為,直接可以將企業所有的信用等級和分值進行清零,讓企業深刻的認識到違法交易的嚴重性,時刻的警示市場主體的相關企業,有效的控制市場經濟的金融風險。在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外聯應用時,為了保障企業資料外聯應用的可靠性與可行性,需要對分類監管機制進行一定的優化,確保監管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公平公正的落實自己的職責與義務,提高監督管理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企業的相關政工工作人員可以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的工作優勢,引導建設企業全體員工的思想政治,提高企業員工的誠信品德,在企業內部構建誠信為人、誠信做事的工作氛圍。通過內外協同管理約束,不斷的提高企業的信用指數。在對企業的信用資料進行收集記錄時,主要通過網絡記錄的方式,同時預留原始資料作為存檔,保證以后審查時的工作可以順利開展。在企業信用管理工作進行時,可以構建職責追究機制、審查機制、糾錯機制、公開機制和網絡人民監督機制等,讓人民群眾參與到企業信用監督工作當中,提高企業信用監管工作的透明性和可靠性[4]。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對企業信用信息進行監督管理時,為了充分發揮出相關監管部門的工作優勢,需要對其工作模式進行一定的優化改進。以分類監管為工作目標完成監督管理機制的不足,彌補市場監管的漏洞,提高企業市場監督管理的工作效果,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實力,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龔欣.充分發揮整體效能強化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外聯應用[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8,12:10-12.
[2] 周伯華.加強企業信用分類監管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優質高效服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在全國工商行政管理系統企業信用分類監管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J].工商行政管理,2018,18:22-27.
[3] 劉玉亭.扎實工作開拓創新努力開創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工作新局面——在全國工商行政管理系統企業信用分類監管經驗交流會上的報告[J].工商行政管理,2018,18:27-34.
[4] 裴煒.信息革命下犯罪的多主體協同治理——以節點治理理論為框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6: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