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子云
【摘 要】 民藝是民間文化的靈魂,特色鮮明、風格獨特,技藝獨到精湛,內涵寓意美好。在現代經濟迅速發展的形勢下,民藝面臨著如何繼續傳承和發展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民藝和現代設計的融合和發展模式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研究,分析總結出民藝與現代設計創新發展的新路徑、新形式。
【關鍵詞】 民藝傳承 現代設計 融合與創新
一、民藝在現代設計中活躍長存的原因
1、民藝來源于民間,是民間文化的靈魂。其形形色色的種類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涵是民藝體系中最顯著的特色。民藝是一種祖輩傳承下來的質樸的設計形式,這種直率、真實、健康的物性曾在某個階段最大程度的滿足了人們各個方面的使用需求。而設計在現代工業浪潮的猛烈撞擊下,人們的物欲被機械大生產帶來的便宜、易購的產品滿足后,開始出現了新的供需矛盾。新的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現階段設計水平整體低下的矛盾。出現了這一矛盾使得人們意識到自身對物質的需求從來就不能僅限于物質本身,一件產品一旦只有物質方面的時代階段性特色,那么當這陣風潮吹過,留下的是被浪費的物質資源和被丟棄的只有物象的產品。
2、傳統民藝特色鮮明、風格獨特。民藝大多產生于生產或生活過程中,具有健康、靈動的美感。多使用豐富的色彩來展現勞動人民的活潑和積極。形式古樸有韻味,造型簡單實用。民藝是自然的器具之美,滿足器物的基本功能并點綴著匠心獨運的藝術形式。不繁雜、不花哨,與青山綠水、鄉野村舍完美而和諧的統一。
3、技藝獨到精湛,內涵寓意美好。民藝其自身保留著人類最為美好的樸質情感,它是在人們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生活真諦,再結合民藝造型及形式的親民化,手工制作注入的時間和精力,更是成為一種遠遠超乎于物象的存在。民藝被祖祖孫孫代代相傳,更多傳承的是傳授過程中相處的歲月與時光,傳承的是這份人與人之間美好的過往。你會發現,商場購買的千元品牌服裝在你心底的價值和含義遠不抵母親在你年幼時親手為你縫制的小布兜。民藝之所以吸引人們的目光,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就是因為這是一代一代歲月的遷徙痕跡,蘊藏著人類心底最柔軟的情感。關懷和愛的注入使民藝成為真正能夠滿足人們內在需求的產品。
二、民藝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危機問題
1、民藝的傳承方式與現代科技發展的脫節。民藝因為其生產力滯后的原因,技藝大多屬于手工藝口耳相傳的傳承,傳承的形式要求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本的特色和技法。這種傳承方式遇到現代工業的沖擊后被人們一時遺忘于荒野之際?,F代工業設計的發展迅速,帶來的經濟商業化競爭日益激烈。而傳統民藝的工藝、形式與現代科技的落差則造成了其嚴重的脫節掉隊。久而久之,鮮有人知,如同瀕危動物面臨滅絕,傳統民藝的現狀也岌岌可危。
2、民藝缺乏與現代設計完美融合的方式。早期民藝作為獨特的一種藝術形式,曾被剛進入經濟時代,挖掘商機的經商者看中,但是由于其缺乏文化保護的情懷和自身經營成本的限制,造成了民藝與現代設計的結合方式過于粗糙、淺表和生硬。另一方面還破壞了民藝自身的地域保護特色,比如早期的旅游紀念品,不管去哪里都是同樣的造型、同樣的東西。
3、民藝缺乏新的設計力量來重新賦予其新的生命力。民藝一直傳承于民間群眾中,受到自身專業和能力的限制,發揚民藝的同時在民藝基礎上創新的能人,少之又少,這也是造成民藝落后與現代社會的主要原因。民藝缺乏新的設計知識和方法的注入,缺乏新人才的精力投入。一顆即將枯死的老樹唯有注入新鮮的水分。養料才能重新出芽,重新成長。
三、民藝是現代設計的創意源泉
民藝作為現代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源泉,主要是通過再生和再造兩種形式。一是再生,就是將民藝的文化精神進行傳承和發展,發揚民族情感設計,從民藝中汲取物質的文化和精神內涵,進行再創新。二是再造,即將民藝的物象特征特點進行新的物化,針對民藝中的傳統符號、傳統工藝、傳統材料等再設計、再利用。
1、經過民藝的創新與現代設計相融合,創造新的社會價值和產品價值。民藝形式多樣、風格獨特,擁有多樣化、多元化的產品設計前景。早期的國產動畫片中,民藝就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葫蘆兄弟》,布偶動畫片《阿凡提》、《神筆馬良》都是傳承民藝和民族文化、優良傳統的經典作品。
2、民藝豐富的情感內涵,滿足現代社會人們對設計的內在需求。現代社會人們對設計除了物質需求還有內在的精神需求,就像吃食物能讓人感覺幸福滿足的是食物中的誠意和情感一樣。設計的內在如同一個物象的精神和內涵,傳達的是情感和微妙的人與物之間的直覺感應。只有那種難以言明的感受才能滿足我們文明時代,人們對外在和內在的多層次需求。民藝就是這其中的關鍵,就像姥姥為自己的孫子縫制虎頭帽、虎頭鞋。妻子為自己的丈夫縫制利于安眠的蠶沙枕。器物之中注入都是滿滿的情感和愛。
3、民藝促進現代設計不斷創新和持續發展的同時,傳承并發展民藝精髓。民藝與現代設計相互促進,相互發展。民藝給予現代設計新的靈感和創意,促使現代設計不斷涌現滿足人們內心需求的產品。同時現代設計也以新時代的方式傳承和發展民藝。使民藝在新環境下吸收新力量、新養分茁壯發展。
四、現代設計與民藝的融合與創新
1、新政策帶來的民藝發展新環境。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民族文化的創新融合,下達新政策幫扶民藝的傳承和發展。在這樣的新環境下,民藝有了國家和政策的支持,才有了走出鄉村、走出城市、走向世界的道路和力量。我國政府近年來提倡傳承民藝的人群自主創業,充分迎合當下科技和經濟的東風,順風發展。民藝迎來了百年不遇的新形勢,在藝術和設計的領域中如百花盛開、爭奇斗艷。完善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體系結構和脈絡,發揚光大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與內涵。
2、新理論帶來的民藝設計新活力。英國工業設計革命之后,我國設計在改革開放的時代開始迅速發展,受到德國、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工業設計的影響,我國開始注重設計教育的建設和發展。大批出國學習交流的設計師回歸祖國帶來新的設計知識和設計方法。網絡信息發展迅速,各國友好往來,交流頻繁。國際領域的設計理論和知識帶來了民藝再創新的源動力,能夠借鑒各國不同民族民藝的發展和傳承方式,給予我們多樣化的啟示和啟發。
3、新方法帶來的民藝設計新功能。針對民藝的本身特色,新的設計方法可以使民藝呈現新的形態。
⑴對民藝進行改良和再設計。舊有的民藝造型、功能,經過專門設計優化和改良,形成現代工業批量化生產的標準化組件。優化其產品功能性質,滿足現代人們對產品多功能、多形式、多種使用環境等需求,保留民藝的精髓內涵和特色體現。
⑵挖掘民藝內涵賦予新功能。傳統民藝的精神內涵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通過新設計理論及方法的提煉和凝聚,跨越民藝物象的局限,拓展新的產品類型領域,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完善產品性能及造型。
4、新科技帶來的民藝設計新氣象。設計的持續發展永遠離不開新的科學技術的支持。民藝傳統的手工藝制作方式有了新技術的投入,形成特有的現代加工工藝。新的材料特性拓展產品研發空間,延長產品使用周期。
5、新時代帶來的民藝傳承新途徑。在當下這個信息時代,人們訪古閱今,大膽暢想和設計未來。人們的需求變得多樣化和跨時代化。
⑴當下社會復古情節的內在需求。民族復興的號召下,傳統文化興起,漢服文化、禮儀文化、裝飾文化、娛樂文化、婚嫁文化等都越來越趨向于傳統復興。比如現代校園興起的漢服社、婚慶儀式中中國婚嫁習俗的沿襲和發展、室內裝潢中新中式風格的流行、國產影視作品和動畫片中傳統文化的應用,都說明了現代民眾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喜愛和推崇。比如去年的宮廷劇《延禧攻略》中,道具組采用的女性頭部飾品絨花就引起了大眾對于這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和喜愛。絨花也因此吸引了一大批青年人才去學習和傳承。而絨花更為傳統婚嫁中新娘發飾的設計增添了新的文化元素。
⑵自媒體的迅速發展促進傳統民藝的傳承發展。自媒體宣傳推廣多采用視頻化網絡信息,這就解決了人與民藝之間,空間與時間的交流阻礙。自媒體應用載體的發展加速了民藝精華的宣傳和傳播。
⑶自產自銷式網絡銷售新模式促進傳統民藝再發新芽。淘寶、天貓等網絡購買APP迅速發展和壯大,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網絡貿易平臺,民藝自此能夠輕松的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我國民藝的悠久文化。
五、結論
現代設計從民藝的精神內涵、獨特的造型形式、豐富多樣的色彩運用手法等汲取了豐富的靈感和營養。打破了現代設計無情感的慣有模式。對民藝進行汲取和借鑒,完善了現代設計中的情感缺失。民藝在現代設計的引領下也不斷傳承發展,經典留傳。
【參考文獻】
[1] 曹偉. 現代設計對民間藝術的善用與創新[D].西安美術學院,2007.
[2] 李丹.設計的民族化——關于民藝符號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2(05):64-66.
[3] 楊文.關于傳統民藝在現代設計中運用的思考[J].包裝世界,2011(03):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