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
【摘 要】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經濟、政治、文化的整合效應日益顯著。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需要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有利支撐。本文在分析現有政治經濟學理論發展不足的基礎上,基于理論與實際相統一的原則,深入分析我國目前的社會主義現實經濟矛盾和社會主義國家和公民主體性發展的現實要求,提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中國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同時,認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為指導,構建真正符合中國發展實際和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
【關鍵詞】 社會主要矛盾 社會主義國家主體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一、 引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有待繼續發展和完善的不足。其中,筆者認為,現有理論體系的主要問題一方面在于缺乏對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學基本原理的深刻反映,針對社會主義社會現實矛盾和發展目標的理論揭示和針對性不足;另一方面我國由于受到蘇聯模式和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學理論的影響,現有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在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關系及發展的主體性認識方面仍需進一步完善和補充。因此,本文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首先要立足中國目前發展存在的社會矛盾,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理論指導,貫徹落實中國發展過程中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性,以促進形成能夠切實反映中國發展特色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原則和方向
1. 解決中國經濟社會主要矛盾的需要。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從中國目前現實的經濟社會矛盾角度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改革開放的成績等都表明中國要發展進步、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就必須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統一的原則。我們知道,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步,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表明,我國經濟社會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中,既有很多成功的經驗,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民生領域的脫貧攻堅問題、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問題以及世界范圍內的民族自信問題等等。當前,我們黨和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正面臨著刻不容緩的挑戰和考驗。馬克思曾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而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統一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和工作的基本原則,這是我黨帶領人民群眾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重要經驗。因此,我們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就必須要構建符合我國發展實際、針對性解決我國經濟矛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正確的發展導向和長遠規劃。
2. 實現社會主義國家主體性的要求。主體意識的樹立有利于我們做事目標的明確,經濟上亦是如此。社會發展目標的明確,有利于各項針對性政策實施效率的提高。在我國,從社會主義國家主體性角度來看,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在構建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過程中必須明確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和中國人民當家作主這兩個維度的主體性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未形成本國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情況下,借用并吸收西方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相關理論作為自身的發展理論,其間雖有一定的成績,也有不小的失誤。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不論是以集權統治為核心的蘇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還是英美法德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都是其國家在一定發展階段內特定階級、階層、集團利益的體現,是其發展過程中國內外經濟矛盾的理論概括。我國在發展過程中,不能也不該將國外具有特殊性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當成“普遍真理”、“普世價值”,盲目招兵買馬用來治療我國經過經濟社會問題,從而造成對本國經濟的損害,也不利于社會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并不是一個“完美理論”,今天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并不能有效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問題,也無法有效協調以主權國家為基石的強權政治國際體系與現代技術、資本發展所需的全球合作之間的沖突問題,以及由此而導致的全球性的發展赤字、和平赤字和治理赤字問題。反觀我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發起的中國千年計劃——“一帶一路”發展倡議、中國擔當以及號召全世界團結一起共奮斗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具有世界眼光的發展理念,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宗旨和中華民族五千年積累的大智慧,彰顯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擔當與使命,這說明我們有能力也有實力構建符合中華民族發展實際的彰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
三、堅持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
馬克思曾說:“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決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根據的”。馬克思同志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其深刻的政治經濟理論思想啟示我們,我國無論是解決國內出現的生產力發展問題,還是國際上經濟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世界各國利益的博弈問題,都必須要堅持以人民為主體、社會主義國家發展方向為基本的治世原則,同時順應時代發展的歷史潮流,融入世界各國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中去,但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和發展本國的政治、經濟、科技及軍事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則。我們知道,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代表作是《資本論》,在此書中,馬克思以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深入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發展中對工人勞動者無情剝削的事實,論證資本主義必將被社會主義取代的社會發展規律,號召統治者要切實尊重和維護廣大勞動者的利益,以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具體來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對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指導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一是堅持人民尤其是勞動者的主體性原則。蘇聯集權模式忽略了本國人民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只關注領導權力和領袖力量的發揮,使國內最能體現人民民主專政的最高權利機關和唯一立法機關“人民代表大會”成為反映黨意志的“橡皮圖章”,這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社會的徹底否定。可以說,蘇聯模式的最終倒臺啟示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過程中,要堅定維護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經濟權力,切實維護《憲法》規定的人民擁有的在政治上的話語權和經濟上國有資產的所有權,保護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其次,是要堅持發展中的問題意識與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協調統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經濟社會現實矛盾發展以及人類歷史發展規律上一向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原則,堅持從實際和現實的經濟問題出發。新中國從突破三座大山的壓迫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國內經濟社會現實發展需要—主要體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矛盾的解決,還是國外經濟全球化、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陣營問題、以及忽明忽暗的中美貿易戰等利益紛爭問題等國家利益、資源的爭奪,都要求中國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唯物史觀的原則來針對性地解決面臨的問題,以順利地推動中國偉大復興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實現。
四、結束語
今天,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建設已經進入了新的時代,國家的主人翁——廣大人民群眾在民生福利、民主法治、社會公平、生態環境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發展要求,根據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發展原則,這需要反映我國經濟社會矛盾、反映中國發展現實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提供正確的發展導向。但我們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呼之即來的牽線木偶,它的發展必須經歷由“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的發展過程,各個環節都要落實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主體性的發展要求。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起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建設為實踐基礎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核心內容。可以說,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都堅定信心、奮發有為,為中國構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展現時代推進目標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而奮斗!
【參考文獻】
[1] 秋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原創性貢獻[EB/OL].[2018-07-06].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716/c40531-30148728.html.
[2] 顧海良.2016:《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經濟研究》第1期.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