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淑娟
【摘 要】 旅游扶貧作為鄉村發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四川省邛崍市大同鄉旅游開發為例簡單探討了如何通過旅游扶貧對其進行整改并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旅游產品。以期為大同鄉旅游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對策,促進其旅游發展,進而推進當地整體發展。
【關鍵詞】 大同鄉 旅游扶貧 鄉村振興
一、導論
四川省邛崍市大同鄉曾因其彩色涂鴉小鎮的特色風格在2015至2016年間吸引了大量游客,不僅對外提高了大同特色小鎮的知名度,還為居民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顯著推動了當地經濟水平的增長。然而,隨著“彩色小鎮”這一創意在國內鄉村旅游規劃中的大量使用,大同鄉“特色小鎮”逐漸失去了特色,使得大同鄉旅游業原有的發展勢頭逐步減弱甚至趨于停頓。大同彩色小鎮在經過短暫的發展之后,由于沒有進行更好的規劃,打出自身的旅游特色,形成品牌效應,最后逐步被市場淘汰。當地的經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受到了較大影響。因此本文從旅游扶貧的角度出發,對大同鄉的旅游資源現狀進行重新整合分析,提出創新性思路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旅游產品,以改善當地的旅游發展現狀,促進當地發展。
二、四川大同古鎮旅游扶貧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一)四川大同古鎮旅游資源概況。大同鄉是成都市歷史文化名鎮、成都市級特色鎮、國家級生態示范鎮鄉,位于邛崍市西北部山丘區,距離邛崍城區18千米,全鄉幅員面積約71平方公里。鄉內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精品唐代石筍山摩崖造像、川西民居特色古街及神奇的天然溶洞群。
石筍山石刻摩崖造佛群像位于大同鄉景溝村,距大同場鎮6公里,開鑿于唐大歷三年(768年),為川西石刻造像群最集中而至今保存完好的文化遺產。大同古街的川西吊腳樓始建于明、清兩代,至今保存完好。天然溶洞群位于大同古鎮下街口處,洞口在邛大公路旁,曰川洞山,因溶洞穿山而過得名,洞內冬暖夏涼,是休閑避暑的極佳去處。
(二)大同古鎮旅游扶貧開發現狀。2013年以來,大同鄉政府引進社會企業全額投資實施全域土地整理,并根據其所擁有的獨特的旅游資源聘請旅游開發團隊進行旅游開發。大同鄉以不同主題切入進行旅游開發,包括歷史大同:大同鄉域內有諸多漢唐等時期的歷史遺跡;生態大同:大同鄉境內山川奇美,植被繁茂,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譽;彩色大同:大同古街的川西吊腳樓是其小鎮的特色建筑,始建于明、清兩代,至今保存完好;文化大同:主打佛像文化,其鄉域內的石筍山石刻摩崖造佛群像,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是川西石刻造像群最集中且至今保存完好的文化遺產。
(三)大同古鎮旅游扶貧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1.大同古鎮旅游扶貧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大同古鎮在旅游開發之初以其特色的主題游,特別是彩色小鎮的興起,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往參觀。彩色小鎮的出現讓該地的旅游繁華了起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旅游熱度。大量游客的涌入也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增長,村民趁著這個旅游熱度開始進行商品經營。然而,好景不長,大同古鎮在“彩色熱”持續一段時間過后,旅游業開始出現下滑趨勢,游客寥寥無幾。除此之外當地旅游收入大部分被開發商卷走,真正到村民手里的收入并沒有多少,現在該地的旅游已經徹底處于荒廢狀態,亟待改善重整。
2.原因分析。對于大同古鎮在旅游開發中所出現的問題,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開發過于商業化,且開發商及政府只顧眼前利益,沒有對大同古鎮進行一個長遠的規劃。對大同古鎮進行旅游開發的是來自浙江的一直旅游開發團隊,該團隊對大同古鎮進行的是純商業性質的旅游開發,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發展。(2)大同古鎮同質化較強,且彩色小鎮模式可復制性強。大同鄉位于邛崍市西北部,而在邛崍市西南部有著非常出名的平樂古鎮,兩者旅游資源相似,但平樂古鎮的旅游資源相對更加豐富,且知名度也更高,這樣一來大同古鎮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
三、解決對策
(一)大力推進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借鑒“公司+農戶”模式。大同古鎮可以借鑒全國旅游扶貧工作的優秀案例,如普定縣龍場鄉秀水村的鄉村旅游富民工程,采用“公司+農戶”模式,由有實力的大企業合作牽頭、共同投資,并招聘當地居民參與到大同古鎮全面整體旅游扶貧規劃中。對所有鄉村旅游項目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并將具體責任分配到每一家農戶,旅游紅利按各部門經營效益分配,實行村民股份制,年終紅利按參股比例分到每一股民,將旅游收入真正裝進村民的“荷包口袋”,讓村民實打實地感受到發展旅游帶給鄉村的經濟效益。
(二)突出“佛教修學+生態休閑”主題,打造鄉村旅游扶貧品牌。對于大同古鎮而言,可以結合大同古鎮的唐代石筍山石刻摩崖造佛群像,因其歷史悠久卻保存完好,大同古鎮的旅游扶貧開發可以以佛教旅游為噱頭,開創“佛教+鄉村”模式,成立佛教文化旅游區,再經互聯網高效快速的宣傳營銷推廣,一定可以招引眾多的佛教信徒、香客接踵而至;比如可以通過一系列定期或不定期的佛教節日節慶、會議活動等吸引游客,包括在佛教的浴佛節、盂蘭盆節、臘八節等舉行拜佛、吃齋、抄經書、撞鐘等佛事活動,增強游客的“佛游”體驗;在平日里可以以佛學會議、弘法活動、禪修交流等形式延展佛事活動,拓寬大同鎮“佛教+鄉村”旅游影響路徑。
四、結語
大同鄉在保證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創新旅游扶貧開發模式,深入挖掘大同鄉村的自然、歷史、文化等資源,因地制宜打造古鎮特色街區、佛教文化旅游區、溶洞風景觀光區等一批特色鄉村旅游景區,提升大同鄉村旅游產品形象,滿足游客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需要。同時充分發揮鄉村旅游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重要作用,讓農村擁有的青山綠水變成財富,讓農民熟悉的鄉土文化變成鄉村旅游資源,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發展旅游循環經濟,促進當地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 梁坤. 國內旅游扶貧研究十年(2003-2012)綜述[J].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3,18(03):27-30.
[2] 李會琴,侯林春,楊樹旺,J R Brent Ritchie. 國外旅游扶貧研究進展[J]. 人文地理,2015,30(01):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