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遍及世界,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在第一時間獲取到實時訊息。本文簡要的介紹了新時期網絡輿情和網絡文化的影響,對新時期網絡輿情與網絡文化安全預警技術的發展進行研究。
【關鍵詞】 網絡輿情 網絡文化 安全預警
引 言
隨著近年來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正向著“微、快、新、奇”的角度不斷發展。而由此產生的公眾表達形式正通過公共網絡、社交媒體等網絡平臺廣泛、迅速的傳播開來,從而匯聚成民意的集合。在這樣一個人人皆可發聲的時代,掌控網絡輿論的發展趨勢,感受網絡文化營造的氛圍,是國家政府維系良好網絡環境,及時糾正錯誤言論,防止謠言干擾社會正常運行的關鍵。
一、網絡輿情和網絡文化預警技術的研發背景
據統計,我國的網絡輿情強度在世界高居首位,網絡文化呈現多元態勢,細分可達上百種網絡文化圈子,異次元網絡文化甚至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網絡輿情從最開始的網絡新聞報道逐漸拓展到網絡時訊評價,隨著人們對網絡的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多種社交媒體網站和軟件都出現了。 網絡輿情發展至今,涵蓋網絡上網友公開發表的所有言論,這些言論的中心導向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網友數量逐年增長,網絡輿情數據龐大,和社會輿情變化方向預測不同,網絡輿情的發展多變且難以由社會主動引導。因此,利用計算機技術實時監測網絡輿情,預測網絡輿情發展態勢,對有風險的網絡輿情發出預警,幫助有關機構及時糾正網絡輿情錯誤方向,維系良好的輿情環境是新時期把控網絡輿情的最佳途徑。
二、網絡輿情安全預警技術的發展
網絡輿情和網絡文化的安全預警技術一般應用在網絡輿情的收集系統、分析系統和預測報警系統中。[1]近年來,對網絡輿情預警技術的研究隨著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網絡爬蟲技術、大數據處理技術等相關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投入到網絡輿情技術研究領域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有很大的增長。
通過分析我國近十二年來的網絡輿情領域文獻發表情況,不難發現在2005~2009年期間的網絡輿情文獻數量較少;2010年起,呈現出明顯上升的趨勢,2016年、2017年是網絡輿情學術研究的黃金時期。這也間接的說明,從 2010 年開始,我國的網絡輿情研究開始從起步階段向發展階段邁進,而 2018 年文獻的收錄數量應與 2017 年基本持平,保持相對穩定。[2]預測2019 年文獻的收錄量在 2018 年的基礎上將有一定數量的上浮。
在眾多的網絡輿情研究中,對網絡輿情安全的預警技術研究是最多的,不單單是因為網絡輿情安全對社會的重要性,網絡輿情的安全預警技術還能幫助網絡環境的穩定,同時網絡輿情的安全預警技術還涉及信息安全領域、知識圖譜研究、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的技術發展。新時期對網絡輿情和網絡文化的安全預警技術現在已有的成果以新浪輿情分析系統為代表,一些互聯網公司也開啟了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服務系統,除滿足政府機構對網絡輿情的研究外,還提供企業、私人類型的網絡輿情預警服務,其中商業網絡輿情安全預警最受歡迎,用于幫助企業分析預警商業變化,對較大的金融危機進行預警,已經超出了普通網絡輿情安全預警系統的功能。
三、新時期如何發展網絡輿情安全預警技術
網絡輿情和網絡文化安全預警技術仍處于發展階段,由于發展時間不長,過去發展的投入不大,新時期的網絡輿情安全預警技術仍存在以下問題:
1.關于網絡輿情安全預警研究的體系還不夠完善。[3]我國目前雖然存在輿情研究部門,也已經出現了網絡輿情安全預警系統,但真正成熟的網絡輿情安全預警體系還不存在。2.網絡輿情安全預警方面的方法和技術還不夠成熟。盡管越來越多的計算機技術加入到了對網絡輿情和網絡文化的安全預警中,但這些新技術本身還處于研發改進階段,無法穩定、持久的真正融入到網絡輿情安全預警中。3.各有關部門對網絡輿情安全預警的指導還不夠合理有效。由于網絡技術人才在管理行業缺失,負責管理調度的人員又缺乏對網絡技術的見解,導致現存的很多部門對相關網絡輿情安全預警工作的指示存在疏漏和不合理之處。
新時期要解決以上典型問題,緩解網絡輿情安全預警工作與其他工作之間的矛盾,才能有力的促進網絡輿情與網絡文化安全預警技術的發展,綜合已有的問題,借鑒相關行業的經驗,提出提下建議:1.新時期要大力發展網絡輿情和網絡文化安全預警技術,需要有更加專業的體系建立起來,成系統的監測網絡輿情安全,有一整套的網絡輿情安全預警應對策略、執行部門。2.對網絡輿情的研究應從靜態研究轉型到動靜結合,緊跟時代發展的變化腳步,不再拘泥于專家有限的文字刊物和官方報道中,應把握年輕潮流的信息傳播市場,讓輿情分析不滯后。3.擴大網絡輿情搜集數據的對象,拓展網絡輿情安全預警的方向。過去國內主要將網絡輿情預警應用在政府機關工作中,除此之外網絡輿情安全預警技術可以不斷擴展在服務業、商業等多重領域的使用,將輿情預警融合進入生活方方面面。4.構建一套全面的網絡輿情和網絡文化安全標準,輿情反應了社會價值取向,文化不僅僅是價值觀的體現,還包含道德準則、社會風氣等。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安全標準,預警技術加入標準比對,能更加有效的發揮監測、預警功能。
結束語
網絡輿情和網絡文化安全在當今已經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利用安全預警技術監測網絡輿情和網絡文化的安全狀態,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輿情和文化發出預警,這種維系網絡環境穩定、保持社會和諧的技術體系是當下和未來一段時間采取的主要方法。在技術不斷革新的同時,升級改進網絡輿情和網絡文化安全監測技術,可為新時期人民生活創造更美好的互聯網世界。
【參考文獻】
[1] 祁凱,彭程.基于OCS-EGM的網絡集群行為監測及預警體系研究[J].情報雜志.2019(07).
[2] 唐存琛,畢翔.國內外網絡輿情分析比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07).
[3] 紀寧.淺析如何構建我國網絡文化安全預警平臺.企業導報[J].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