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譽翔 鄒洋
【摘 要】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歷史性的跨越與發展有目共睹,為世界所驚訝,要說改革開放是打開了中國接納西方世界的大門,中國在結合自身國情,吸收了來自于西方世界的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從而得到了突飛猛進的跨越發展,我國在不斷輸入外國文化的過程中,也同樣丟失了一部分我們自身的傳統文化。文化軟實力作為21世紀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如何保護好并且輸出到西方的世界中去,成為了一個非常值得警醒和思考的問題,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對于我國的文化的持續性發展壯大和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發展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關鍵字】 文化軟實力 發展 輸出 戰略資源
“軟實力”這個學術名詞在近些年平凡的在新聞和刊物上出現,這個名詞的提出是由美國哈弗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特于20世紀90年代最先提出來的,在他的觀點里,一個國家實力的體現不僅僅是靠軍事、科技、經濟實力所體現的“硬實力”,也同樣需要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傳統文化等“軟實力”去體現。如約瑟夫奈特所說“硬實力和軟實力同樣重要,但是在信息化時代,軟實力正變得比以往更為突出”。當前的中國,雖然在改革開放以來不管在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有所增長,但是中國的國家文化軟實力相對于發達國家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們應該不斷加大中國文化的對外輸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文化復興,就是實現我們國家強國的具體方案,沒有強有力的文化自產和輸出能力,就沒有強大的國家綜合實習。
1.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意義
自從進入新世紀,我國非常重視文化軟實力的發展與投入。胡錦濤總書記于2006年11月在全國文代會、作代會上發表講話,稱“提升國家軟實,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重大現實課題”。2007年1月胡景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又指出,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有利于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一個國家的國家形象和民族形象都是文化實力的體現,它能給人以深入人心的影響,甚至比經濟和政治所能給出的影響更為深刻和持久,它是國家之間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組成。我國在改革開放后,不僅僅要讓我國的經濟和軍事影響力為世界所公認,我們更要讓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強硬起來,發揮和認識他的重要戰略地位。
2.中國發展文化軟實力所面臨的挑戰
2.1意識形態問題是當前我國面臨的最為緊迫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冷戰伊始,作為世界上僅存的超級大國的美蘇兩國在軍事競賽了數十年之后,蘇聯最終倒在的美國和西方國家進行的顏色革命之下,導致最終解體。目前作為美國最頭號的敵人——中國,西方國家正在想方設法的以不動用武力為手段,進行和平演變,所謂的和品演變,就是向中國特別是中國的年輕一代宣揚美國等西方國家為主導的普世價值觀念,利用文化的輸入使中國年輕人用西方的眼光和觀念去看待本國的問題,導致國家內亂,僅僅動用輸入文化和價值觀的微薄之力,輕而易舉的從內部瓦解我國的社會制度,達到西方國家所想追求的目的,不難發現,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追求所謂的“韓流”、日本的動漫、美國的影視作品,嚴重沖擊了我國本土的民族產業和傳統文化,并且開始流行過圣誕節、萬圣節等一列些西方人過的節日,這都是外部文化入侵所帶來的結果,外國的書籍、影視、動漫作品等借助wto規則,通過各種途徑涌入中國,嚴重沖擊了我國的民族產業和民族文化工業,嚴重威脅到了我國的文化安全,這些都需要我們去完善的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體系,才能做到防止外來不良文化滲透,扭曲我們當代年輕人的思想健康。
2.2我國自身文化體系構建發展滯后
我國從建國開始到現在經歷了漫長又短暫的70年,在這70年中,我國由一窮二白變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飛速的經濟發展讓我們忽視了對于傳統文化的建設和延續,并且近代中國的落后和貧窮,加上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淵源性的敵對態度,導致中國文化在世界上并不被廣泛的認同,導致我國很多人都不對中華的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制度有一種認同感。一個國家的文化,包括這個國家所推出的電影、電視劇、文學作品、藝術等等很多方面,我國在對于這些產業的扶持上都是有所欠缺的,許多發達國家都越來越多地強調本國自身的文化,比如韓國的電視劇和男團女團明星;美國的好萊塢產業;德國的工匠精神;日本的動漫文化產業,推廣和宣揚自身的文化走向世界,自身的文化為他國所接受采納,是這個國家和民族崛起的重要標志
2.3對內和對外文化宣傳力度不夠
在當今自媒體時代盛行的今天,言論自由是成為媒體發言的理由,不論新聞的真實性屬實,為了博取眾人的眼球,很多自媒體收到了境外敵對勢力的資助或者利益誘惑,在公眾事件中胡編亂造,引起大眾對于政府的公信力的降低,并且質疑我國文化和社會制度是否得到人心。在去年的“紅黃藍”幼兒園事件中,就有媒體歪曲事實,大肆造謠軍隊和國家在這起事件中的黑暗面,在全國引起了熱烈的反響,最后經過官方的一系列辟謠,才還給了大眾一個滿意的答案,據資料顯示,在這起事件中,就有境外勢力和我國的一些媒體不斷刷新事件的熱度,并且在那一個時間段,外境信號登陸我國ip的熱度是最強烈的,由此可見西方世界對于我國的敵對態度,想用對抗蘇聯的手段,從內部瓦解我國的經濟、社會制度和文化。而我國的宣傳部門在很多社會事件中所變現出來的,是一種不關心和潦草回復的態度,并沒有把人民真正關心的問題回答和反應出來,成為很多關心國家熱點事件的人所詬病的地方。這都是制約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的重要原因。
2.4文化創新疲乏無力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古老國度,也是現今世界上存在的唯一一個還存在的文明古國,坐擁豐富的歷史遺跡、文明史和文化資源,中國的歷史遺跡,民風民俗、詩詞歌賦和語言文字都是成就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重要資源,但是,就是擁有這么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悠久的民族歷史,我國的這些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中國缺乏的不是文化資源,而是對這些文化進行創新的人和想法,中國的傳統文言文內容“花木蘭替父從軍”被美國拍成一部非常成功的動漫作品,中國獨有的生物熊貓,也被美國公司結合上中國傳統的功夫,拍成了熱播全球的《功夫熊貓》,然后再拿到中國,讓中國的消費者欣賞并且從中獲利,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這些原本屬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古典故事,被國外公司拿去創新,搶占市場,收獲巨額利益,而我國本土的公司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型人才,限制了我國自身文化軟實力的推廣和提升。
3.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具體方法和途徑
中國在現在階段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威脅,最要緊的不是軍事和經濟實力的差距,而是面對他們文化入侵的現實威脅,在各國加強自身文化軟實力的建設的情況下,我國要找到屬于我們的、能為我們所用的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方法,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是我們提升綜合國力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要舉措。
3.1大力發展文化藝術產業
發展具有我國特色的影視作品、傳承我國傳統琴棋書畫等藝術產業、發展我國本土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藝術家和藝術明星,就像美國的好萊塢產業,用電影在全世界宣揚美國的價值觀念和影響力,深深的把美國的英雄主義滲透到各個國家中。我們也應該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學習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借鑒他們的藝術創作精髓,并且以產業集群化的形式發展我國自己的藝術文化產業。增進藝術節的文化交流,培養例如姚明、劉翔、成龍、吳京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能代表中國文化和形象的國際大使。
3.2讓我國的文化和發展觀念走出國門
絲綢之路的誕生,告訴了世界中國的存在,只有讓中國的商品和文化走出國門,才能讓世界更好的了解當今中國的精神面貌,增加中國文化對外的影響和穿透力,這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必須要求
3.2.1央視的公益宣傳片中國創造,就是大力宣揚我國本土的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在華爾街等美國大型人口聚集地的宣傳屏幕上進行宣傳,還有我國具有影響力的世界級明星作為中國的代言人在宣傳片上介紹中國當前的發展和繁榮。實施國家品牌戰略,打造民族特色文化產品,提升民族產品的可靠性。
3.2.2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現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和接受,當年世界就是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認識的中國,現在,我們把這個倡議重新提出,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在新時代下通過這種經濟相互融合、互利發展的關系下重新認識中國,認可中國。包括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發展銀行的創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融合。
3.2.3近些年,我國越來越多的作為主辦國,在我國召開影響世界的世界級重要會議,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東道主風貌。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為世人所震驚,國際奧委會主席稱這是奧林匹克運動會歷史上主辦最好的一屆奧運會。2010年在我國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也同樣讓世界對中國的發展和面貌為之震驚。就在今年的十一月五號,中國舉辦了第一屆世界進口博覽會,吸引了全球頂尖的商業巨頭前來參加。在這一系列世界級活動的舉辦和舉行過程中我國的民族文化、飲食、傳統服飾、建筑文化和各種傳統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展示。
3.3創造良好的文化產權保護機制
美國、韓國對于文化的產權和保護法律都是非常全面和具體的,這為藝術創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創作環境,創作者只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藝術的創作之中,并不用擔心在創作過程中和創作后的版權遭到抄襲等不良的影響,所以我國政府應盡快開始研究對于文化產權的保護機制和法律,為文化創作提供良好的環境。
3.4開發與創新傳統文化資源
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可謂是包羅萬象,古建筑、瓷器、喜劇、古代詩書散文、飲食傳統等等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需要去維持和延續,但是,就如科技創新是科技發展的推動力,文化創新也是文化延續發展的第一力量。國家文化軟實力與他國是否有競爭力,取決于文化的創新力,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結合,能提高文化產品的附加效果,在傳統文化的精髓上進行創新,把本國的高科技與文化相結合,能夠增強傳統文化的現代感和感染力,能更好地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力。
3.5大力弘揚和發展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偉大精神是支撐我們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史中屹立不倒的偉大支柱,是全世界中華兒女在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和凝聚的偉大精神,代表著中國人的勤勞、勇敢、善良和銳意進取精神。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是中華文化的靈魂,是我們再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中華民族的精神是中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基礎和底蘊,是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所以提高中國新時代的中華民族精神培養,利用人口優勢在世界形成主要影響力,使廣大人民始終保持積極向上和樂觀積極的精神狀態,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方法手段。
【參考文獻】
[1] 劉志華,劉慧.文化軟實力研究:國外經驗及借鑒[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15-19.
[2] 陳曦.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背景下陜西文化軟實力發展研究[J].理論導刊,2015(06):71-75.
[3] 涂可國.試論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J].山東經濟,2008(06):24-30.
[4] 肖映勝.論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的問題及出路[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44(03):35-40.
[5] 涂可國.試論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J].山東經濟,2008(06):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