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霞
摘 要 記得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钡拇_,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感覺數學對學生來說,就像一杯“苦澀的咖啡”,沒有“一勺糖”的攪拌,就品嘗不到香甜。若想在他們的心里撒播下興趣,就必須去尋找那“一勺糖”。這就需要教師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聯系生活去教學、去授課,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 數學的樂趣 “靈活”性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币蚨?,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做到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認真研讀文本,鉆研教材,潛心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學生樹立“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這樣,符合了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才能有興趣去學習,才能快樂地學好數學。
1引領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感受數學的樂趣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更是興趣的發源地;數學就是用抽象思維來解決生活中的故事,讓數學在生活的大舞臺中大放光彩。因而,教師教學時,要時時刻刻地引領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從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做引線,一點點地去發現、去認識、去掌握、去理解。如我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設計了一個情境教學,讓學生充當超市的售貨員和顧客,讓他們在買東西和賣東西的過程中認識人民幣,并使他們深刻地認識到人民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就這樣,我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圍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品嘗到了學數學的快樂。
2創設美好的生活情境,讓課堂有“靈活”性
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會讓學生深入思考,學生們會學得主動,會在這個不斷運動變化的流程中有更多的機會從熟悉的事物中認識數學,能通過實際問題感知、操作等活動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如我在教學《面積》時,為了讓學生真切地了解1平方米有多大,我事先準備了1平方米的紙盒,讓學生盡量多地站到盒子里,數一數看看最多能站進去多少人,使學生體會出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就這樣,我把數學知識與生活情景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熟悉的情景,讓數學貼近生活,學生在生活中享受到了數學的樂趣,課堂也就有了活力,也充滿了靈動性。
3組織學生動手實踐,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與其說課堂上學習是有樂趣的,倒不如說,走出課堂,走出教室,讓學生在生活的空間里盡情地感知,會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我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操場上去進行100米賽跑實際驗證,再體會1千米里面有多少個100米,使學生深刻理解了1千米=1000米。同學們在你爭我搶的研討中結束了這堂課,這樣的教學安排真正融入了生活,從課堂上學不到的在生活中彌補了學生們的求知欲,不但提高了教學質量,更抓住了學生們的心,讓學生們從心底里愛數學,這種富有活力的生態課堂不僅提高了學生們動手實踐能力,更是體驗到了生活真有趣,學習真有趣,數學真有趣。
4讓數學融于生活,讓知識情趣化
數學是學生在探索、思考、解析、交流中逐步完成的,這是一個抽象的沒有色彩的過程,易產生厭惡感、恐懼感,有時還會感到無能為力。為消除這種現象,就需要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移植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片段,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啟發、引導中產生無拘無束的學生活動,設計一些情趣性的教學活動。如,我在教學《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時,新課時讓學生通過擺一擺了解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引導學生用順口溜的方式進一步加深印象(兩數比多少,先把大數找,去掉同樣多,多幾少幾就知道)。這樣的情境化教學活動,不僅幫助學生解決了實際難題,讓學生們記憶猶新,突破重難點,消除恐懼感,反而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總之,數學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不但可以喚醒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更可以引發學生們成為生活中的發現者、探索者,品嘗到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尋找到數學在生活中真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許慶.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J].新校園(中旬),2017(05):140.
[2] 徐守均.讓生活走進課堂,感受數學樂趣[J].新課程(上),2018(07):97.
[3] 黃愛勤.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3(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