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倩紅

摘 要:造成該學生物理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對一些概念和公式理解不透徹,經常記不住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其次,缺乏生活常識,不能很好地用所學知識對生活中一些簡單的物理現象進行解釋;再次,不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計算和圖解題,形成思維定勢,從而造成物理學習困難。
關鍵詞:物理學困生;成因;對策
一、記憶與物理學習之間的關系
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對一些物理概念和公式理解透徹,對物理量之間的關系能形成知識網絡,這些都對物理學習是有幫助的。
1.概念理解不透徹
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習的核心,能對概念理解透徹,對物理學習起關鍵作用。
例:關于歐姆定律,下列述中錯誤的是(? )
A.在相同電壓下,導體的電流和電阻成反比。
B.對同一個導體,導體中的電流和電壓成正比。
C.因為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所以電流只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D.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有關,也與導體的電阻有關。
學生在做類似的題目時往往會出錯,都會認為導體電阻大小與電流成反比,與電壓成正比,卻理解不透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類似的,很多學生都認為物理是理科性的東西,不能靠死記硬背,在學習的過程中,概念理解了并且會解題就可以了,復習概念的時候心中只有個大概,沒有注意它的正確描述,因而在考試中失分。
學生在學習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往往已經接觸過許多相關的物理現象,并在頭腦中形成近似的概念,這些概念是未經科學抽象而獲得的,因此,大多是不準確甚至是錯誤的。妨礙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影響著學生對新概念的同化,造成新舊概念的模糊。
2.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不清晰
若能對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理順,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這對解題和物理概念的理解都是有幫助的。
例如:固態、液態、氣態兩兩轉化(包括吸放熱)的三角關系,學生總記不清楚。
此類考題不用太多的轉化,只要牢記各物理量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區別,便能順利解題。物理概念中,有相當多概念與其他一些概念形式上相似,更多的是意義上的相近,對這些相似概念區分不清,就會造成理解的混亂。
有一些概念盡管物理含義不同,但在同一類問題或現象中有著密切的聯系,有的學生由于頭腦中沒有完整的物理情境,對它們的物理意義理解不透,輕易將它們之間的關系簡單化,不了解它們在本質上的區別,就會混淆不清。
二、缺乏生活常識
物理學科是一門自然學科,很多物理現象都是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
例如:打雷時1.不宜躲在大樹底下;
2.不宜在曠野外打雨傘等物體;
3.家里用的燈泡里面的燈絲是用什么金屬做成的等。
在問及學生與生活有關的,而且很容易從生活中的來的物理知識,學生在很多類似的問題上回答不出來,明顯看出他缺乏生活常識。
三、數學問題
在物理學中,數學是物理解題的工具,數學知識應用能力低,物理公式數學化,沒理解透徹,硬套公式等也是造成物理成績不能提高的原因之一。
物理學中常用到的數學部分有:
1.單位的換算,公式的代入轉換;
2.圖象的關系;
3.簡單的數字代入和運算過分依賴計算器;
4.比例式及方程組的計算。
四、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導致學生在解題中容易出現解題出錯,比如以下的這道例題:
例:在圖1中,a、b電表表示(? )
A.a是安培表,b是伏特表 B.a是伏特表,b是安培表
C.a、b都是安培表 D.a、b都是伏特表
該學生在做這題的過程中,不假思索就認為a、b兩個表都是電流表,電流表串聯,電壓表并聯的接法學生記得非常牢固,但是學生都會認為串聯就是簡單的一條直線連接到電路中,而電壓表的并聯接入一般都是突出來一條線接入電路中的。所以該學生沒有仔細琢磨和審清題目就選出答案,這明顯就是一種思維的定勢表現,而這種思維在很多學生中都存在。
該學生沒弄清題目就想當然的下筆做題,這種不良的學習習慣也是造成物理成績沒辦法提高的原因之一。
五、討論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應該注重以下幾方面問題的解決:
首先,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對學習產生愛好,就會充分發揮自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濃厚的愛好將是人們刻苦鉆研、勇于攻關的強大動力。
其次,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學完一章書的內容后,若不做一次小結,知識在頭腦中是零亂的,缺乏系統性,必須對全章知識內容進行條理化、網絡化的總結,提高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隨著知識增多,要養成勤于歸納、不斷反思的習慣,把學過的知識分門別類地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里,才能應用自如。
最后,物理基礎知識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并使學生能力在形成概念、把握規律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還有,及時而有重點地進行復習和解題練習;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常識,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先讓學生的思維自由發揮,指導學生在自學中提出疑問、發現問題,多聯想、多角度思考;教會學生抓住關鍵,讓學生牢記解題步驟,教學過程中思維不要跳躍得太快,也不要亂兜圈,以免導致學生出現思維紊亂等情況。
參考文獻:
[1]白孝忠.關注學生經驗生長 促進物理深度學習[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7).
[2]鐘啟泉.差生心理與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