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燕 楊青 韋淇山 黃勝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廣西柳州市 545000
近年來,汽車業飛速發展,隨著客戶對汽車款式多樣化需求,車輛配置不斷提升,發動機、變速器的款式及配置也多樣化,多種機型共線生產容易造成零件的錯裝漏裝風險,導致發動機、變速器拆解返修,嚴重的甚至導致報廢的情況,增加制造成本。面對“零缺陷”質量目標,我們在質量上的控制手段非缺陷產生后的“救火”,而應在前期制定嚴謹的過程防錯。
本文針對動力總成零件裝配的防錯方式進行分類歸納,并列舉實例加以說明。
在產品設計階段進行防錯設計,使產品零件本身具備防錯能力,從根本上杜絕了錯裝、漏裝、反裝等風險,從而減少返修浪費降低制造成本。可以說是防錯中最可靠、最有效且安全經濟的方式。以下從3個方面展開討論:
在產品開發時,需遵循零件平臺化及模塊化原則,不同機型之間盡可能的達到零件兼容差異件最少化,杜絕不同機型切換時混裝零件的可能。此類方法縮短了設計周期,減少了供應鏈管理范圍,同時降低了現場管理及物流成本。如,變速器機型A使用的齒輪硬度為600HV,機型B使用的硬度為700HV,而同時存在兩種硬度齒輪情況下,機型B存在錯裝600HV齒輪的風險。因此,滿足整箱性能的前提下,兩款機型的齒輪可兼容統一為700HV。
零件裝配唯一性,屬于結構防錯。此方法通過不同定位、或利用結構干涉等方法來避免錯裝、反裝,當使用錯誤的零件或裝配方法時將無法進行安裝。如,變速器機型A有兩種噴油嘴,要求出油口位置不同。可從噴油嘴的定位方法進行防錯—將噴油嘴圓心至固定螺栓孔中心的距離設計不同,見圖1;錯裝時,螺栓孔無法對位安裝,見圖2。
零件設計上無法實現兼容性及裝配唯一性的情況下,通常可考慮增加標識防錯,通過目視識別區分。如,平面推力軸承安裝有正反面要求,可在其中一面噴三角符號標識來區分;機型A與機型B的電磁閥閥芯直徑相差僅1mm,目視直徑區分風險大,可在機型A的閥芯開環形凹槽進行標識;機型A、B的中間隔板阻尼孔設計不一致,但孔徑細微目視困難,可在機型B的中間隔板邊緣去除部分材料做缺口標識。要注意的是,標識防錯需建立在不影響產品性能及外觀的前提下。

圖1 噴油嘴安裝設計防錯

圖2 噴油嘴錯裝示意圖(螺栓孔不對位)
工藝方案防錯,及工裝設備防錯致力于不制造、不傳遞缺陷,減少返修浪費。此類防錯具備自動報警功能,它們對操作準確性及檢測結果進行判斷,判斷正確則正常放行,錯誤則設備報警中斷操作,直至錯誤糾正,方可繼續進行下一步操作。工藝設備防錯具有實效性,且簡單高效。
產線設計時,需進行工藝方案防錯的制定,一般通過設備自檢及或復測實現。如,
1)完成測量選墊之后,后工序增加復測設備,以檢驗選墊的準確性;
2)密封環或活塞安裝后,增加泄露測試,制定合理的泄露范圍;若密封件損壞或密封不良,則泄露測試結果超差,不合格件進入返修站待處理;
3)同工位多種規格螺栓擰緊,通過套筒選擇器與擰緊控制器關聯,當擰緊不同螺栓時候,提示選擇對應的套筒及擰緊扭矩值;如所選的套筒與提示擰緊的螺栓不匹配,則出現報警擰緊槍不工作,直至選擇對應的套筒時方可繼續操作;
4)同工位一種螺栓需擰緊多顆時,通過擰緊計數器計數;若螺栓漏擰,則擰緊控制器報警,直至擰緊達到設定的次數時方可進行下個循環;
5)過盈配合零件壓裝,通過選擇伺服壓機監控壓裝力、壓裝行程,以判斷零件是否配合合格、壓裝到位且零件無壓潰等;如壓機頂升及壓頭不對中時,零件偏壓導致壓裝力過大,設備報警中斷壓裝;
設備裝置防錯,為通過增加工裝、設備裝置來識別防錯的手段。如,
1)增加相機識別涂膠軌跡、膠寬,若不符合設定的路徑及寬度,則設備報警,直至錯誤糾正后相機拍照通過則可進行下個循環;
2)增加視覺傳感器匹配圖案,判斷零件是否漏裝;如卡簧檢測案例(見圖3及圖4),若卡簧已裝,則視覺傳感器識別OK;若卡簧漏裝,則視覺傳感器判斷NG報警,需糾正操作至識別卡簧已裝,方可進行下步操作;
3)增加測距、激光、光電等傳感器,感應分析判斷零件是否多裝、少裝、錯裝;若判定錯誤則報警燈亮,至糾正合格方可放行;
4)增加隨行/KIT料架或托盤,搭配自動揀配系統,每個料架或托盤上揀配單臺機型用料,托盤或料架的各零件具備外輪廓防錯,必要時聯合視覺系統或傳感器功能,保證零件取料無錯漏,安裝無錯漏,以此達到防錯目的;此方法適用于單工位安裝多種小零件而又難以目視區分的情況。

圖3 卡簧已裝(OK效果)

圖4 卡簧漏裝(NG效果)
掃描防錯的主要原理:首先,使用掃描設備(如掃描槍)掃描零件一維碼或二維碼,將獲取的零件序列號傳送至PLC。其次,PLC邏輯將獲得的序列號與程序中的零件號進行匹配,若獲得的零件號與程序規定的零件匹配合格,則PLC將獲取的零件號上傳至質量追溯系統數據庫存儲;若獲得的零件號為程序非規定的零件,則PLC面板將出現零件匹配錯誤報警(如某變速器機型A,需匹配機型A的前殼體,若掃描槍掃描變速器機型B的前殼體,此時將出現零件匹配錯誤報警);第三,PLC將獲取的零件號通過工廠網絡上傳至QC&A(質量追溯系統)數據庫進行存儲,為下道工序質檢門工位檢索提供零件序列號過站匹配信息。即,質檢門工位掃描槍掃碼上傳QC&A系統,其零件序列號會與前工序質量門工位進行匹配,確認零件經過質量門工位合格后,掃碼方為匹配正確,否則本工位掃碼質檢門報錯。此防錯及追溯方法,可獲取QC&A系統定義的所有關鍵零部件信息,每一臺整機建造的信息。適用于建造過程的零件斷點記錄、機型切換的零件匹配防錯、零部件綁定準確性防錯、以及問題排查時進行可疑范圍的鎖定等情況。
程序邏輯防錯,是PLC結合QC&A系統制定的一個質量門防錯,致力于不傳遞缺陷。一、程序邏輯用于環路本身。如某分裝環路的下線站為質量門工位,若前工序建造合格,PLC將自動前饋下工序繼續建造;若前工序建造不合格,PLC自動前饋下工序不進行建造。而環路上的任意站出現的不合格工件,都將經過下線站(即本環路質量門)并在此站通過工廠網絡,將不合格件序列號上傳至QC&A系統存儲,同時本站報警,工件停留無法放行,此時需人為介入,確認不合格件狀態點擊返修按鈕,不合格工件進入返修站待處理。二、程序邏輯同樣可應用于分裝環路與主環路之間。如,分裝環路的下線站記錄不合格(包括分裝環路內的任一站不合格、建造數據缺失、或未進行下線站操作)的工件,將在主環路下線站被質檢門攔截。程序邏輯防錯,可有效攔截建造過程出現的不合格工件,防止缺陷逃逸。
若產品設計、工藝方案、設備裝置、掃描系統及程序邏輯防錯均實施后,仍存在防錯風險,在節拍允許的情況下,可進行以下較基本的防錯抑制手段:
1)本工位安裝后目檢、點漆;
2)后工序通過200%目視或點漆互檢;
3)設計簡易工裝或檢具定時抽檢;
4)開班首臺工件防錯驗證;
5)分解工序,不同工位安裝2種易錯漏裝的零件等。
本文簡要地介紹了動力總成裝配的防錯方法原理及實例。隨著科技發展進步,工業4.0的推進,防錯技術也越來越先進有效。每個企業文化、每種產品結構及每條產線工藝規劃的不同,采取的防錯手段也存在差異。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防錯策略,遵循質量“三不”原則,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同時提高下線合格率,降低成本,以打造高質量、高價值的動力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