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婧 伍秀玲
(作者單位:三峽大學藝術學院)
中國古詩詞歌曲是中國古詩詞與音樂的結合,從體裁和形式上講和西方的“藝術歌曲”并無大的差異,目的是體現古詩詞的思想意境和情感。不同的是中國古詩詞中蘊含了格調、節奏、速度、律動,本身是可以吟誦的,與音樂更好地融合,搭配在一起,使音樂更加有意蘊。中國古詩詞歌曲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由古代的音樂家們作曲,如姜白石創作的《杏花天影》、《陽關三疊》等,這都屬于早期的古詩詞歌曲,這種歌曲都是以借景抒情、寫景敘事為主。第二類則是古詞新編,是現代的作曲家結合新的創作意向、方法,同時又借鑒了我國許多民族音樂的特點所創作的歌曲,是吸收西洋作曲技法的同時,不斷與我國傳統音樂藝術相結合,實踐與探索的新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途徑。”這類的古詩詞歌曲對我們來說比較熟悉,如黎英海的《楓橋夜泊》、羅忠镕的《秋之歌-絕句三首》、石夫的《長相知》等。中國古詩詞歌曲融合了古詩詞的意境與音樂的唯美。它不僅是我國傳統音樂歌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瑰寶,源遠流長。古詩詞歌曲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發展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并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風格與特征。中國古詩詞歌曲承載著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它的格調優雅、歌詞富有傳統文化的內涵,非常適合學生聲樂課上的演唱曲目。
在學習美聲唱法的過程中,古詩詞歌曲是必唱的曲目,它的歌詞富有內涵,很有韻味,很有古典的味道,歌曲中那種唯美的意境給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間。古詩詞歌曲和其它的歌曲不同,歌詞都是呈現出一種美好意境,大多都是表達詩人對美好景色的熱愛。古詩詞歌曲比較考驗一個演唱者在歌曲的咬字、音色、唱腔技巧以及歌曲意境和韻味的把握。學習演唱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要從作品所表達的情景去思考,運用不同的音色技巧和情感來表達作品的藝術形象。目前高等院校音樂專業教育領域中常常出現中國古詩詞歌曲作為教學的重要曲目,如《秋之歌-絕句三首》、《楓橋夜泊》等。學習演唱中國古詩詞歌曲對聲樂演唱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能提高演唱者的藝術修養。
意蘊是中國古詩詞歌曲的一大特色,對于古詩詞歌曲的演唱最重要的就是唱出歌曲的意蘊美,它的亮點就是倚音和顫音的掌握以及運用,倚音就是依附在主音前后的裝飾音,它的時值只占用主音時值的一小部分,所以在演唱時越短越好。《長相知》的第一句:“上邪”,就是加了倚音的,這種倚音的裝飾把整句的旋律變成古韻化,直接起到推動全曲的作用。
顫音的運用也是古詩詞歌曲的另一大特色。顫音在古詩詞歌曲中還是非常常見的,在尾音的處理上加入顫音能夠使歌曲的曲調變得更加連綿,把顫音呈波浪感形式拉長尾音的處理,給人一種遐想、陶醉的感覺。
演唱古詩詞歌曲時必須把握住幾個要點:
第一,要把歌詞理解透徹,才能夠正確的把握歌曲所表達的意蘊。中國的歌詞和西方國家的歌詞存在差異,中國的歌詞大多是單音節詞,有一些閉口的母音就會限制聲音上的發揮。所以在演唱閉口母音時要盡量靠近寬母音上唱,盡量把咬字做到最好,不能限制歌曲體現出的意蘊。
第二,要了解中國古詩詞歌曲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特色和特定的歷史背景。例如歌曲《楓橋夜泊》,它的創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亂后,詩人張繼途徑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這首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作曲家黎英海在作曲時運用了大量的變化音使作品更富有韻味,結合鋼琴伴奏的創作手法來渲染氣氛,烘托意境,對歌曲的音樂意蘊進行升華。
第三,古詩詞歌曲中的歌詞是古典詩詞或后人所作的古體詩詞,它的歌詞含蓄雋永、清新雅致,歌詞中飽含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在演唱這類歌曲時首先要把歌詞的讀音給唱正確,例如通假字的讀音,《長歌行》中“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華’字通‘花’,這里的‘花’是花草的意思,還有《長相知》中“上邪”的‘邪’通‘耶’,這里的‘耶’是天哪的意思。古詩詞歌曲的文詞語言還有多音字的特點,如《早發白帝城》中“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朝’和‘還’是多音字,這首李白的詩是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他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
第四,要了解歌曲的旋律特性。中國古詩詞歌曲大都帶有古風韻味,與現代的歌曲相比古詩詞歌曲的旋律更加的悠長、柔和,起伏很小,表達的情境相對平靜,它的律動有利于古詩詞的傳誦。例如歌曲《陽關三疊》,這是一首極具情調的聲樂作品。《陽關三疊》的“三疊”是指同一個音樂輪廓卻要變化反復的演唱三次,三遍回旋的反復對歌唱者的演唱技巧要求極高,每一疊的用聲和用情都不一樣,演唱者要用不同的感情表達三段的情緒。
一疊
清和節當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霜夜與霜晨,遄行遄行,長途越度關津。惆悵役此身,歷苦辛,歷苦辛,歷歷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二疊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依依顧戀不忍離,涙滴沾巾。無復相輔仁。感懐,感懐,思君十二時辰。誰相因,誰相因,誰可相因。日馳神。
三疊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飲心已先醇。載馳駰,載馳駰,何日言旋軒轔。能酌幾多巡。千巡有盡,寸衷難泯。無窮的傷感,楚天湘水隔逺津,期早托鴻鱗。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頻申,如相親,如相親。
在第一疊中主要表現了作者在送別友人時的傷感之情與無奈情感。第二疊是第一疊的變化與重復,其內部變化不明顯,與第一疊的基礎音樂輪廓相比,第二疊的變化主要集中在主歌部分。主歌的變化首先反映在后兩句,旋律讓情感變得更加低沉。副歌部分與第一疊大致一樣,其中“依依顧戀不忍離,淚滴沾巾”的旋律更加凸顯了悲傷分別的情緒。第三疊的主歌是第一二疊的集合,副歌部分變化較大,音樂與歌詞都做出了一定的改動,音樂起伏跌宕,情緒主歌變化大,全曲高潮“千巡有盡,寸衷難泯”出現。樂曲長抒“咿”進入尾聲,尾聲音調集合了主歌音樂素材,概括了第一二疊所表達的情緒,延伸了作者依依不舍的無奈情緒。
綜上所述,中國古詩詞歌曲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演唱古詩詞歌曲,能夠提高學生在學習美聲唱法時唱中國古詩詞歌曲的演唱技巧、培養和豐富學生的樂感,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氣質。而通過了解中國古詩詞歌曲的演唱意蘊、語言特點等方面,能夠使演唱者在演唱時的表達更加準確,風格更加富有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