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發展階段,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影視劇行業的要求也逐步增加,這也促進了影視劇產業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影視劇行業的發展,對影視演員的自身表演能力、綜合素質以及表演技巧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從影視表演的角度出發,探究影視表演過程中國演員的情感表現方式,對于影視劇行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影視劇 發展 感情 表現
在影視藝術發展的進程中,出現過許多的表演藝術家,他們借助自身對表演的深刻理解,加上對人物形象的深入探究,為觀眾塑造出了許多的優秀人物形象,留下了一部部優秀的影視經典劇作。在影視表演的過程中,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對觀眾產生一定的直觀影響,同時,也在其中夾雜了時代的思想,使得人們在欣賞影視內容的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把握不同時代人們的思想情感的變化。
一、影視劇表演的相關內涵
對于影視劇表演的過程來說,其本質上是一種藝術的直觀呈現形式,借助于演員的動作、神態以及語言等方面的表演技巧,實現了演員與劇中人物形象的重疊,進而帶領觀眾進入劇情。一個優秀的表演藝術家,不只能夠刻畫某一個人物形象,而是能將所有的人物形象都信手拈來,扮演“好人”時能夠將人物的善良、淳樸等優秀品質表現出來,而在扮演“壞人”的時候,也能夠將人物形象展示得入木三分,讓觀眾恨得咬牙切齒。因此,在表演過程中,演員需要將人物形象、角色內涵以及故事的發展背景匯總再進行表現,最終達到渾然天成的效果。對于影視藝術的表演過程來說,“真”和“逼真”中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這條鴻溝上的有效橋梁就是應試表演這一藝術形式。表演是一種虛構的表現形式,演員是展示這種藝術的重要主體,他們將虛構的人物形象、故事以及人物關系等展現得盡量真實,盡管這種藝術形式在表現方面的表觀差別并不明顯,但是它需要演員進行仔細、全面、認真的學習。演員不但要強化自身的表演技巧,還需要對展示的人物形象進行全面了解,做到“假戲真做”。影視表演內容的虛構性與演員表演的真實性之間是一對矛盾,但是正是這種矛盾關系,構成了影視表演藝術的基礎要素。
很多優秀的表演藝術家都強調藝術表演是演員的內心情感的流露,塑造角色的過程,也正是演員在表達自身的精神世界的過程。對于演員來說,需要不斷在表演藝術中尋找自我、認知自我、了解自我,最終達到突破自我的目標。了解自身是能夠表演別人的基礎,演員的表演需要經歷“我是誰?”——“我像誰?”——“我就是!”這三個發展階段,才能夠更好地表現出影視角色的情感。
二、在影視表演中的感情表現技巧
(一)突破時空限制,與人物進行對話
人物的感情表演是表演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通過真實的表演將虛擬的人物表現出來,是每位影視演員都需要了解和把握的內容,也是決定表演能否獲得觀眾認可的重要基礎。對于演員來說,要想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打破時空的限制。通過與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的方式,來了解和把握人物的情感變化。如對于一些歷史人物來說,可以通過閱讀史書、觀看相關影視作品的方式對于人物進行了解;而對于一些現代劇來說,則可以根據劇本對于人物的設定,在日常生活中去觀察這一類人群的感情變化和性格特點,之后將這些運用到表演過程中;而對于一些其他題材的影視作品來說,可以與編劇、作者進行交談,了解其創作人物的初衷,體會其對人物形象的預期設定。另外,還可以將自身的經歷和感情融入到表演過程中,編著者對人物的設定與描寫是源于生活的,因而借助于自身的生活經歷將劇中的人物進行演繹,能夠獲得較好的效果。
(二)進入角色,達到忘我
忘記自我,進入角色,這是演員能夠進行細致入微的表演的關鍵所在。在表演過程中,演員需要在忘記自我的基礎上開始進行人物塑造,積極主動地進入到劇情角色之中,將自己與人物進行結合,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人物,感受在當時的故事展開背景下人物的內心情感變化,思考自己需要通過什么方式的表演將人物的內心情感表現出來。對于一些演員來說,在達到忘我境界的時候,會忘記劇本中對于人物的描寫和表現方式,但是卻能夠很自然地借助自身對人物角色、劇情走向的感受,對人物進行刻畫,最終獲得意想不到的表演效果。
三、結語
總的來說,在影視行業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需要影視演員主動、積極地尋求表演水平的提升。而演員的表演水平的提升,在人物的感情表現方面體現得尤為突出。因此,演員需要主動了解人物,積極融入人物,對人物形象進行忘我的刻畫和表現,才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參考文獻:
[1]蘭繼洲.淺談影視戲劇表演中的感情表現技巧[J].戲劇之家,2019(10).
[2]薛景文.淺析影視戲劇表演中的感情表現技巧[J].戲劇之家,2019(09).
[3]劉欣.淺談影視戲劇表演中的感情表現技巧[J].藝術科技,2017(08).
[4]張愛萍.影視戲劇表演中的感情表現技巧[J].藝術教育,2016(10).
(作者簡介:張燁,女,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2017級戲劇與影視表演專業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