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戰爭題材的電影講述著對戰爭的深刻反思,在眾多電影類型中一直受到業內外人士高度關注。電影發展不到一百五十年,但各國電影藝術家卻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的戰爭電影。戰爭電影從故事敘述開始,其獨特的風格就凸顯出來。戰爭題材電影從很多層面解讀戰爭,本文將以當代國內的戰爭電影為依托,從戰爭電影的場景設計入手分析,論述國內當代戰爭電影的優缺點。
關鍵詞:戰爭 場景 真實 奇觀化 平民化
新中國從建國初期就拍攝出了大批享譽國內外的戰爭題材電影。從最初學習蘇聯、朝鮮等社會主義國家拍攝出獨特蒙太奇特點的戰爭電影,到特殊時期創作典型鮮明突出的戰爭電影,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創作的關于民族精神思考的戰爭電影,可以說戰爭電影伴隨著中國成長,也伴隨著一代代中國觀眾交替,已經成為中國觀眾血液里的無意識文化精神。
很多觀眾或讀者認為,戰爭電影一定是在社會動蕩時期或者思想斗爭強烈時期才會層出不窮,而在幸福的和平年代,誰也不想再去觸碰戰爭的殘酷。但是事實則不然。尤其是在近幾年,當中國電影迅猛發展成為世界電影大國的今天,國內涌現出了許多戰爭電影方面的佳作。細數這些佳作,每一部都是上乘之作,并且具有新穎的故事構思與主題視角,既有票房又有情懷。
在當今戰爭電影中,逼真、震撼的畫面可以吸引觀眾進入影院去體驗一場視聽盛宴。所以,場景設計與造型設計就顯得尤為關鍵。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奇觀華麗的視覺場面,小人物平民化的英雄主義造型塑造,往往是影迷和觀眾愿意進入電影院并“買單”的重要原因。
20世紀以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出現了各種性能的先進武器,世界范圍內戰爭出現了全球化、高發化的發展勢態,并以驚人之勢增強了戰爭的破壞力。直至今日,已經發生了一戰、二戰,甚至在21世紀多個區域也發生了毀滅性戰爭。
戰爭在持續升級,電影藝術也在持續發展,為戰爭題材類的電影作品創作創造了肥沃的土壤。在整個20世紀,電影被當成了人們反對、痛斥戰爭的有力工具,它的反戰功效遠遠大于其他藝術功用。在100多年里,人們拍攝了數不清的戰爭電影,將戰爭給很多國家造成的巨大傷害濃縮為多個經典場景,告誡人類切勿輕啟戰事。《辛德勒名單》《拯救大兵瑞恩》《戰艦波將金號》等影片恒久地記錄了各國人民深惡痛絕地反對戰爭的情況,無時無刻不在告誡后人要珍惜和平,反對戰爭。電影藝術家以電影表達和記錄自己或者他人的戰爭經歷警戒后來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創作了很多制作優良、膾炙人口、享譽世界的戰爭題材電影。這些感人至深的戰爭題材電影往往都來自真實歷史、真實戰爭生活,最終成為世界戰爭電影歷史的經典。不僅如此,國內戰爭電影畫面造型也有自己的特色,給世界電影帶去了東方韻味式的美。我們從這些電影中能看到國內的山川風景、傳統建筑、特殊兵器及戰爭場面。
在影片《地道戰》中我們看到了當時鄉村地道的復雜;在影片《鐵道游擊隊》中我們看到了江南平原山湖的秀美;在《小兵張嘎》中我們看到了華北大地白洋淀蘆葦蕩的壯觀;在《冰山上的來客》中我們看到了遠在天邊的新疆雪山的壯麗;在《英雄兒女》中我們看到了北方邊境高山的巍峨;在《紅色娘子軍》中我們看到了南國海島的風情;在《閃閃的紅星》中我們看到了井岡山映山紅的鮮艷……這些造型影像的創作都離不開選景、場景設計與造型設計。這些環節造就了電影中一幕幕魅力非凡的場景與造型,使其成為國人銀幕印象的經典。
近些年,隨著國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飛速發展,和平已成世界安全穩定形勢,國家和人民的關注點幾乎轉向經濟發展和工業發展,影視文化作為經濟轉型的發展契點,也得到了高速發展。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導演在國際上屢獲大獎,內地影視產業與香港影視產業飛速晉升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電影產業大國,可以說國內影視行業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張名片,也是國內經濟中不可或缺的產業支柱。在和平年代,對戰爭題材電影的關注與創作仿佛減少了很多,這是情理之中的。在商業娛樂電影的驅動下,電影創作者與觀眾往往只創作、觀看那種童話般的青春愛情故事、都市男女的生活情感、豪情萬丈的魔幻武俠或者天馬行空的科幻巨制,人們貌似不想再去為戰爭的傷痛和感動進入電影院,以及為之買單。但是意料之外,近五年當代商業電影中出現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戰爭題材電影,甚至成為具有重要意義的經典佳作。這些作品改變了國內傳統戰爭電影的面貌,讓觀眾眼前一亮。其中,優秀的美術場景設計和服裝設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用細節再現真實,用奇觀表現場面是這些電影成功的總結,也是未來國內電影發展的一種主流思路。本文以近五年(2015—2019)的國內戰爭電影為例,歸納總結其在美術設計上的特點,以及美術設計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并總結出了相關設計要領。
一、近五年國內優秀戰爭電影介紹
首先,近五年國內戰爭電影中,創作了以逼真還原為基礎,講述歷史戰爭特殊故事、平凡小人物在戰爭中狀態的優秀戰爭電影。這些電影的視角或許關注封存在歷史塵埃中的悲壯往事,或許關注特殊情況下的戰爭情節,或許關注戰爭中平凡人物的命運……2017年馮小剛導演拍攝的電影《芳華》講述的就是在特殊時期,正值芳華的文工團少年在水深火熱的戰爭中的青春故事。作為當下最具情懷、最具真實、最具藝術感的戰爭電影之一,故事視角投向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一群肩負特殊使命任務的文工團少年男女,在戰爭中看似很不出眾的小人物在歷史大潮中的血色命運。美術設計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場景設計與造型設計不僅要體現青春的味道,而且要真實貼切人物的性格特點。該影片整體美術設計做到了在常規中既有設計又有韻味的水平。尤其是運用超長鏡頭表現戰爭現場的重頭戲,是戰爭電影中杰出的鏡頭之一。《芳華》的美術設計特點就是青春唯美而又真實殘酷。
同時,近五年國內戰爭電影中,也創作了幾部老電影故事重新翻拍的戰爭電影。這些翻拍作品的視角或能讓原故事更加離奇生動,或創造出壯麗奇觀化的視覺觀感,讓故事更加浪漫奇幻。
2015年,徐克執導的《智取威虎山》是一部新穎稱奇的戰爭動作電影。該片雖然取自家喻戶曉的經典樣板戲故事,看似是普通典型的情節化模式——有著侵略者的兇殘,反抗者的勇敢以及正義戰勝邪惡的大無畏勇敢,但通過奇觀化的場景、過山車般的運動調度和出眾的人物造型設計,使得這部重新翻拍的老故事異彩紛呈,帶給觀眾一場視覺上的盛宴。因此,設計感極強的美術設計和人物造型在這部看似奇幻風格的戰爭電影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僅如此,近五年國內戰爭電影中,也創作出了很多非常優秀的,體現當代軍人反恐戰爭的電影。這些電影的視角或許關注當代軍人在國際戰役的英勇事跡,或許關注不同地域、不同特點的特殊戰爭故事。
2018年,由林超賢執導的《紅海行動》再次在大銀幕上展現了當代解放軍維和部隊作戰的故事,這一次用更加逼真、科技、異域等造型創造了國內新戰爭電影的視覺奇觀。觀眾在電影院仿佛置身其他國度,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了復雜的戰爭。沙漠自然的造型和呈現出的畫面色彩使場面新奇;異域的建筑造型使空間豐富有趣;逼真慘烈的受傷造型體現了中國軍人的英勇形象……高科技先進武器首次在銀幕公開,讓這部電影乘著當代戰爭電影題材之勢頭,提高了這一類型電影的藝術魅力與藝術成就,在國內外戰爭電影中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近五年戰爭電影的特點
本文以電影《芳華》為例,來細致闡述在歷史戰爭題材電影中怎樣通過美術設計還原真實、把握細節、翻新造型的;以電影《紅海行動》為例,來細致闡述在當代戰爭題材電影中是怎樣通過美術設計把控場面、制造奇觀、展現特殊兵器的。
(一)用細節再現逼真歷史戰爭
電影《芳華》故事的歷史背景依托20世紀70年代西南邊陲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正值芳華的文工團士兵少年殘酷的境遇以及奔赴戰場的故事。可以說經歷過這場戰爭的觀眾們,都已成為中年人,但對那段往事卻有著永不磨滅的記憶。《芳華》也是首次正面、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戰爭場面。那么,怎樣讓觀眾再次把思緒拉回到戰爭發生的那個年代,去身臨其境地感受慘烈的場面呢?這部電影的美術設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電影不僅設計并搭建了完整的城市、街道、軍區大院等建筑,而且在一些細節的道具上下足了功夫,精致好看,貼合歷史年代,能夠起到烘托情感氣氛,塑造人物心情與性格的作用。
首先是影片的整體場景設計,在很多細節上到位地還原了故事發生的特定歷史年代。如街道、宿舍、練功房、道具間、軍區大院等大的場景建筑上,美術設計不僅真實還原了年代的造型樣貌,而且還精致地設計了特別的造型色彩。
導演為了拍這部電影,真真切切地在海南觀瀾建了一座軍區大院影視城,力求還原當時成都、昆明軍區的“美好世界”。從具有年代感的街道,再到紅色的建筑物和綠色的軍裝,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眼球。這些街道和建筑都體現特殊折中主義建筑,以及蘇歐風格的裝飾造型。不但還原,而且細節裝飾看上去十分洋氣,讓人們對那段青春歲月產生了夢幻般的美好之情。這些造型出現在屋頂、地板、回廊、門窗造型,光平涂裝飾意味的宣傳畫墻面和標語字體設計就多種多樣。最終畫面里的70年代軍區大院造型不僅僅莊重,而且體現出了一種浪漫情愫。在色彩上,電影美術設計團隊一改年輕觀眾對當時歷史年代單一的灰色系印象,大膽富有創意地設計了許多顏色鮮明的建筑和造型,整體色調主要是以軍綠色為主,加入明黃色和大紅色,加之天藍色的泳池做點綴,展現出了特殊的青春韻味。不僅如此,《芳華》的道具設計也體現了經典的蘇歐風格,如精致的標語錦旗、搪瓷餐具、紅色皮箱、木質崗亭、斜跨軍包、老式手風琴、老式吉普車、白玉蘭造型的壁燈、反擊戰時期的軍事兵器等等。拍攝地選自造型異域風格的云南蒙自碧色寨火車站,是國內有名的法式造型火車站,僅僅門窗和鐘表的造型就充滿經典的折中主義時期的蘇歐造型特點。顏色是明黃色的墻面、綠色木條窗戶和老式木長椅,在云南紅土地和森林的映襯下,仿佛一幅精彩的印象派油畫。
電影中的自然風景場面選取也是精挑細選,呈現了壯麗秀美的山川河流。整個影片從海南拍到了云南,包括成昆鐵路最美的山景。部隊文工團的生活環境很美,包括文工團去邊疆演出駐扎山林的片段,都真實地選取了川藏地區云南梅里雪山最美麗的瞬間。遠處的湖和橘色山林,緊接著下一個畫面就是雪山藍天,一種悠遠和曠達直打心底;還有人在泳池游泳,那是荷爾蒙下的絕美畫面;再后來何小萍的草坪獨舞,簡直就是月光下身穿著病服的嫦娥。影片最后,男女主角在云南蒙自小站長椅上的深情相擁,決不差于任何一部國際獲獎的文藝大片。所有的美好都集中在了影片前段,是理想之美;戰爭情節與后半段更多的是在悲情下的現實之美。整部影片場景、服裝、道具,街景裝飾都完全帶入了那個時代的畫卷。
這樣美好的場景設計下加入慘烈的戰爭場景,很好地體現了人物命運的無常之變。盡管可以看得到人性光輝與生命之美,但是誰也不想再成為男主劉峰那樣的英雄,誰也不想經歷女主何小萍那樣的創傷。但是在命運的擺布面前,個人是多么蒼白無力,最后剩下的就是他們極美的青春芳華。這一點編劇嚴歌苓也是經歷了戰爭的苦痛,加之遠居他鄉的思念離別之苦后,才忍淚寫下了這些美好的記憶,包括《陸犯焉識》,包括《少女小漁》,以及最早寫的《天浴》。
其實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人的芳華都是一樣的,雖然寫的是那個時代的事情,其實很多事情和我們現在經歷的大體相同,沒有太多變化。一開始何小萍入伍不就如同一個農村害羞的女孩進了北京名牌大學一樣,面對外面世界和自己內心自卑的掙扎么?而林丁丁和如今因有些小優越感,平時又有些許虛榮,偶爾也會糾結,最后想攀高枝的女孩又有什么區別?
最后戰爭中的慘烈與苦難,也許與現在的和平盛世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的確比那個時代的人幸福很多,但是,每個時代每個人生都有他所面對的困境與無奈。例如,換到今天又是巨大的社會競爭壓力和情感問題,那些為名利所累,那些閃婚又離婚,還有越來越多那些年輕時就身患絕癥的同齡人……我們現實身邊是不是也有很多可以拍成“芳華”的故事?因此,電影《芳華》不僅呈現的是血色浪漫的青春年代,更是映射當下,這是中國人傳統的命運情愫。
影片以年輕戰士的軍旅集體生活開始,是青春的芳華;最后又以男女主人公的波折命運、人性溫情與始終不放棄真情而結束,是生命的光華。這樣一部充滿情懷的現實主義傷痕文學改編的電影放在哪個檔期,都可以與《拯救大兵瑞恩》相比,都可以與魔幻穿越大片《盜夢空間》相比,《芳華》的魅力光輝永恒留在了中國電影史冊。
(二)用奇觀表現震撼當代戰爭
電影《紅海行動》講述的是當代中國維和部隊在國際反恐戰爭中的故事,一經上映,讓國內觀眾眼前一亮,顛覆了對以往國內戰爭電影的認識,該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使國人燃起了愛軍愛國的熱情。國內觀眾以往對維和部隊的作戰行動、武器力量、軍人形象有一種神秘的認知,這部電影里首次呈現了當代維和軍人的英勇事跡、軍訓風采,真實的電影畫面與撼人的故事,把觀眾帶入了新式戰爭的慘烈與危機中,使觀眾對中國當代維和軍人肅然起敬。電影之所以獲得成功,與美術場景設計和人物造型設計有很大關系。本文將分別從本部電影的美術設計和人物造型進行分析闡述。
首先,《紅海行動》的場景建筑造型都選擇中東地區的異域風格,不僅帶來了一個個奇觀式的視覺大場面,而且每一個建筑和道具都有很豐富的質感,粗獷的沙山、方形的巷鎮建筑、生銹不堪的汽車、搖搖不定的帳篷,造型復雜,都做到了極致,讓觀眾跟隨鏡頭仿佛探索戰地游戲一般走入一片危險的境地。黃沙卷起的沙漠和危機四伏的恐怖基地作為主場景之一,更是讓戰爭充滿了艱難的機關危險,添加了非同尋常的精彩。
其次,《紅海行動》的色彩搭配非常有特色。一改林超賢導演以往的“行動”系列,《紅海行動》不同于《湄公河行動》就是因為大背景地域的概念設計不同,因而改變了畫面的主色調。一個故事發生在金三角地區潮濕悶熱的熱帶雨林,一個故事發生在中東戰亂地區的干燥嚴熱的貧民村鎮,所以《湄公河行動》的主色調是熱帶雨林中的深綠色,而《紅海行動》的主色調是沙漠黃土一般的土綠色。包括建筑物體的顏色、人物裝備的顏色、各種兵器的顏色、生活用具的顏色都進行了精心的搭配。美術設計做出了真實、做出了特色,影片的帶入感極強,觀眾仿佛進入了一個真實場景中。
再次,《紅海行動》的人物造型和特效十分精致。人物身上每一處造型與細節都體現了戰斗行動中的作用,并和當地的土色融合在一起,復雜而不煩冗。人物動作也都十分輕便。尤其是女兵佟莉的造型,裝束輕便,凸顯女性的靈活輕巧,又不乏率真硬朗的氣質。在特效化妝方面,本片的化妝可以說是國內戰爭電影中制作最優秀的電影之一。硝煙熏黑的面孔、嚴重破爛的傷口等幾乎逼真到讓觀眾瞬間感動哭泣。
這部電影還大量使用了先進震撼的大、中、小型軍事武器,可以說讓軍事影迷像是足足觀看了一場新式武器表演。無論是各式黑科技沖鋒槍械,還是迷你職能探測無人機;無論是最先進的大型裝甲汽車,還是空中飛行服,都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可以說,《紅海行動》創造了當代戰爭電影的神話,在整個戰爭電影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戰爭電影美術設計注意事項
總結戰爭電影的美術設計,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的事項在此提出,希望可以給影視劇美術設計工作者一些設計制作上的思路參考。
首先,無論是講述歷史戰爭故事還是當代戰爭故事,都要力求做到逼真、完美,使得觀眾相信影片中所有情節和人物。
其次,要從小的細節入手,使用體現故事真正人性內涵和哲學價值的細節道具。一個小的情節和小道具,有可能會在觀眾心底產生巨大的波瀾。不僅如此,還要從小人物的命運和戰爭的側面挖掘故事內容,讓觀眾看到不為人知的真相。
再次,是創造視覺奇觀,無論是場景方面還是道具方面,都要做到足以震撼觀眾的程度。這樣,美術設計的工作才能很好地體現并融合在整個當今商業大片電影中。
戰爭電影在美術設計方面更是一直以逼真的、宏大的場面為著稱,其場景設計的還原程度和道具的精細與否是極其考驗美術設計者的能力,所以戰爭電影美術設計為整個電影美術設計發展樹立了很多經典的、優秀的標桿案例。本文通過以上論述,希望在戰爭電影評述領域能給予讀者和影迷新的答案。
參考文獻:
[1]陳巖.美國戰爭電影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2]劉維尚.論電影場景設計中的美學風格[J].電影文學,2014(01).
[3]馬強.論電影場景設計的美學風格[J].電影文學,2011(17).
[4]金敏慈.自然正義與法律正義的博弈[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4.
[5]鐘鳴.美國戰爭電影的倫理解讀與道德辨析[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4(04).
[6]徐建綱,郭建飛.論美國戰爭電影的主題、人物及情節結構[J].電影文學,2008(07).
(作者簡介:吳泊辛,男,沈陽城市學院影視傳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