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琴俞 圓陳 超葉 麗
1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2 杭州胡慶余堂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100
3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中醫院 浙江 杭州 311300
偏頭痛是生活中常見疾病,以偏側或雙側頭痛發作為特征的神經血管功能障礙性疾病。近年來,筆者采用羚角鉤藤湯加減治療肝熱血瘀型偏頭痛患者45例,其治療效果顯著,總結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標準:①符合《中國偏頭痛診斷治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1];②年齡20~50歲,并且無藥物過敏;③中醫診斷為肝熱血瘀證[2],患者的中醫證候由兩名高級職稱的中醫師同時確認。并排除精神障礙患者;重大腦部系統疾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懷孕及哺乳期的患者。
1.2 一般資料:觀察符合偏頭痛標準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齡36.6±3.4歲;發病時長3.9±1.3個月。研究組男18例,女27例;平均年齡37.5±4.1歲;發病時長4.2±1.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予鹽酸氟桂利嗪(國藥準字H10930003,規格:5mg),服藥方法:口服5mg,2次/d,飯后服用。
2.2 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羚角鉤藤湯加減:羚羊角粉(沖服)1.2g,鉤藤(后入)、滁菊花、生白芍、茯神、川芎、藁本各9g,生地、竹茹、雞血藤各15g,桑葉6g,生甘草3g。水煎,分2次溫服,每次200ml。
兩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3.1 療效評判標準:頭痛程度評分:0~3分為輕度疼痛;3~7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顯效:頭痛消失,中醫證候積分減少大于等于85%。有效:頭痛明顯改善,且發作次數減少,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5%~84%。無效:頭痛未改善,反有加重趨勢,中醫證候積分減少小于35%[3]。
3.2 治療結果:分述如下。
3.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2.2 兩組患者頭痛次數及持續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頭痛次數和持續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頭痛次數和持續時間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頭痛發生次數(次/周)治療前5.5±0.7 6.1±0.8治療后3.5±1.2▲1.7±0.5▲△頭痛發生時間(min/次)治療前18.2±4.8 19.5±4.0治療后5.6±0.6▲3.2±0.3▲△
3.3 不良反應:對照組有8例出現嗜睡,乏力2例,口干以及胃部有灼燒感者均為1例。研究組有2例出現嗜睡,腹瀉2例,胃脹1例。研究組不良反應患者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
偏頭痛以單側頭痛劇烈為主要癥狀,常見于年輕者,又稱偏頭風[4]。筆者臨床所見,凡病程較久、疼痛激烈者以肝熱血瘀證為主。臨床觀察結果顯示,羚角鉤藤湯清泄肝熱再加上川芎、雞血藤活血通絡,療效較好,患者在頭痛持續時間、發作頻次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療效優于對照組。該療法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