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 吳元奇
1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湖州中醫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2 浙江省湖州愛爾眼科醫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干眼已經成為飛秒激光輔助的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FS-LASIK)術后最常見并發癥之一,也是導致患者術后滿意度下降及屈光回退的因素之一[1-2]。為提高治療FS-LASIK術后干眼癥的療效,筆者對FS-LASIK術后干眼癥患者采用中藥霧化聯合玻璃酸鈉滴眼液治療,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FS-LASIK術前無干眼癥、術后出現干眼癥的患者84例(168只眼),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2例。觀察組中男21例(42只眼),女21例(42只眼);年齡18~36歲,平均23.5±3.1歲。對照組中男20例(40只眼),女22例(44只眼);年齡18~37歲,平均23.6±3.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O.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采用玻璃酸鈉滴眼液(海露)進行治療,4次/天,連續使用4周。
2.2 觀察組:在玻璃酸鈉滴眼液基礎上給予中藥霧化。組方:防風12g,前胡、五味子各10g,金銀花、柴胡各8g,蟬蛻6g,薄荷9g,玉竹、石斛各15g,北沙參、麥冬各30g。將上述中藥水煎至50ml濃煎劑加入到超聲波霧化器中,患者帶上霧化眼用面罩霧化約20分鐘,每天1次,連續治療4周。
3.1 療效標準:參考《中醫眼科學》中的療效標準[3]擬定。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淚膜破裂時間(BUT)、淚液分泌試驗(SIT)基本正常;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改善,淚膜破裂時間、淚液分泌試驗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淚膜破裂時間、淚液分泌試驗未見明顯變化。
3.2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FS-LASIK術后干眼癥的發生原因諸多,玻璃酸鈉滴眼液是常用治療干眼的藥物之一,它可結合角膜表面的纖維蛋白形成保護膜,從而促進上皮細胞黏附及延展,有利于角膜上皮修復及穩定淚膜,起到很好的保水及潤滑作用,但臨床上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4]。
中醫學對干眼癥并無具體病名記載,但文獻早已描述。《審視瑤函》有云:“不腫不赤,爽快不得,沙澀昏朦,名曰白澀。”《諸病源候論》記載:“其液竭者,則目澀。”《靈樞·五癃津液別》云:“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于目。”目前將干眼癥歸屬于“白澀癥”“神水將枯”等范疇。FS-LASIK手術多為年輕患者,術后干眼是由于手術損目,不能使津液上榮于目,目竅失養;或復感風邪,“風勝則干”,津液虧損而致病。究其原因,風邪外傷為標,陰津不足為本,故治療上以疏風散邪、養陰生津為原則。所用霧化方中防風、前胡疏散風邪,金銀花、蟬蛻、薄荷疏風止癢,玉竹、麥冬、石斛、五味子、北沙參養陰生津,輔以柴胡疏肝引經,條達氣機,使藥力直達病灶。諸藥合用,共奏疏散風熱、滋陰潤燥明目之功。中藥霧化使藥液以氣霧微粒的形式直接作用于眼表,促進眼表局部的血液循環,從而發揮疏風滋陰、增液濡目的作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