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羽 樓招歡 俞靜靜 顏美秋
浙江中醫藥大學藥學院 浙江 杭州 311402
高脂血癥(hyperlipidemia,HLP)是由于血清中異常的脂質代謝,血清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過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過低而引發的脂質結構水平失衡的疾病。據全國調查數據顯示,高TC血癥發病率為4.9%,低HDL-C血癥患病率為33.9%,高TG血癥患病率為13.1%,自2010年起,我國的心血管病事件將因人群血清TC水平在往后20年期間增長近920萬。現代科學研究證明,桑抹茶對高血脂、肥胖、高血糖病癥的改善起到輔助作用。本文通過采用膽固醇耐受性好的金黃地鼠作為造模對象,研究并探討桑抹茶對高脂血癥金黃地鼠血脂水平及血液流變學的作用。
1.1 動物:金黃地鼠,雄性,體質量100±5g,28只,由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飼養于浙江中醫藥大學動物中心屏障環境,自由飲食飲水。
1.2 藥品與試藥:桑抹茶由杭州沃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應,臨用前取適量的桑抹茶,用純水配置成60 mg/ml的混懸液,即得。陽性對照:依折麥布[MSD Pharma(Singapore)Pte.Ltd.],臨用前用蒸餾水配制成濃度為1mg/ml的混懸液。從寧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購置TC、TG、HDL-C、LDL-C四類試劑盒。從特洛菲飼料科技有限公司購置高脂高糖飼料。
1.3 儀器:ACCUTE TBA-40F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東芝三廠醫療株式會社);Power wave 340酶標儀(美國Bio-TEK儀器有限公司)。
2.1 分組與給藥:將地鼠適應性喂養7d后,稱定體質量,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和造模組,除正常對照組地鼠外,其余地鼠均給予高脂飼料,2周后禁食12h后眼眶靜脈叢采血,根據測定的血清中TC水平隨機分為4組:正常組、模型組、桑抹茶組(600mg/kg)、陽性藥組(依折麥布1.0mg/kg),每組7只。除正常組外,其他地鼠皆提供高脂高糖飼料,持續5周,自由采食飲水。自造模第l天起,除正常組和模型組灌服蒸餾水外,相應劑量的藥物分別灌胃提供給剩余兩組,灌胃容積為1ml/100g體質量,每日1次,持續4周。
2.2 血液生化學指標檢測:給藥2、4周,眼眶采血,將所得血清進行離心,分離,由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金黃地鼠血清血脂生化指標(TC、TG、LDL-C、HDL-C)。
2.3 血液流變學指標檢測:末次給藥后2h,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地鼠,腹主動脈采血,肝素抗凝,全自動血液流變儀檢測金黃地鼠血漿粘度等血液流變學指標。
2.4 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數據以±s表示,正常對照和模型對照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模型組及各給藥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對高脂血癥模型地鼠血脂水平的影響:表1、表2結果示,與正常組比較,給予高脂飼料2周,模型組金黃地鼠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均顯著升高(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桑抹茶組金黃地鼠血清TC、LDL-C、HDL-C水平顯著下降(P<0.01,P<0.05)。造模第4周,模型組金黃地鼠血清TC、TG、LDL-C、HDL-C水平仍顯著高于正常組(P<0.01),但與第2周比,TC水平有下降趨勢,TG、LDL-C有增加趨勢;與模型組比較,桑抹茶能使高脂血癥地鼠血清TG、LDL-C水平顯著下降。
表1 桑抹茶干預2周對HLP模型地鼠血脂水平影響(±s)

表1 桑抹茶干預2周對HLP模型地鼠血脂水平影響(±s)
注:與正常組比較,ΔP<0.05,ΔΔ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分組正常組模型組陽性藥組桑抹茶組劑量(g/kg)- -0.001 0.6 TC(mmol/L)3.74±0.26 6.99±0.60ΔΔ 2.99±0.32**5.74±0.61**TG(mmol/L)1.56±0.53 2.83±1.19Δ 1.42±0.22*2.20±0.61 LDL-C(mmol/L)0.85±0.07 1.72±0.30ΔΔ 0.54±0.08**1.40±0.25*HDL-C(mmol/L)1.36±0.11 2.01±0.09ΔΔ 1.26±0.14**1.77±0.20**
表2 桑抹茶干預4周對HLP模型地鼠血脂水平影響(±s)

表2 桑抹茶干預4周對HLP模型地鼠血脂水平影響(±s)
注:與正常組比較,ΔP<0.05,ΔΔ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1。
分組正常組模型組陽性藥組桑抹茶組劑量(g/kg)- -0.001 0.6 TC(mmol/L)4.03±1.33 6.82±0.77ΔΔ 2.84±0.24**6.70±0.61 TG(mmol/L)1.05±0.25 2.67±1.45Δ 1.06±0.19*1.82±0.48**LDL-C(mmol/L)0.88±0.10 1.93±0.75ΔΔ 0.55±0.07**1.47±0.24**HDL-C(mmol/L)2.38±0.42 3.51±1.64ΔΔ 2.33±0.23 4.57±0.52**
3.2 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表3、表4結果顯示,至造模周期末,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金黃地鼠全血粘度、紅細胞聚集指數和電泳指數顯著增加(P<0.01,P<0.05),提示此時模型地鼠存在血液高粘狀態;與模型組比較,桑抹茶組上述血液流變學指標顯著降低(P<0.01,P<0.05)。
表3 桑抹茶對高脂血癥金黃地鼠全血粘度及血漿粘度的作用(±s)

表3 桑抹茶對高脂血癥金黃地鼠全血粘度及血漿粘度的作用(±s)
注:與正常組比較,ΔΔ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1。
分組正常組模型組陽性藥組桑抹茶組劑量(g/kg)- -0.001 0.6粘度200 7.63±0.86 8.83±0.96ΔΔ 7.41±0.43**6.55±0.44**粘度30 8.73±0.92 9.96±1.00ΔΔ 8.50±0.43**7.60±0.49**粘度3 16.02±1.27 17.52±1.27ΔΔ 15.71±0.48**14.65±0.81**血漿粘度1.69±0.14 1.65±0.13 1.59±0.15 1.73±0.17
表4 桑抹茶對高脂血癥金黃地鼠血液流變學其他指標的作用(±s)

表4 桑抹茶對高脂血癥金黃地鼠血液流變學其他指標的作用(±s)
注:與正常組比較,ΔP<0.05,ΔΔ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分組正常組模型組陽性藥組桑抹茶組劑量(g/kg)- -0.001 0.6高切還原粘度11.99±1.96 14.56±2.75Δ 12.38±0.94*10.99±2.22*中切還原粘度13.98±2.14 16.67±2.97Δ 14.48±1.01*13.08±2.69**低切還原粘度27.15±3.37 30.68±4.54Δ 28.41±1.65 27.14±6.06紅細胞聚集指數9.55±1.25 11.46±1.65ΔΔ 9.94±1.06*8.39±1.38**紅細胞電泳指數28.62±3.24 32.48±3.92Δ 27.80±1.61**24.58±1.66**
脂質結構失衡是誘導動脈粥樣硬化(AS)形成及惡化的關鍵因素。近年來研究發現,HLP能造成內皮細胞功能性損傷并出現灶狀脫落,增加動脈血管壁的通透性,促使脂蛋白轉運至內膜于局部異常堆積。其中過量的LDL-C不僅在動脈血管內膜堆積其運載的膽固醇,還能與蛋白多糖結合后刺激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誘導粥樣斑塊的發生。而脂蛋白中的HDL-C可將膽固醇轉運至肝臟進行分解,抑制細胞對LDL-C的攝取。臨床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TC水平與動態AS指數呈正相關。近年來大量臨床研究證明血清TG水平的提高是AS性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且與ASCVD發生風險呈顯著性正相關。根據表1~2研究結果顯示,與模型組相比,桑抹茶能降低HLP地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提示桑抹茶可通過改善脂質的異常代謝防治AS。前期研究結果顯示[1],桑抹茶能增加肝X受體α(LXRα)、血管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型受體γ(PPARγ)表達量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改善血管內膜損傷,促進膽固醇流出,減少脂質在血管內壁的富集,明顯減緩AS病理的發展,與本實驗研究成果相一致。
研究表明,高脂血癥患者的紅細胞聚集指數、全血低切比粘度等指標多數存在顯著異常。常寧[2]通過超聲診斷得到紅細胞聚集征患者的纖維蛋白源(Fbg)、D-二聚體(D-D)指標皆顯著超過正常組(P<0.01),證明紅細胞聚集征是血栓發生前的病理狀況之一。血液流變學異常可能通過減少腦血流量,產生低灌注,誘導腦缺血及血栓的發生。表3、表4研究結果顯示,與模型組比較,桑抹茶能夠改善HLP地鼠的血液流變性,表現在以下兩點:①與模型組相比,全血粘度顯著降低(P<0.01或P<0.05),表明桑抹茶能夠降低HLP地鼠的血流阻力,提高血流速度;②與模型組相比,紅細胞電泳指數及紅細胞聚集指數顯著降低(P<0.01),表明桑抹茶具有對抗紅細胞及血小板的聚集,提高血液流動性,促使血液粘度下降,具有減少血栓形成的作用。
綜上所述,桑抹茶可通過降低TG、LDL-C、TC等脂質水平及血液粘度,抑制紅細胞及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減少血栓形成,對抗AS有潛在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