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蘭
(張家口市傳染病醫院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梅毒感染性疾病,可嚴重損害患者中樞神經,導致心腦血管、骨骼系統疾病,嚴重者甚至可導致患者出現臟器衰竭情況,進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對于妊娠期梅毒患者來說,還可通過胎盤將病毒傳染給胎兒,進而影響產婦分娩質量,甚至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有研究認為,給予妊娠期梅毒患者母嬰阻斷治療可有效提高妊娠解決,提高新生兒質量?;诖耍疚墓P者以我院收治的40例妊娠期梅毒母嬰患者為研究對象,經分組治療后,探究妊娠期梅毒母嬰阻斷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以供臨床參考,現做如下報告。
選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40例妊娠期梅毒母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按照妊娠期接受母嬰阻斷治療與否分成實驗組、對照組,每組各20例。其中,實驗組患者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9.12±3.68)歲;15例初產婦,5例經產婦;11例潛伏期,9例病程不明確;分娩孕周29-40周,平均(37.96±1.26)周;6例存在不良孕產史,2例攜帶乙肝病毒,1例丙肝抗體呈陽性。對照組患者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28.93±3.74)歲;16例初產婦,4例經產婦;12例潛伏期,8例病程不明確;分娩孕周30-41周,平均(38.07±1.31)周;5例存在不良孕產史,1例攜帶乙肝病毒。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相較,P>0.05,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可做比較。
1.1.1 診斷標準 參考《性傳播疾病臨床診斷指南》[2]中制定的梅毒診斷標準。
1.1.2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梅毒診斷標準,且經實驗室檢查明確為梅毒;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1.3 排除標準 意識不清患者;資料不全影響研究患者等。
對照組患者未于妊娠期采取母嬰阻斷治療,實驗組患者于妊娠期采取母嬰阻斷治療,即:行芐星青霉素(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4727,規格:120萬單位)肌注治療,240萬單位/次/周,3周為1療程。治療期間,應定期行RPR復查,并按照復查結果評估持續用藥與否。若患者處于妊娠中期,應于確診當日起及妊娠最后3個月分別治療1療程。若患者處于妊娠晚期,應于確診當日起治療至分娩。若患者不耐受青霉素,可行菌必治輸注治療,1g/次/d,共治療10d,3個月為一療程;若菌必治過敏,可行紅霉素(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709,規格:0.125g*100s)口服治療,500mg/次,4次/d,1個月為1療程;或行阿奇霉素(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60167,規格:0.25g*6s)口服治療,1000mg/次/d,1個月為1療程。治療期間應每月隨訪1次,并復查RPR等。在孕婦治療時,還應對患者性伴侶進行及時檢查與治療,并每月復查1次RPR。若患者已于早期進行了抗病毒阻斷治療,應在分娩前每月進行1次RPR復查,若經3個月復查發現血清未降低2個以上稀釋度,甚至還所升高,則應重復進行治療;若患者此前曾分娩過梅毒胎兒或是出現過死產情況,經梅毒阻斷治療后未發現任何臨床癥狀,但復查RPR時檢測結果呈陽性者,還應持續進行梅毒阻斷治療。
觀察、對比兩組產婦的妊娠結局,包括流產、早產、死產、正常產等。
實驗組患者流產率、早產率、死產率均比對照組低,而正常產率比對照組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對比 (n,%)
梅毒是通過性傳播或血液傳播的、嚴重威脅患者健康的性疾病。對于伴有梅毒的妊娠期女性來說,梅毒可經胎盤傳染給胎兒,進而使胎兒感染梅毒而導致產婦出現早產、流產、死產等情況,并可使分娩的胎兒出現畸形、低體重、先天梅毒等情況,嚴重影響新生兒質量。有數據統計顯示,妊娠期梅毒患者若未進行梅毒母嬰阻斷治療,患者僅有20%可能分娩出健康新生兒,若進行梅毒母嬰阻斷治療,患者分娩出健康新生兒的可能性則可達80%以上[3]。因此,臨床認為妊娠期梅毒患者早期是否接受梅毒母嬰阻斷治療可嚴重影響產婦妊娠結局。目前,臨床在治療梅毒上以肌注芐星青霉素為主,該藥物可有效抑制梅毒旋體活性,且藥效長、吸收慢,不易對患者造成嚴重不良后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經妊娠期梅毒母嬰阻斷治療后,實驗組患者流產率、早產率、死產率均比未經過梅毒母嬰阻斷治療的對照組低,而正常產率比對照組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于妊娠期給予伴有梅毒妊娠患者母嬰阻斷治療效果顯著,可減少產婦流產率、死產率及早產率,改善分娩結局,值得臨床深入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