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銘 陳澤依
所謂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就是把貨物集合組裝成集裝單元裝入集裝箱內,通過貨物“門到門”直達運輸的一種新型的運輸方式實現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模式。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珠海港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珠海港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水資源條件,豐富的岸線資源以及融合了港澳文化等多方面的優勢,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發展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有助于節約物流成本,進一步深耕西南地區、華南外三角貨源腹地,從而直接影響到珠海港的吞吐量和珠海市的經濟發展。隨著珠海港口建設的不斷完善,2017年珠海港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3億噸,同比增長15.3%,在全國億噸級沿海主要港口中增速名列第二。但集裝箱運輸及服務能力的不足,嚴重制約著珠海港多式聯運的發展。而大力發展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則能突破此瓶頸,體現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不僅能進一步增強珠海港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且對西江流域各港口也將會起到推動的作用。
如圖1所示,珠海港的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是一種“門一門”運輸。這里的“門一門”,一端指內河港口的“門”,另一端指近海港口的“門”。如梧州港-高欄港的“容縣397”號,以運送龜苓膏、蒼梧蜜棗等特色農產品為主,航程約405公里,經西江上游梧州、云浮、肇慶至佛山、中山等13個聯盟城市過程中,不再進行任何換裝,通過高欄港抵達全國各近海港口。這條梧州港至珠海高欄港的快速直達航線,由珠海港集團全資控股的珠海遠洋運輸有限公司經營,四條江海聯運集裝箱專用船對開,采用班輪運輸的方式,派船間隔每周兩班,連接西南和華南的“黃金水道”西江,上接云貴,縱貫兩廣,通江達海,形成無縫銜接的“江海聯運”[1]。這是“一帶一路”下多式聯運整合各種運輸方式資源,優化運輸結構、促進降本增效、推動節能減排的典型應用。

圖1 “容縣397”號江海直達航線圖
珠海港通過西江連接粵西、廣西、云南等西南腹地,經過西江的航道海輪高達3000萬噸可以直達廣東肇慶,駁船高達2000萬噸可以直達廣西南寧。2014年,珠海港集裝箱的吞吐量首次突破萬標箱,同比增長33.7%,排列在我國24個主要沿海港口集裝箱增速首位。2018年,據媒體報道,珠海港貨物吞吐量全年將達1.3億噸,增速超全國23個港口,向珠海人民拿出了一份驕傲的“成績單”。
(1)地理位置
珠海港海路經過珠江口可到達香港、澳門,往北可到達我國東北沿海港口,往南可到達我國廣西、海南等沿海港口及東南亞等國際港口。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大宗散貨中轉港和集裝箱運輸重要支線港,對于珠海港而言,通過與西江各個港口的航線合作,資源分享等可以實現互利共贏,也將會吸引更多的國內外企業選擇珠海港江海直達運輸方式,推動著珠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2)基礎設施
以下珠海港泊位總長、泊位總數及在全省對應指標的占比數據,充分反映出珠海港基礎設施建設狀況,同時也說明珠海港的船舶接卸能力和發展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的潛力。
表1中,2018年珠海港的泊位總長47819米,占廣東省泊位總長12.9%;生產性泊位總數337個,在廣東省生產性泊位總數中占的比重是12.2%;其中萬噸級泊位總數53個,占比14.7%;三項指標較2017年分別提高2.7、2.4%、3.3%。
(3)戰略機遇
“一帶一路”的建設解決了珠海產能過剩、外匯資產過剩的部分問題。“西江戰略”調整生產力布局與經濟結構,為珠海港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柱[2]。2015年珠海市提出“以港立市”,不斷的拓寬珠海港口融資渠道,對港口規模和結構功能調整進行統籌規劃,對航道和深水碼頭加快建設。良好的政治環境將為珠海港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戰略機遇。
2013年-2014年水質監測期間,珠海港檢測結果顯示其大小潮期部分水質因子不符合生態標準,港口水質量有待提高。珠海港集裝箱在卸貨過程中使用柴油發電,成本高、噪音大,對大氣造成嚴重的污染。研究發現,一艘船排放的PM2.5相當于21萬輛卡車,密集的船舶活動帶來了大量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排放,海運帶來的空氣污染對人體帶來很大的傷害,同時珠海的生態環境將遭到巨大破壞。
2018年,在碼頭噸位等級方面,珠江三角洲沿海港擁有的367個萬噸級以上泊位中,廣州港擁有89個萬噸級泊位,深圳港擁有101個,而珠海港僅有53個萬噸級以上的泊位。在集裝箱吞吐量方面,廣州港和深圳港的吞吐量分別是2187萬TEU和2574萬TEU,而珠海港僅有332.3萬TEU集裝箱吞吐量,是深圳港集的15.2%和廣州港的12.9%,港口的規模和集聚效應限制了珠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的增加[3]。
珠海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人才緊缺的問題,珠海港基層操作人員離職率高,補充人員來源不穩定,難以形成有系統、有規范的人才儲備。隨著西江沿江各城市與各港口的合作日益密切,未來,珠海港對“西江戰略”了解并且明白的專業人才將變得十分的稀有。所以,珠海港對熟悉“西江戰略”的專業人士依然堅持著高標準嚴要求。

指標地區 2017 2018 2017 2018 2017 2018泊位總長(米) 生產泊位總(個) 萬噸級生產泊位總(個)珠海 37098 47819 258 337 39 53廣東 364369 369872 2632 2758 352 367占全省比重 10.2% 12.9% 9.8% 12.2% 11.1% 14.4%
珠三角港口分布密集,周邊的廣州港、深圳港相對于珠海港來說已經占據較高的起點。周邊的中山、肇慶等市也加大對港口的規模建設,珠海港面臨著極其巨大的競爭壓力。尤其是與廣州港輻射的經濟腹地存在很多重疊部分,強大的對手深圳港物流腹地輻射這個珠江三角洲,使得珠海港的競爭壓力更加大[4]。
當今,“綠色發展”已成為新時代新中國新的發展理念,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組織形式已經成為珠海港發展的新常態。根據交通運輸部出臺的《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自2016年4月1日起,長三角區域將率先實施減排,船舶在長三角水域排放控制區核心港口靠岸停泊期間須使用硫含量不高于0.5%m/m的燃油。江海直達船使用柴油要符合環保標準,禁止使用渣油和重油。到2020年,專業化碼頭需具備供應岸電能力,船舶在停泊期間使用岸電。加強航道綠色整治,推進肇慶、佛山、珠海等西江流域地區的江海直達運輸通道建設,建成綠色、高效的運輸體系。
加快高欄港集裝箱專用碼頭深水泊位、15萬噸級主航道等主要工程建設;擴大西江駁船船隊規模,增加西江駁船航線,進一步增強港口集疏運能力。整合珠三角港口資源,完善區域港口優勢資源輻射的統籌機制,發展西江內河航運中心,優化珠海港區域物流中轉樞紐[5]。建立信息共享、政策溝通、協調問題、經營合作的交流體制,完善珠江三角洲內河航運集裝箱運輸區域的一體化態勢,有利于明確江海直達運輸的分工合作,有利于實現珠海港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的市場價值。
推出吸引人才新舉措,培育更多專業人士。結合珠海港自身的優勢和發展特點,優化珠海港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策略。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加快珠海港的建設,拓展外貿箱量、開辟外貿航線、加強外貿合作,進一步深化“西江戰略”布局,加快珠海港西江流域網點建設,助力貨源開發,從而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物流節點。
不斷加強西江流域港口的聯動協作,以資源共享、升級轉型、優化發展和提升現代化港口水平為主。建成布局合理、資源集約、保障有力、綠色平安的現代化港口體系。盡快建設珠三角現代化港口群體,全面擴大港口的開放能力。實施“國際化戰略、西江戰略、物流中心戰略、智慧綠色戰略”,提質增效。提升珠海港集裝箱江海直達各業務化的能力和運輸經營效率,不斷鞏固主業務的發展實力。加強港澳企業溝通交流,探索在洪灣港合作建設物流園,大力發展港澳貨物跨境中轉、冷鏈物流配送等業務,打造珠江西岸港口中轉樞紐。
對國際船舶運輸領域、管理領域、代理領域擴大開放,強化法規制度,為江海直達船舶能安全通航提供有效的保障。積極參與國際海運事務,為國際海運發展提供具有中國特色高效率方案,提高我國江海直達運輸在國際航運中的知名度。貫通國際水運通道,優化江海直達運輸組織,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實現國內外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的便利化。
本文為珠海港集裝箱江海直達運輸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在一定程度上對其未來江海聯運的發展、推進西江流域江海直達運輸通道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基金項目: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2018WQNCX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