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關東旭 鄒 丹 李艷清*
(牡丹江市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眼一科,黑龍江 牡丹江 157099)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視網膜是否發生病變以及病變的程度,主要與患者糖尿病的病程,血糖、血脂和血壓的控制情況相關,即病程越長,血糖等控制情況越差的患者,越易并發視網膜病變,且病情的發展也較為迅速,短期內就可能發生視物模糊和視力降低等表現[1-3]。由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屬于一種慢性病,相應的患者的護理工作顯的格外重要。常規的護理方法以西醫護理為主,如為患者規范注射胰島素和按時用滴眼液滴眼等,但由于部分患者的病情較重,或者個人體質的原因,康復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為了有效解決此問題,我院眼科在西醫護理方法基礎上,增加中醫針灸的治療和護理環節,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護理效果,先總結經驗如下。

表1 2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眼科治療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127例患者作為護理對象。征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在患者知情同意后,開展具體的護理工作。首先護士向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介紹本次護理工作的相關方法,根據患者的個人選擇,將患者分為西醫組和結合組2組。西醫組患者61例,男34例,女27例;年齡41~77歲,平均年齡58.83歲。結合組患者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7.64歲。2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1)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符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內科學》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診斷標準[4]。
1.3 排除標準 (1)1型糖尿病患者;(2)非視網膜病變的其他眼病患者;(3)體內臟器或系統重度疾病患者;(4)精神類疾病患者等。
1.4 護理方法 西醫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在視網膜病變方面,如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液,每日4~6次,每次1滴。
結合組在西醫組患者護理方法基礎上,增加中醫針灸的治療和護理環節。患者取穴絲竹空、睛明、合谷、風池、球后、四白、攢竹、足三里和三陰交等穴位。每次針灸時,各取眼區穴和遠端穴1~2個,中等刺激,留針30 min,每日針灸1次。在患者針灸前,護士耐心向患者開展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等工作。如在健康宣教方面,護士向患者演示針灸針等實物,同時介紹針灸治療的原理和優勢等,并如實在告知患者針灸過程中會出現輕微的疼痛,一般患者都可以耐受[5];在心理護理方面,若表現出較為明顯焦慮和恐懼等神態,護士通過鼓勵等方式,幫助患者克服恐懼,樹立起良好的治療心態。在患者針灸治療過程中,護士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談話的內容可以包括娛樂和體育等多個方面,以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若患者在針灸過程中出現異常,及時停止治療。針灸完成后,協助患者穿衣,做好針具的數量核對和消毒工作等[6-7]。
1.5 觀察標準 1個月后,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觀察標準如下:(1)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主要癥狀包括視物昏花和目睛干澀2項。參照中醫治療的標準,分為明顯改善、有效改善和未改善3種,其中顯效為主癥和體征明顯好轉,有效為主癥和體征有所改善,無效為主癥和癥狀無變化。總改善率為明顯改善率和有效改善率之和;(2)患者的康復效果。康復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3種。顯效為患者出血和滲出明顯吸收,視力提高4行及以上。有效為患者出血和滲出有所吸收,視力提高1~3行。無效為護理后無變化。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對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行х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結合組患者患者視物昏花和目睛干澀改善率均高于西醫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康復效果比較 結合組患者患者總有效率高于西醫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2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康復效果比較 [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衛生部門的相關統計,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第2大并發癥,尤其對于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更高,如以病程超過10年的糖尿病患者為例,視網膜病變發病率高達一半以上。患者發病后,有明顯的視物模糊和視力下降等表現。
目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護理方法主要以西醫護理為主,雖然能夠能夠有效降低失明的風險,但并不能完全延緩病情的發展,尤其部分病情較重的患者,康復情況較差。因此我院眼科在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增加中醫針灸的治療和護理環節。
中醫針灸是我國傳中中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早在2000余年前的《黃帝內經》一書中,就有關于針灸治療疾病的歷史。中醫認為人體的陰陽是處于穩定平衡的狀態,當陰陽失調后,則可能引發疾病。針灸通過經過經絡、腧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實現陰陽的調和,可以起到病情調理的作用和功效。而且針灸通過對人體穴位的刺激,還可以起到疏通經絡和調理氣血作用[8]。
在患者接受中醫治療治療的過程中,我院眼科同時對護理工作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如針灸前向患者開展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等服務;針灸治療過程中,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以提高患者針灸治療的配合度;針灸治療完成后,協助患者穿衣和對針具消毒等。護理完成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康復效果得到進一步提高,取得了預想的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