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正從英語文法向英語文化轉向。文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英美文學被劃定為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但在大學英語的教學環節中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視。通過分析在大學英語中融入英美文學的重要性,探究在大學英語實際教學環節中融入英美文學的方法,為大學英語教學的轉向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大學英語;英美文學
【作者簡介】程月(1992.07-),女,漢族,四川成都人,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海外漢學、英語教育。
我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出“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言的學習離不開文學文化的補充。
英美文學課程一般認為是高校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而大學英語課程是高校非英語專業的必修課程,二者看似并沒有必然聯系,因此在一般的大學英語教學環節中往往忽視英美文學作品的應用。但語言作為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語言的學習必然與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將大學英語教學與英美文學教學融合起來是高校英語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英語人才的必經之路,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興趣是學好一門課程的重要前提。大學英語的實際教學中常常會涉及西方文化背景或國外作者簡介,文化的補充成為同聽、說、讀、寫技巧一樣的重要教學環節。在課堂中適當的插入文學作品里經典的語言或故事情節,可以幫助消除學生死記硬背的枯燥感,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提升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在大學英語的實際教學中,同樣普遍存在應試教育的現象。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基本語言技能,而取得等級考試證書是許多大學生學習英語的唯一目標。這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錯誤的理解。將英美文學引入課堂,可以讓學生通過小說、詩歌、戲劇等形式,充分了解英語國家相關的文化,在濃厚的英語文化氛圍中達到英語學習的最佳效果。這樣,學生在語言基礎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時,加強了文學理解與鑒賞能力,擴大了英語語言的知識面,從而使其綜合英語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3.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英語技能,而對學生的道德觀念教育并未給予同等的重視。一般認為,文學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通過別人的故事獲得人生感悟,產生對于倫理道德、人生觀、價值觀的思考,不斷地反思自身,使人格得到完善。
1.教學目標。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將英美文學經典的閱讀納入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應是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其綜合文化素質。通過對英美文學的閱讀,增強其對于西方文學文化的了解,激發其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對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理解、閱讀水平得到提升以后,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2.教學內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以教材為本,對教材內容所涉及的文學要素進行擴充。例如《21世紀大學英語應用型綜合教程2》第六單元出現了一個單詞叫作narcissistic,該詞語來自希臘神話中的男神納西索斯的名字,由此可以為學生引申關于他的故事及該詞延伸出來的其他含義。此外,還可以選擇英美文學經典作為教材外的補充。如《21世紀大學英語應用型綜合教程1》第二單元關于love的話題,可以為學生介紹西方的情人節,也可以給學生介紹莎士比亞的經典愛情劇做《羅密歐與朱麗葉》。
3.教學方法。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文化背景和作者介紹時,可以讓學生以presentation的形式進行分享;在欣賞篇幅較短的詩歌或小說作品時,可以選擇精讀的形式帶領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讀,分析文本的語言特色、主題思想;對于長篇小說,教師可以采用泛讀的形式,或布置給學生作為課外閱讀,并以讀書報告的形式寫一篇心得體會;對于經典的戲劇作品,如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在課堂上呈現出其中一個場景,增加學生對于該作品的理解。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校課程十分重要的一環,關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和改革正在不斷深入。語言這門課程,除了基本的技能培養之外,應適當地融入英美文學教學。實踐證明,合理可行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以及道德修養,意義重大。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1-3.
[2]彭艷華.英美文學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探索——以美國華裔文學為例的項目式教學[J].海外英語,2014:89-90.
[3]孫江.淺析英美文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J].青年文學家, 2011,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