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由重慶市科協、市教委共同開展的“高校企業科技資源精準對接活動”走進永川,此舉是貫徹落實中國科協“百千萬”服務區域發展行動的有力舉措。重慶市科協、市教委和區科協相關負責人帶隊參加本次活動。
來自重慶文理學院、重慶理工大學、西南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科技學院和重慶科創職業學院等6家院校17個團隊的30名專家按企業需求,分成5個組奔赴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重慶新泰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重慶佰盟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重慶永川豆豉食品有限公司和重慶永信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開展了精準對接活動,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營造開放、高效的創新生態。江蘇科協
2019年蘇臺現代農業與生物科技論壇舉辦
7月3日-6日,由江蘇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江蘇省科協指導,江蘇省科協農村技術服務中心、臺灣生物資源暨農業經貿交流協會、江蘇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江蘇省第十一批科技鎮長團農業生態環境行動小組聯合主辦的2019年蘇臺現代農業與生物科技論壇舉辦。其中,主題為“智慧型生態循環農業”的主論壇活動設在南通市如東縣,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創建分論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分論壇分別設在淮安市盱眙縣和宿遷市泗陽縣。
在主論壇,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分別就種養結合與美麗鄉村、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模式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與經濟能效分析、智慧循環農業產業鏈建設、智慧循環精準農業關鍵技術等作主題報告,全方位、多角度地闡述了生物科技新進展及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應用。此外,兩岸專家、企業家還就現代農業、生物科技、農產品品牌打造、三產融合發展、農產品加工體系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等領域進行研討與交流。
吉林科協
中國流動科技館到東豐縣巡展
7月5日,“中國流動科技館”東豐縣巡展活動在東豐二中正式啟動,吉林省科協副主席李啟云,遼源市科協副主席馬軍,東豐縣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兆卿,吉林省科技館、東豐縣科協負責人,東豐縣中小學師生等共計500余人出席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上,李啟云表示,歡迎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積極參與到本次巡展中來,在互動體驗中學習科學知識,感受科技魅力,提升科學素質。
此次“中國流動科技館”東豐縣巡展活動為期2個月,將為當地廣大群眾和青少年提供一個“零距離”體驗和學習前沿科技的平臺,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和探索精神,讓科學觸手可及。
寧夏科協
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走近貧困地區中小學科技教師
根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體要求,為提升貧困地區學校科技輔導員創新素養和專業能力,7月6日-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協在中衛市海原縣主辦“送培到基層”活動來自中衛市、固原市、吳忠市的120名科技輔導員和市(縣)科協工作人員參加培訓,其中貧困地區中小學科技教師81人,占參培總人數的70%。
本次培訓活動按照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要求,以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科技競爭,培養儲備青少年科技后備人才,普及推廣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相關科普知識和技能為目標。在為期兩天的培訓中,3位長期從事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專家先后開展了5G科普講座、全國青少年創意編程和智能硬件設計大賽賽事解讀、Scratch創意編程、Python程序設計、智能硬件設計共5項內容。本次活動得到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的大力支持。
安徽池州市科協
池州市科技館舉辦航模科普課堂
7月4日,安徽省池州市科協特邀易飛航模專業指導老師,在池州市科技館舉辦了航模科普課堂。
活動中,指導老師首先為同學們講解什么是航空模型,并根據現有的多種飛行模型,直觀地向同學們展示了各種模型的結構、形狀。根據飛機模型的分類,指導老師為同學們詳細講解了每種模型的組成部分及其設計所依據的科學原理。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組裝飛機模型,老師現場傳授制作步驟、飛行技巧,并示范表演給大家欣賞。課堂上氣氛熱烈,同學們興趣盎然。
航空模型是飛機的先驅是航空技術有力的認知工具,是飛機設計師誕生的搖籃。池州科技館旨在通過這樣的科普活動進一步激發同學們對航空知識的興趣,助推一些有藍天夢的同學早日插上科技的翅膀飛向藍天,為祖國的航空事 業作出貢獻。
內蒙古烏海市科協第十四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表彰大會召開
7月4日,由內蒙古烏海市科協、烏海市教育局、烏海市科技局、烏海市生態環境局主辦,烏海市科技館承辦的烏海市第十四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表彰大會在市科技館召開。烏海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武風梅,烏海市人大副主任白海融,烏海市政協副主席傅庭琳,烏海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邊海鵬,團市委書記劉德翠等出席會議并頒獎。獲獎學生代表、優秀科技輔導員、優秀組織單位代表共計300人參加大會。
此次創新大賽共征集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146項,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618幅,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9項,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競賽項目6項,青少年科學影像節項目4項,青少年科技創意競賽項目29項,最終評出優秀作品共計186項。其中部分優秀作品代表烏海市參加了內蒙古自治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取得了內蒙古自治區級一等獎18項、二等獎32項、三等獎51項的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