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鴻
摘要:在讀圖時代,相較于文字,圖片更具視覺優勢,能夠給新聞效果帶來直接影響。基于這種認識,文章結合讀圖時代突破新聞特點,對圖片新聞編輯技巧展開了探討,從主題展現、細節展示、圖片時效性、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性等方面分析了圖片新聞編輯方法,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讀圖時代;圖片新聞;編輯技巧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9)239-0050-02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聞行業已經迎來了讀圖時代。不同于過去,圖片在新聞中的價值日漸提升,要求新聞編輯掌握相應的圖片編輯技巧,從而使新聞得以較好傳播。因此,還應加強讀圖時代圖片新聞的編輯技巧分析,以便使圖片新聞質量得到提高,滿足行業發展要求。
1讀圖時代圖片新聞特點分析
在文字閱讀時代,人們習慣于長篇累牘。在這一時期,新聞圖片僅僅起到輔助作用,未能得到足夠重視。而伴隨著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等各種技術的發展,圖片的美感和視覺沖擊力得到了逐步體現,開始吸引更多受眾眼球,最終促使讀圖時代得以到來。在讀圖時代,人們習慣依賴視覺進行信息接收,使得圖片傳播在新聞行業得到了重視。在圖片新聞中,圖片不僅需要發揮“再現”現實的作用,還要發揮敘事功能和主題渲染功能等各種功能,為人們閱讀新聞節省時間。
圖片新聞由圖片和文字構成,編輯借助文字進行主觀意識的表達,圖片則能用于記錄真實事件,展現新聞客觀性,并以簡潔方式實現信息傳遞。對于受眾來講,眼見為實則是人們對圖片的執念。圖片本身生動形象,帶有強烈現場感,使得圖片新聞更具真實性、直觀性,幫助受眾進一步了解事實真相,避免受眾浮想聯翩。借助圖片,也能使受眾對事件的特殊情感得到喚醒,保證圖片傳播效果。不同于文字,圖片能夠在不同國家、地區和民族問進行傳遞,使語言的限制得到突破。所以在文化交流中,圖片新聞也常常得到運用,從而使接受不同教育的人們都能了解新聞事件。實際在讀圖時代,圖片攜帶的信息量遠超本身。在網絡上獲取相關圖片后,人們會通過網絡進行相關數據信息的查找,從而獲得更多新聞信息,甚至圖片涉及事件也將得到帶動,形成強烈“輻射”效應。因此在圖片新聞編輯中,能否合理進行圖片運用和編輯,關系到新聞質量和傳播效果。
2讀圖時代圖片新聞編輯技巧
2.1圍繞主題組合素材
在圖片新聞中,圖片不再是簡單配圖,還要充分體現其新聞價值,才能迎合讀圖時代受眾的視覺化信息接收需求。為此,新聞編輯需要加強圖片新聞策劃分析,確定圖片中是否存在新聞報道重點,確保選擇的圖片能夠展現新聞主題。在此基礎上,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新聞圖片組合,使新聞圖片圍繞主題進行信息傳遞,在加強與新聞內容聯系的同時,使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得到較好展現。
以2017年獲得第28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的作品《人退鹿進八千畝》為例,該作品屬于圖片新聞,主題為講述“長江大保護”生態保護壯舉,經過了長期拍攝完成了一組包含人、景、鹿的新聞畫面拍攝,帶有生動、寫實和宏大的特點,最終將主圖定為主題最突出的一幅作品,展現向麇鹿開放的村落耕地,構圖畫面開闊,由近景向遠景逐步展現畫面層次,描繪保護區麇鹿悠閑生活,以傳遞人給鹿讓地的思想。在確定主圖基礎上,配合采用輔圖,如規劃人員攤開地圖比劃7 000人面臨變遷的畫面,灘涂上雄性麇鹿凝視鏡頭畫面等,看似人與鹿的對峙,卻透露出古老土地上人與鹿之問長久以來的和諧共處關系。
2.2展現圖片生動細節
在利用圖片傳遞新聞重大主題的基礎上,還要用細節“說話”。圖片新聞作為新聞的一種,需要體現自身新聞性,即需要保證圖片擁有一定新聞信息含量,而并非是空洞光鮮外殼。而圖片作為瞬問凝固,難以幫助受眾了解新聞事件整個過程,所以需要編輯在捕捉影像時對事件展開深入分析,抓拍受眾想要了解的細節。為此,編輯需要對圖片中的生動細節進行有意識的“放大”處理,實現思維、感觸的傳遞,從而引起讀者情感共鳴,確保讀者能夠對新聞產生深刻理解。
以2017年獲得湖北新聞獎一等獎的圖片新聞作品《鋼鐵巨人“瘦身”》為例,該作品利用圖片對銹蝕鋼筋、高爐控制室中游動金魚、鏡片后專注眼神、工人遠去背景等細節進行了記錄,向受眾展現工業變革的生動印跡。配合“跨國重組元年,武鋼正向著改革的深水區繼續前行……”等文字說明,能夠用帶有詩意文字進行主題的烘托,可以促使受眾自然而然的聯想到工業變革歷程,在使人感到唏噓的同時,帶來意猶未盡感受,使受眾腦海中浮現未來憧憬。因此生動展示細節,能夠使圖片信息得到較好傳遞。
2.3注重圖片視覺沖擊
在讀圖時代,在對圖片進行評價時,圖片能否給人帶來視覺沖擊為重要的標準。在圖片新聞編輯中,同樣也需要注重這一標準,需要保證圖片能夠給人帶來視覺沖擊,能夠同時給人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采用這樣的新聞圖片,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受眾眼球,促使受眾關注新聞內容,達到文字無法呈現的視覺效果。
以2018年江蘇優秀新聞攝影獎獲獎作品《為去世的兩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舉行熄燈儀式》為例,作品從側面拍攝角度向受眾展示了一名親屬在幸存者畫像前手握鮮花痛哭的畫面,除了畫像墻面有燈光以外,周圍則處于黑暗當中,可以給人帶來強烈視覺沖擊,讓受眾深刻感受到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離世的悲傷。值得注意的是,圖片新聞編輯采用的圖片盡管需要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但也應當避免使受眾產生過多主觀臆想,導致新聞失實。因此在圖片選取時,還應端正態度,禁止使用虛假新聞照片,確定圖片來源可靠后,確認圖片能否符合社會價值觀需求,繼而對社會起到良好引導作用。
2.4保證圖片時效性
圖片新聞用于對新聞事件進行直觀呈現,在讀圖時代信息得以快速傳播的背景下,還應保證圖片時效性,確保圖片能夠及時呈現在受眾面前,對剛剛發生或最近發生事件進行真實展現,滿足受眾信息獲取需求。
以2018年中新網上引起受眾廣泛關注的圖片新聞作品《你把我抱緊,我為你扶傘》為例,作品圖片抓拍于江西吉安泰和縣突發洪災后消防員營救一個7個月大寶寶的一瞬問,圖片中消防員雙手緊抱孩子,而孩子雙手“抓緊”雨傘,呈現出為消防戰士“撐傘”的畫面,使得千萬心系災區民眾得到了瞬間暖化。作為圖片編輯,在災難性新聞事件發生后,還應及時以正面視角進行真實事件信息傳遞,用獨特視角增強作品感染力,在對新聞事件進行客觀、冷靜描述的同時,傳遞積極、健康的精神。面對災難,受眾最想要獲得的就是正面信息,因此在圖片新聞編輯時可以從適合角度進行圖片拍攝,向受眾呈現新聞事件一個美好瞬間,喚醒受眾對事件的特有情感,確保新聞得到較好傳播。
2.5體現圖片藝術審美
作為圖片新聞,在保證新聞性的同時,還應注重展現藝術性。所以在圖片選擇上,需要體現編輯藝術審美,才能使新聞達到優秀程度。在實際編輯過程中,還應使畫面協調一致,合理運用色調,然后運用散文、評論等方式對圖片進行簡潔介紹,從而使圖片生動性、鮮明性得到展現。采用專業攝影手法和圖片處理技巧,能夠使圖片得到藝術化處理,確保作品感染力得到增強,繼而使新聞得以廣泛傳播。因此在圖片新聞編輯中,應當通過展現藝術審美吸引受眾,使新聞得以持久報道。
以澎湃新聞在2017年推送的《360°全景1只有40光年!看這顆“近”在眼前的類地行星》新聞圖片為例,為體現圖片的藝術審美,編輯采用了全景圖片以展現新聞內容的可觀賞性和事件的稀缺性。通過在全景報道中進行細節圖片和文字的添加,能夠幫助受眾更好地欣賞新聞內容。而全景圖片通過對圖片剪接技術進行運用,能夠向受眾展示或靜或動的圖景,圖片制作精細,可以使受眾對圖片藝術性產生深刻感受。
3結論
綜上所述,在讀圖時代進行圖片新聞編輯,還應從主題展現、細節展示角度進行圖片篩選和組合,以便使圖片新聞性得到保障。在此基礎上,需要對圖片視覺沖擊力、時效性和藝術性進行展現,從而完成優秀新聞作品的制作,保證新聞圖片編輯質量,推動新聞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