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葒

摘要:縣級融媒體建設是夯實黨的輿論陣地,走上成功轉型之路的必然選擇,需要運用新技術搭建一個從生產到發布的全流程、全融合的高效管理的綜合性技術平臺。文章針對平臺系統設計原則、功能分區、技術指標、運管維護等關鍵技術運用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縣區級;全媒體;新聞融合;服務平臺系統;搭建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9)239-0120-02
在互聯網技術運用普遍的今天,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必須實現多層次、多流程、多環節的充分融合與共生發展。如果說4G是視頻時代,5G則代表了智能時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縣區級傳統媒體轉型發展也必將依托新技術的運用來搭建全媒體融合服務平臺,將專業的新聞觀點和產品內容以符合新媒體傳播規律的方式有效發布。
1全媒體新聞融合服務平臺系統
全融合新聞綜合服務平臺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新技術搭建,是一個全流程管理的綜合性技術平臺,以快速適應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構建輿論引導的新格局。
1.1平臺建設需要具備的核心功能
五大核心功能為:媒體內容渠道多樣化匯聚,融媒體統一指揮調度系統,面向全媒體的內容生產策劃,移動化的快速生產,多渠道的內容發布。
1.2系統設計原則
要充分考慮云架構設計、智能化、開放性、高安全性、用戶體驗優先等幾大原則,引入云存儲、大數據、智能分析、域名防劫持、Web攻擊防護、資源備份、交互式體驗等技術,實現全流程內容數字化、存儲數據化、制作網絡化、播出硬盤化、發布多樣化。
1.3一體式融合技術平臺
融媒體平臺需將采集和匯聚、內容生產、綜合服務、策劃指揮、數據分析、內容審核、融合發布、網絡安全、運行維護和監測監管等融于一體,提供直播點播、本地資訊、政企服務、百姓生活服務等功能,實現信息發布、群眾需求的有效整合。
我市融媒體中心系統搭建流程簡圖如圖1:
系統以新媒體矩陣平臺為核心,再造節目流程,堅持移動優先、協同生產、一鍵分發,提升了媒體傳播效率;指揮系統、數據統計、可視化監看、綜合調度等模塊相互配合,通過圖文、短視頻、直播、活動站點等構建融媒體核心競爭力;結合更多新媒體運營組件,實現用戶群固化和運營效益提升,保證信息發布的全覆蓋。
1.4經濟性和拓展性
平臺搭建以現有電視臺節目制播系統為主,滿足各媒體需求,以內容產業為主體,實現流程管理和資源整合最優;構建內外網交互體系,強化互聯互通,滿足海量節目生產,高質量低成本制作;配合更多外掛系統,有利融媒體產業鏈做大做強。
1.5安全性
平臺系統的規范維護及平穩運行至關重要,模塊化結構讓系統內部構造、功能劃分和風險責任更為明晰,更有利于工作人員做出準確判斷和風險處置。
2全媒體融合服務平臺的管理和運營
2.1“中央廚房”為核心的新媒體矩陣平臺
新媒體矩陣平臺是一個將傳統媒體運營的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整合起來的大型數據管理共享交換平臺,更是一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物理技術工作平臺、全媒體內容生產管理平臺、傳播效果監測反饋系統、內容用戶中央數據庫的綜合性數據平臺。平臺根據節目板塊分別配置相應獨立的工作模塊,以“中央廚房”為加工核心生產基本新聞,再根據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特性,完成差異化再生產和定向發布,通過用戶反饋促及時調控傳播內容。
2.2一站式采編、發布、運營
“全媒體記者”和“新媒體記者”已成為新時代媒體報道的主力軍,手機爆料、熱點輿情、移動采編、直播連線、H5編輯、新媒體互動等技術手段應用越來越多。在新聞策劃、指揮協同、采編、內容共享、分發以及運營等層面對融媒體平臺提出了新的要求,平臺需要方便快捷的軟件和工具,助力一線采編人員轉型升級。
升級前端采編移動設備,支持手機端專業App和Pc端跨平臺協同生產,實現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不同類型資源及高、標清格式音視頻信號的采集、導入,以及導入前素材的瀏覽、挑選。
遠程回傳中,移動終端支持多類型客戶端工具及采集的各類型文件回傳和管理,具備大文件斷點續傳及批量上傳能力,支持共享、預覽、下載、刪除和整體目錄回傳;在移動通信環境許可下支持高碼率視頻的遠程回傳、續傳。
信號收錄應支持將各種來源的信號錄制生成視音頻文件,提供高、標清SDI信號及IP信號的自動收錄,節目視頻的碼流修復功能,具備采集、遷移、入庫等功能。
編輯制作環節要支持文稿系統的無障礙調用和共享,支持MXF、MP4、MOV、WMV、WMA、MP3、WAV等視音頻文件的專業編輯及多格式混編,高標清多格式轉碼,支持圖片編輯、H5節目內容生產制作,特技包裝和成片輸出、審核上載等。
數據統計環節能對用戶數據實時采集、統計分析,互聯網內容支持熱點發現、排序、分析、抓取,信息發布跟蹤與反饋等。
實際運用中要注意強化記者熟練掌握移動式采編和快速回傳技術,通過學習培訓和運用測試,提高記者實際運用能力,打通生產、審核和發布流程,把新聞生產真正放到第一現場。
2.3中央指揮部構建高效安全管理模式
全媒體融合服務平臺是一個節目來源更豐富、生產形式更多樣化、播出發布渠道更個性化的綜合平臺,用戶權限是實現高效且差異化管理的有效方法。要強化域名防劫持、WEB攻擊防護、資源備份功能,可通過中央指揮部統一整合資源,實現板塊化管理,分層分類設置基本用戶群、管理用戶、用戶權限及登錄口令。工作人員根據權限僅登錄各模塊分區工作,而不能修改操作系統基本參數、硬盤數據、媒資數據庫,既共享資源,又不互相干擾。此外,還應根據不同管理層級,設置完善明確的逐層逐級審核、審批制度,確保系統最終播發的節目具備相應水準、技術指標達標,實現統一的安全調度、管理和發布。
2.4節日的準確定向傳輸
全媒體融合服務平臺要滿足各類受眾對信息的差異化需求,節目發布也要匹配接收終端的多樣化。根據電視、網站、App、微信等第三方平臺發布需求,支持節目檢索、點播、回看、評論等,統一節目輸出格式及上載標準,定向準確發布;發布端配備主備播系統,滿足實時監看、瞬時切換、斷點續傳等,確保安全播出。明確完善的刊播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是全媒體融合服務平臺系統維持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可有效應對播控網絡系統自動化工作中,以及人機交互環節的各類突發事件。制度應把制作、審核、提交、上載、刊播各環節統一納入,根據各部門職能職責,明確流程分工及追責處罰,制定安全播出應急處置預案,強令各部門嚴格執行,相互配合支持,確保節目準確定向傳輸。
3結語
目前,我國5G技術已日趨成熟,系統、芯片、終端等產業鏈主要環節基本達到商用水平,進入網絡規劃建設,具備了商用部署條件。5G時代將催生諸多行業迅猛融合發展,借助5G技術,媒體行業可以運用現場直播、虛擬演播室、直播連線、遠程導播等更多技術實踐,向觀眾奉獻更多高品質的節目。同時,UGC模式的持續融入意味著媒體門檻的不斷降低,如何繼續保持傳統媒體的專業性、權威性,值得深入思考。“大屏換小屏”時代,受眾對高品質作品的需求仍然存在,個人認為應當留出空問,促進PGC在專題片、紀錄片領域的探索實踐,從而推動媒體平臺在專業性、權威性與親民化等方面平衡發展,得到更多受眾認可,才能緊跟時代步伐,實現媒體發展與科技發展、受眾需求的同步跟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