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棟
摘要:在互聯網的持續沖擊下,報紙雜志等傳統平面媒體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在轉型之中的傳統平面媒體遇到了短視頻發展的風口,抓住這個機遇,發揮傳統媒體原創內容采集和生產的優勢,找到短視頻的發展方向,找好短視頻定位,補齊技術和人才短板,傳統平面媒體就可以在短視頻領域創造成就,扭轉頹勢,推動傳統平面媒體轉型。
關鍵詞:短視頻;傳統平面媒體;轉型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9)239-0124-02
2018年元旦,《湘潭晚報》停刊;2018年6月22日《西部商報》出版最后一期報紙,6月23日起休刊轉型;2018年6月30日,《新疆都市報》出版至5 869期,宣布停刊;2018年12月31日《北京晨報》停刊;曾是北京發行量排前三的《法制晚報》于2019年1月1日休刊,整體向新媒體領域進軍;2019年3月30日,創刊近63年的《成都晚報》停刊……一張又一張大報的停刊消息,昭示著傳統平面媒體巨大的生存壓力。
轉型,刻不容緩。
另一端,互聯網短視頻平臺風生水起。一條制作精良的短視頻閱讀量達千萬級別,隨之帶來了影響力以及品牌知名度的明顯提升,吸引來的各種廣告收入更是傳統平面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在全民短視頻的風口,傳統平面媒體更應抓住機遇,揚長補短,快速轉型。
1時代發出召喚傳統平面媒體發展短視頻是必然
秒拍、火山小視頻、抖音、微視、梨視頻……打開手機,這些短視頻App在抓取大數據流量分析后,向每一位用戶精準推送興趣短視頻內容,超強黏度讓用戶刷片刷到停不下來。而生活中,隨處可見正在拍攝短視頻上傳社交網絡的年輕人。除了短視頻平臺,就連淘寶這類的購物網站上,產品短視頻也已經成為標配內容。短視頻能形成如此陣勢,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
1)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短視頻生存的土壤。2011年起,互聯網的技術發展開始支撐起了移動短視頻應用的出現,2013年,秒拍和微視等短視頻平臺開始出現。2014年開始,大量的短視頻應用集中出現,出現了群雄爭霸的局面,以“美拍”為代表的社交媒體模式,以“微視”為代表的專業生產內容模式,以及以“小影”“小咖秀”為代表的工具平臺模式各自占據一方山頭。隨著4G網絡的普及,提速降費的實施,2016年開始短視頻應用數量更多,定位劃分更細致。同時,新聞資訊類的視頻應用開始大量出現,如:新京報的“我們視頻”、南方周末的“南瓜視業”、界面的“箭廠”、澎湃的“梨視頻”等。
2)現代生活異常忙碌,人們生活嚴重碎片化,受眾無心閱讀長篇大論的報紙新聞和觀看長時問的視頻,五分鐘以內甚至幾十秒的視頻內容更符合碎片化時問的閱讀。
3)移動手機的技術革新和功能完善,一部手機可以替代70%的電腦功能,而在視頻觀看上甚至可以完全替代電腦。
4)單反、無人機、穩定器、麥克風等設備的普及,催生了一批以制作網絡短視頻為生的專業用戶。這類短片或以教授技巧和知識見長、或搞笑為主、或旅拍為特色……定位鮮明,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迅速擁有了相當數量的粉絲。
5)人們對信息的全方位需求,一張圖和一篇文字以及一段聲音已經不能滿足受眾需求,一段精致且飽含關鍵信息的短視頻則能達到受眾全方位獲取信息的要求。
6)Vlog(視頻日記)形式應運而生,把真實生活中發生的故事,通過拍攝、梳理、剪輯后,以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符合當下網友把生活過出儀式感的心理。
雖然傳播方式日新月異,但目前為止,還沒有比視頻更為全面的表達方式。綜上所述,對于生存壓力逐步增大的傳統平面媒體來說,短視頻風口是一次非常不錯的發展機遇,抓住這個風口轉型發展也是順應時代的要求。
2形式大于內容,傳統平面媒體短視頻之路問題不少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傳統平面媒體響應中央的號召,在轉型之路上努力著,而短視頻的制作便是轉型路上的重頭戲,一時間各種各樣的媒體短視頻品牌開始集中出現。然而,經過數年的努力,傳統平面媒體的短視頻產品卻佼佼者甚少,諸多問題極大地限制了傳統平面媒體的短視頻發展之路。
首先,過于注重形式。大部分平面媒體人對視頻知識缺乏系統認知,在專業技能上有所欠缺,對互聯網傳播形式認識不足,只是一味地把原有的平面內容視頻化,為了做視頻而做視頻,形式大于內容,很難制作出適應當下網友口味的爆款短視頻。
其次,傳統平面媒體對視頻隊伍的培養體系尚不完善。平面媒體大都缺乏專業的短視頻制作隊伍,制作人員水平不足、分工不明確、甚至連拍攝裝備都尚不齊全。現有拍攝和制作人員多為傳統媒體記者、編輯兼職,在精力和專業度上都限制了短視頻的進一步發展。
再者,已有短視頻品牌多數依賴第三方視頻平臺。自有網絡平臺和移動客戶端聲音微弱,大量內容依賴發布到大型視頻平臺才得以傳播。而另一方面,傳統平面媒體多疏忽于對各大平臺視頻公眾號的管理和維護,更多情況下,是作為制作微信、發布微博的平臺上傳工具使用而已。
加之,自有視頻節目定位模糊,缺乏特色化。傳統平面媒體多以新聞資訊為主,在信息爆炸及本土新聞同質化的當下,難以吸引到黏度高的受眾。
最后,原創力量薄弱。已有短視頻編輯因無優良的原創視頻內容,只能四處搜集網絡熱點,或者選取一些博取他人眼球的內容來賺取關注,內容真偽性難以辨別,品牌權威性遭質疑、知識產權問題頻出。諸多問題導致傳統平面媒體的在短視頻業務發展方面不夠專業,內容定位不精準,從而無法提升關注度,事倍功半。
3揚長同時補短,傳統平面媒體短視頻發展也能騰飛
深耕多年的新聞品牌、廣泛認可的權威性、素質過硬的新聞采編隊伍以及嚴格的新聞把關能力,這些都是傳統平面媒體具有的優勢。面對短視頻的機遇風口,這些優勢如何彰顯出來,筆者認為,從以下方面入手會讓傳統平面媒體的短視頻發展更加順利。
1)時刻謹記“內容為王”。視頻展現是一種方式的變化,萬變不離其宗,所有的方式都是為新聞的內容服務。精品的內容永遠是吸引受眾、擴大影響力的根基。有媒體綜合騰訊視頻、今日頭條、秒拍、快手、新土豆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的一季度,在平臺上TOPI%的發布者貢獻了64%的播放量。而在平臺上Top20的發布者則瓜分了平臺近94%的播放量。眾多視頻在短視頻汪洋大海般的數據庫中很快沉底消失,而真正有精品內容的短視頻會長時問盤踞在瀏覽量前排。另外,旗下擁有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的一下科技原副總裁劉新征曾表示,盡管UGC<用戶原創內容)共享了平臺90%以上的內容,但是從播放量看,排名靠前的PGC(專業生產內容)占比90%,這是一個比“二八定律”更過分的客觀存在。
2)注重原創內容的制作。網絡資料整合能力固然重要,但作為媒體的短視頻平臺,更應該注重原創內容的制作,集全員之力做出更有吸引力的視頻欄目,不斷試錯,努力制作出以一頂百的高質量原創作品。傳統平面媒體本身具備較強的原創內容生產能力,有著龐大的內容生產隊伍,要善于將這些原本平面化的原創內容進行短視頻化,完成有由量到質的突破,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3)建設專業的短視頻隊伍,為自有移動端平臺提供定制化產品。在移動新聞客戶端云集的今天,要想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移動客戶端必須有自己的鮮明特點。自有客戶端上的短視頻更應該緊貼客戶端定位,生產高質量的定制化內容。
4)注重多平臺播發。在微信、今日頭條以及微博等大型網絡平臺的沖擊下,小品牌和地方品牌的新聞資訊平臺受到了頗多影響,但這些大平臺同樣需要本地化的內容生產者。傳統平面媒體的短視頻品牌正可以借此機會,合作共贏,生產符合不同平臺口味的內容,多元化制作,增加傳播途徑。同時,提供差異化的內容給自有網絡平臺。比如,通過微信平臺發布預告,通過鏈接進入自有網絡平臺,深度內容在該平臺上瀏覽觀看。
5)發揮好傳統平面媒體的新聞線索征集優勢。在全民視頻的時代,搜集第一手資料,聯系相關部門核實信息,以最快、最準和最近距離的視頻內容呈現現場實況。
6)整合本土拍客資源,做大做強自有平臺。聯合專業拍攝的視頻用戶和拍攝愛好者,線下定期組織采風活動,加強互動;線上與拍攝者溝通約片,按采用條目付酬。擴大自有平臺影響力,推動傳統平面媒體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