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娜
摘? 要:儒學的產生和發展不僅在國內產生深遠影響,同時還傳到韓國等其他國家。與這些國家的傳統思想相結合,成為該國思想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是在韓國,儒學思想已經成為思想文化的主流并形成特殊的文化圈。在儒學思想影響下,韓國的敬語表達形式豐富多樣。本文從詞匯、語法來分析韓語敬語法的具體表達方式。
關鍵詞:儒學;韓語敬語法;表現形式
[中圖分類號]:H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4--01
引言:
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追溯其淵源,是春秋孔子創立。春秋末期,中國處于由奴隸制像封建制過渡的時期,孔子面對紛亂變幻的社會現實,試圖對周朝的制度、文化加以挽救,致力于實現自己的思想主張,以“治世”、“行道”為己任,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整理文化典籍,并長期聚徒講學,創立了儒學。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只是百家爭鳴中的一家,孔子死后分為八派,其中以孟子和荀子為代表的兩派影響最大。
孔子儒學思想的基本內容可以“仁”、“禮”的基本概念來概括。“仁”是內在的,即從心底里“愛人”、“仁者人也”仁是人的本質,是處理人與人際關系的準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就是推己及人之道。孔子提出仁的目的是維護禮。禮是外在的,是宗教等級制度和倫理規范,它把君臣、父子、尊卑、貴賤的關系固定下來。“克己復禮為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即視聽言動都符合禮才算仁。這就從內外兩方面規定了人存在的最高本質和形式。仁可以是道德的主觀標準,禮可以說是道德的客觀標準。這是孔子儒學思想的核心。
根據歷史記載,儒學很早就傳入其他國家,其中最先傳入儒學的國家是韓國,韓國與我國山水相連,地處亞洲東部,韓中兩國很早開始就互相往來,進行文化思想交流。據歷史記載儒家思想傳入韓國大約在公元1世紀以前。公元1世紀韓國已經是三國,即高句麗,百濟,新羅時期。三國中,高句麗最先接受儒學。中國儒學思想對韓國的語言及文化影響深遠。
1、韓語敬語法
韓語敬語法不僅是尊敬表現手段,也是一種社交的手段。敬語法是話者在符合某種語境中對人際關系辨別及判斷的一種語言行為;決定人們在社會生活里的人際關系、職位、職業、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所受的待遇,根據不同的世代 差、年齡差等要素來選擇適當的語言形式。本文從詞匯與語法上來分析韓語敬語法的表現形式。
2、分類
敬語法是說者對聽者,主體,客體實現高低意向的語法范疇,根據高低意向的對象,將其系統分為聽者敬語法,主體敬語法,客體敬語法。具體分析如下。
①主體敬語法的表現方法分三類,首先,使用主體敬語語尾“-??”和主格助詞“??”,其次在詞匯方面,有名詞與動詞兩種情況,例如“?-??, ?-?, ??-??”;“??-????, ??-????”等;最后是根據派生法,添加敬語結尾詞“-?”等。②客體敬語法表現方式為以下幾點。首先使用客體格助詞“-?”;第二,根據敬語名詞來表示,例如“???-???, ???-???,??-???”,根據動詞來表示,例如“???-???, ??-??”;最后是根據派生法,添加敬語結尾詞“-?”等。③聽者敬語法表現方式如下。第一,根據聽者敬語語尾和呼格助詞“-?, -?, -???”等。第二,根據敬語名詞,特別是稱呼詞,如“?, ??”等。
3、語法敬語法
敬語是韓國語的一大特點,在語法形式方面表現形式非常復雜。使用敬語的時候,必須要注意時間,地點,對象及人際關系的變化。因此,精確和熟練的使用 并不容易。在韓語敬語語法體系中,表現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格助詞和詞尾,附加在其詞語后表示尊敬。韓國語的敬語在語法方面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表示尊敬的格助詞的數量并不多。主格助詞“-??”,客體助詞“-?”,呼格助詞“-??, -???”。他們使用在尊敬的對象的后面。終結詞尾的類型多種多樣,所以適用范圍比格助詞更廣范 。第二,韓語的格助詞和終結詞在漢語中沒有對應的形式。第三,韓國語一般以格助詞向主體和客體表達敬語的意向,以終結語向聽眾表達敬語的意向。這是韓國語敬語法中常用的方法。
雖然韓國語敬語法主要在語法的層面上實現,但詞匯性敬語法的表現方式也很多。下面來仔細研究一下韓國語詞匯的敬語法。
4、詞匯敬語法
第一,韓國語詞匯性敬語大部分是對身體名詞、親屬稱呼、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事物或行為的詞匯。這些詞語一般有根據對方身份不同表現形式也不同。第二種是韓國語詞匯敬語的表達方式有兩類。一個是具有相同意義用不同形式的詞語來表示,例如“?-??, ??-??, ??-????, ??-??? ”;另一個是用接尾詞“-?”來表示,例如“???,???,???”等。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韓國語詞匯敬語法中,名詞和動詞的敬語法實現方式有差異。名詞多采用詞尾“-?”來實現,動詞則根據有關人的行為分為動詞的一般形式和尊敬形式。因此,當說者表現出尊敬對方的意向時,要選擇適合語境的詞語來表達尊敬的意義。
5、結論
中國儒學跟韓國固有的文化習俗融合在一起,對韓國文化的發展方向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在文化的形成與展開上以禮為基準,嚴格區分上下、尊卑、貴賤等。儒學給韓國的物質生活、精神文化帶來了深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潘暢和,中韓日儒學比較論[M].延邊大學出版社,2005:3-13.
[2]???,?·? ???? ????[D].????? ?????,2013:7-12.
[3]潘暢和,日韓儒家文化背景比較[J].日本學刊,2001:89-105.
[4]潘暢和,儒學與當代韓國[J].當代韓國,1996:50-53.
[5]潘暢和、張波,論儒家文化對古代朝鮮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影響[J].東疆學刊,200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