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中西方文化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幾種顏色,探討其文化內涵,從而了解不同的文化差異,培養文化敏感度,提升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關鍵詞:中西文化;顏色;比較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4--01
五彩繽紛的顏色背后蘊含著不同的歷史背景,政治社會生活以及民間習俗,如果從顏色入手去探究中國的歷史,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如果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寫下他們認為各種顏色所代表的意義,答案會是五花八門,對其他文化來說未必行得通。
一、東西方文化在顏色方面的差異
東西文化對顏色有著不同的偏好,在生活中司空見慣 的顏色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淵源,豐富了歷史文化,點綴了日常生活。對比中西方文化,不管是從建筑還是繪畫,可以看出中西方在審美標準上相對而言存在一定的差異,西方的色彩世界更豐富和絢麗,中國文化對顏色的多樣性并不特別執著 ,偏重于通過對散淡素色的應用營造出雅致的意境。
對中國人、韓國人和日本人來說,紅色寓意熱情、喜慶,熱烈奔放,是幸福與繁華的象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國文化中,紅色之所以成為全民吉祥色,可以追溯到漢朝。根據《漢書》的記載:劉邦因為斬殺白蛇起義,被神化為赤帝之子。赤即為紅色,因為漢朝的大力推崇,紅色逐漸成為高貴的象征,并在民間得以效仿和推廣,成為寓意吉祥的顏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行中的火對應紅色,古代建筑中宮殿對紅色的使用也較普遍。遠眺故宮,紅色宮墻、紅色宮門最是引人注目,近看紅色立柱和門窗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皇帝用朱砂紅筆批閱奏折,是為“朱批”。古代王公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表示尊貴,見杜甫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普通百姓中,生日嫁娶,喜事慶祝,都離不開紅色,紅燈籠也成為中國民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文化符號。跟紅色相關的習語成語更是不勝枚舉,如紅紅火火,開門紅,紅包,紅娘等等。紅色在西方文化中以貶義居多,雖然也有a red-letter day(特別重要的日子),紅色常被看成流血、危險的象征,也代表愛情和激情,西方人對于紅色的感知與東方人不同。因此,紅樓夢一個英譯本中怡紅公子賈寶玉被翻譯成green boy 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中西方文化在顏色方面的相似之處
有些顏色在不同國家的文化里倍受推崇,如綠色和藍色。在古代中國,顏色的區分不太明顯,青色涵蓋了青色、綠色和藍色。文天祥詩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指史冊。古代的人們為了交流方便,發明了竹簡,從而在竹簡上寫字。制作竹簡有一道在火上炙烤的工序,叫做“汗青”。這個詞經過演變,被用來指代史冊。此外,在尊卑等級分明的古代,青色是低等官員和庶民百姓使用的顏色,到了元朝,青色甚至成為了一些低賤行業的服飾顏色。中國人對綠色愛恨交織,一方面,綠色預示著生機勃勃,另一方面,中國人對綠色又頗有戒心和微詞,因為“役使親族中的女性為娼之男應覆以綠帽”[1]。藍色在東西方文化中均受歡迎,藍色在西方文化中是憂郁的顏色,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圣母的衣袍是藍色的,伊斯蘭教的世界中,象征天堂的屋頂是藍色的,中國的經典瓷器青花瓷也是藍色,人們對藍色的喜愛足見一斑。
三、顏色詞內涵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
英語文化中,顏色與人的情緒聯系緊密,如下面的一段話就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
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實可靠的人。那天他臉色不好,近來感到悶悶不樂。我見到他的時候,他顯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點振作起來。[2]
只有弄清楚顏色詞在句子的引申義,才能理解上述文字的真實含義,避免望文生義,鬧出笑話。
黃色在中國古代是帝王之色,只有皇帝可以黃袍加身,御賜黃馬褂則意味著尊榮和特權。如今,黃色除了本義,還多了下流的涵義 ,其中一種說法是受英語的影響,由于當時不少低級趣味的雜志皆用黃色紙張做封面,黃色便成了下流的代名詞。
雖然美白一直以來受到不同國家、不同年齡的愛美人士的推崇,白色在不同文化中有著不同的聯想意義。西方人認為白色象征著純潔無瑕,新娘結婚穿白色婚紗,婚車上點綴白花;在中國,白色跟喪事有關,靈車上才會點綴白花。雖然隨著文化的交流,中國新娘也穿白色婚紗,但婚禮儀式到了一定的階段,新娘定會換上一身紅色的喜服,方顯喜慶圓滿。如果美國的客人到中國人和韓國人的家里做客,送上用白紙精心包裝的禮物,會讓主人家頗覺冒犯,究其原因,還是顏色惹的禍。
結語: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存在著相當多的文化差異,顏色詞只是滄海一粟。通過對紅、青、綠、黃、白等幾種顏色詞進行探源比較,了解顏色背后的文化差異,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了解顏色文化差異,增強文化的敏感度,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用不同的顏色來妝點 文化的大世界,提升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國明,跨文化交際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