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中醫院,河南 安陽 455000
擴張型心肌病是原發性心肌疾病中常見類型,患者常合并心力衰竭。近年來其發病率逐年升高,并呈現年輕化趨勢。目前臨床上對于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并無特效治療方案,主要以藥物控制治療為主,但整體治療效果不佳,影響患者預后[1]。中醫認為,臟腑功能減退以致瘀血痹阻脈絡與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關聯,治療時應從活血祛瘀通脈著手。該研究旨在觀察中西醫結合療法應用于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57~79歲,平均(67.85±6.36)歲;病程6~11年,平均(8.41±0.89)年;NYHA分級:Ⅱ級20例,Ⅲ級26例,Ⅳ級6例。觀察組53例,其中男27例,女26例;年齡56~80歲,平均(67.81±6.39)歲;病程6~12年,平均(8.43±0.91)年;NYHA分級:Ⅱ級22例,Ⅲ級24例,Ⅳ級7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經實驗室、超聲心動圖、X線等檢查確診符合心力衰竭診斷標準[2],NYHA心功能分級Ⅱ~Ⅳ級,年齡55~80歲,中醫證見體寒肢冷、心悸、口唇紫紺、胸痛、氣促,辯證為陽虛寒凝證[3],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藥物禁忌癥,依從性差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兩組均給予靜臥、吸氧,控制血壓、營養支持、低鈉飲食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增加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J20170008)口服,10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活血通脈湯治療。組方:黃芪18 g,紅參18 g,當歸15 g,紅花12 g,白芍12 g,丹參12 g,川芎9 g,桂枝9 g,甘草6 g。水煎后取汁液200 mL,100 mL/次,2次/d,1劑/d。兩組均持續治療28 d。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①臨床療效[4]。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NYHA分級改善≥2級;有效:癥狀體征明顯緩解,NYHA分級改善1級;無效:未達有效標準;②炎性因子及BNP:分別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檢測對比腫瘤壞死因子(TNF-α)、C反應蛋白(hs-CRP)及BNP水平[5];③心功能及6MW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射血分數(LVEF)、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及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6MWT[6]。

2.1 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94.3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7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炎性因子及BNP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前TNF-α、hs-CRP、BNP水平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明顯降低,觀察組降低幅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時間TNF-α/μg/Lhs-CRP/mg/LBNP/pg/mL對照組52治療前5.49±0.7018.79±3.16319.89±43.36治療后3.81±0.50△14.31±2.02△143.51±19.88△觀察組53治療前5.46±0.7218.81±3.18320.12±43.45治療后2.09±0.31△▲8.99±0.96△▲85.59±10.23△▲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心功能及6MWT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LVEF、LVESD、LVEDD、6MWT水平改善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組別例數時間LVEF/%LVESD/mmLVEDD/mm6MWT/m對照組52治療前33.23±5.2153.36±8.2668.59±12.56339.63±20.23治療后39.96±5.51△46.69±5.45△54.54±8.87△421.32±22.63△觀察組53治療前33.25±5.2353.38±8.2968.60±12.58340.01±21.02治療后47.63±5.69△▲40.36±4.36△▲48.01±6.65△▲501.23±25.53△▲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擴張型心肌病臨床上又稱為充血性心肌病,是指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導致的以心室擴大、心肌肥厚、心室收縮功能減退、心臟擴大,患者多合并心力衰竭,病死率高,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7]。由于心肌缺氧缺血時間過長,細胞能量代謝不能正常進行,導致心肌舒縮功能異常的發生。目前臨床上對于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確切發病機制并不明確,但有臨床研究證實,免疫、遺傳、基因改變、病毒感染等與其發生有著密切關聯[8]。臨床對于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尚無特效治療方案,主要通過藥物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抑制炎癥反應,以改善患者癥狀體征。但單一藥物應用對于心肌重構改善效果并不明顯,影響心功能恢復,整體療效欠佳。
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在中醫學可歸為“水腫”“胸痛”范疇。中醫學認為,由于正氣不足,臟腑功能損傷,心腎虧損,氣血運化無力,瘀阻脈絡,其病位在心,同時與腎有著密切關聯,其病機為痰瘀脈阻,治療時應以活血化瘀、益氣通脈為治療原則[9]?;钛}湯方中以紅參、當歸共為君藥,養血活血,大補元氣;黃芪、白芍共為臣藥,健脾益氣以氣御血促血行;川芎、紅花、丹參、桂枝共為佐藥,溫陽通脈,活血、祛瘀、散結;甘草為使,調和諸藥,共奏益氣通脈、活血化瘀之功?,F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黃芪[10]能夠通過對機體心肌內Na+-K+-ATP酶活性進行調節,促進心肌收縮規律性恢復,達到改善心肌功能效用;紅參[11]內皂苷能夠通過提升心肌收縮力,擴張外周血管及冠狀動脈,減少心肌氧耗量,達到減輕心肌負荷效用,桂枝[12]煎劑能夠通過調節血管內皮功能,促使心肌細胞搏動及心肌α受體激活,顯著改善心臟泵血功能。馬明瑛等[13]對60例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結果顯示,可有效降低BNP及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癥狀體征,促進患者心臟功能恢復,與該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療法通過抑制炎癥反應,降低BNP水平,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臟功能,提升患者活動耐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