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保山 678000;2.保山市人民醫院,云南 保山 678000
中醫經典承載著祖國醫學獨特的中國哲學、文化、歷史、人文科學等不同范疇的知識。從人與天地自然為一體的整體觀念出發,以辨證思維的方法,認識疾病并指導臨床處方用藥。重視中醫經典的學習,提高學生對中醫經典的認識及學習興趣顯得由然重要。中醫經典歷史悠久,內容豐富,自古以來諸醫者大家重視其學習,影響遠播海內外。隨著西學東漸和中醫現代化的潮流,學院教育培養的中醫學子越來越缺少中醫思維,臨床上反而有著先入為主的西醫思維。學院教育中西醫課程設置比例欠佳,中醫院校學子的中醫素養下降,這種做法使學生不能感受到中醫經典的魅力,嚴重影響學生中醫思維的建立和中醫臨床水平的提高,中醫經典傳承出現危機。基于此現狀,國家不遺余力推動中醫經典傳承工作,通過研究歷屆國醫大師成長、成才之路發現,“讀經典、用經典”是國醫大師一致認可的成才之路。因此,推動中醫經典的課堂教育是中醫經典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1-2]。
目前本校尚未開設獨立的中醫經典課程,從以往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中醫經典具有濃厚的興趣但學習認識不足。歷代名醫名家證實中醫經典是學習中醫的基石,如上海中醫藥大學裘沛然先生所言:“將升岱岳,非徑奚為,欲詣扶桑,無舟莫適……中醫經典正是學習中醫升岱岳之徑、詣扶桑之舟。”中醫經典文辭古奧,部分原文語意晦溢難懂,給中醫學子造成理解上的“鴻溝”,也給經典的“教”與“學”均帶來一定的難度。我校以往中醫經典教學以選讀其重點篇章、段落、句子為主,未構建全面、完整的中醫經典理論框架,學生學習中存在部分、片面的理解,容易影響學生學習中醫經典的興趣及認識,最終導致學生中醫經典基本功薄弱[1]。為了摸清學生當前對中醫經典的認識及學習興趣,自行編制問卷調查表,主要從中醫藥系不同專業的學生對中醫經典課程門類、內容、興趣度及學習中醫經典的價值和教學教改意見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筆者以本校為例,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出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答卷955份,有效率為95.5%。
從表1可知,所調查的學生中所學專業以中醫學、針灸推拿兩個專業為主,以上兩個專業能夠對中醫經典課程的開設策略構建提供基礎支撐。從表2可知,學生最喜歡的中醫經典課程是黃帝內經,其次為傷寒雜病論,在課程的開設時,應以這兩門課程教學為主。從表3可知,大部分學生了解中醫經典,并且都有略讀其中內容,但是僅僅是其中的幾句或是幾段內容。從表4可知,調查對象中96.7%的學生認為中醫經典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表5可知,學生對于中醫經典課程的學習具有濃厚的興趣,有利于教師課程的設置開展及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從表6可知,學生具有強烈愿望,希望中醫經典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講授此課程。以此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助于教學的互動與相長[3]。從表7可知,90%以上的學生希望課程講解方式多樣化,能夠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及采用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授課。

表2 學生最喜歡的中醫經典課程

表3 學生對中醫經典內容認識滿意度分析

表5 學生對中醫經典課程興趣度的滿意度分析

表6 中醫經典教學應結合臨床案例分析講解滿意度分析

表7 中醫經典課程采用網絡視頻、名醫名師講座、臨床代教學習等方式開設滿意度分析
中醫藥高職高專院校受在校學習時間短、課程門類多、教學任務繁重等因素的制約,大部分院校未開設中醫經典課程,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對開設中醫經典課程既要有區別與本科高等院校,又要突出學校中醫藥專業教育教學特色。對此提出以下建議,有鑒于不同專業的差異,應該對不同學科制定相關計劃,針對不同專業設置與本學習專業相關的中醫經典課程。在學科建設、課程結構、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等方面體現我校中醫藥專業中醫經典學科的專業特點,讓中醫經典教學更符合學校對大學中醫藥專業人才的培養期望,有利于該學科的可持續性發展。例如:①因“專業”施教,根據所學不同專業的需要,選取中醫經典中緊密聯系的課程開設,中醫專業開設素問、傷寒論、金匱要略等課程;針灸推拿專業設置靈樞經、難經等課程;中藥專業開設神農本草經等課程,既突出了專業性學習重點,也相對結余了以往廣而不精的學習時間。②加強師生互動、合作性,教育的主體已不單純的側重于“施教”的一方,更強調“學習”一方的參與。中醫經典的教學應將學生從被動學習引導為主動學習;作為教學的中心主體,學生應該擁有對教學質量的發言權,與表達意見或評價的機會,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評價,教師的施教會因應學生的求學需求而作出相應的調整,從而提供最有效的學習支援。同時專業教師應自覺主動學習,在學生中醫經典的學習中發揮引導作用[4-5]。③采取多樣教學形式,拓寬學習途徑,從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應出發,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提高學習興趣和能力,如采用多媒體、教學視頻、演講、誦讀、競賽等多種方式進行,或成立學習中醫經典相關的社團、協會等組織互相交流學習。④提供多種學習的途徑,如課堂講授、選修課學習、臨床教學查房、典型病例分析、名醫名師講座等豐富中醫經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對中醫經典的認識[6]。
為提高學生對中醫經典的學習興趣度和認識,及合理有效指導學校開設中醫經典課程,應充分明確中醫經典在中醫學習中的重要價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教學形式多樣化、生動性,積極主動將中醫經典教育融入到當今高職高專中醫藥專業建設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