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21世紀煥發出了巨大光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指引著中國走向了脫貧致富的道路,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道路不但為社會主義國家樹立了榜樣,堅定了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推進現代化進程提供了一條區別于西方的新思路。“一帶一路”傳播中國智慧方案,牽手全球共同發展,共同治理。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中國家
黨的十八指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本質要求、總體布局和價值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今天越走越好,越走越寬,不但要為中國人民謀福祉,也為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條走向現代化的新思路。
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改革開放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徑,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果。縱觀改革開放這40年來(1978-2018年),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內生產總值(GDP)從改革開放初(1978年)僅有的3679億元人民幣,到2017年已經高達82.71萬元人民幣是四十年前的224.81倍,已經躍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從經濟增速來看,1978年到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刨除年均4.8%通貨膨脹率之后,年均增速仍然高達9.3%.“以這么高的速度持續這么長時間的增長,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在中國的改革開的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也日趨合理化,第三產業以占據主導地位。2017年,中國三個產業的結構比例分別為,第一產業7.9%,第二產業40.5%和第三產業51.6%。第三產業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都得益于我們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不移,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在這四十年里,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摸著石頭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就是這樣一條道路讓中國在三十多年的時間里走完了西方國家花了二三百年走過的現代化進程。也證明了并不是只有走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道路才是唯一正確的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樹立了走獨立自主和平發展道路的信心也提供了寶貴的成功經驗,讓其他發展中國家可以站在“巨人”的肩頭摘蘋果。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社會主義“保駕護航”
(一)中國道路的成功是社會主義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定心丸”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前蘇聯分裂為15個國家,以及東歐的8個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倒戈至資本主義陣營,全世界只是剩下中國、老撾、越南、朝鮮、古巴共5個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事業在世界范圍內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并且在剩下的5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對于堅持走社會主義的道路也是持懷疑態度的。關于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何以建設社會主義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然而中國共產黨突破了“蘇聯模式”,從中國具體國情與實際出發,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道路的成功為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繼續走社會主義道路樹立了信心,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而其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是“摸著中國的石頭過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世界主要社會主義國家也紛紛學習中國進行改革開放。例如越南古巴等國家,蘇東社會主義陣營的該旗易幟雖然使得內部對于社會主義道路的不堅定,但是中國社會主義的改革成功宛若一劑“強心劑”,給了這些國家的共產黨堅定的信念支持,使得他們依舊按照社會主義道路發展國家。
(二)中國道路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學習榜樣
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第一問題。以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開始進行撥亂反正。一是否定“兩個凡是”,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為黨的思想路線;二是徹底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把工作重點從階級斗爭上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改革開放的初心是尋求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科學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是我們發現了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道路行不通。我們不是為了拋棄社會主義另起爐灶,而是為了擺脫貧困落后的形象,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走出一條社會主義新路。因此,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并不斷豐富其內涵,賦予其中國特色,終于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之路。
中國道路的成功,也使其成為了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學習的榜樣。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本質要求,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切前提。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要想保留社會主義的勝利成功也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二是立足于本國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只有從國情出發,黨才能更好的把握客觀規律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帶領人民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要立足于中國的國情,那么其他國家的發展必須立足于自己本國的國情,不可以強行照搬中國經驗。三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經濟建設要擺在首位,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學習中國經驗,走出一條堅持本國共產黨領導的,立足于本國國情的,并且快速走向現代化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的成功,不但保留了社會主義的“火種”,改變了社會主義就是窮苦落后的形象,而且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21世紀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提供了助推作用。
(三)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學習中國道路后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1)革新開放后的越南一改貧困落后的舊面貌
1986年,越南在中國提出“改革開放“的8年后,在越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革新“路線,學習中國導入市場經濟體制和對外開放政策,改變了越南窮困落后的現狀,大幅度提高了越南人民生活水平,使得越南進入經濟的高速發展時期。之后,越南繼承和創新了中共對于改革性質的闡釋。中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認為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越南對此進行了借鑒和改進。越共八大報告指出,革新是為了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越共十大,再次強調革新和發展是為了正確地認識社會主義和有效地建設社會主義。
越南自1986年革新開放以來,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首先,經濟增長速度快,甚至一度被認為是僅次于“金磚國家”的新興經濟體。其次,越南頒布了《外國在越南投資法》,以優惠的政策大力吸引外資。使得越南與世界各國頻繁的進行經濟交流與合作。第三,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從革新前的人均GDP不到100美元,到2017年越南的人均GDP大約是2200美元,增長了22倍多。越南的經濟發展面貌的改變,是越南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學習,越南道路堅持了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也符合越南的國情,并且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2)的古巴煥發出新的生機
在社會主義革命以來古巴對于蘇聯的依賴程度非常之高,也就造成古巴走上單一的出口品種和進口生產資料的依賴型發展道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社會主義陣營國際貿易體系崩潰,給古巴經濟帶來沉重的打擊。占有總貿易額75%的蘇聯中止了經濟援助,古巴的外貿幾乎停止,生產體系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同時美國等西方國家加緊了對古巴的經濟封鎖,企圖和平演變古巴。古巴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就在充滿危機的90年代,古巴開始學習中國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本國國情進行改革開放。卡斯特羅說,“需要進行有益于國家的經濟發展的改革和開放,但是這要在社會主義原則的范圍內進行”還強調要建設古巴特色的社會主義。卡斯特羅十分重視中國的成功經驗他高度贊揚了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古巴的情況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不同,改革必須謹慎前進,不宜過急過快。
1995年,古巴頒布了新的《外國投資法》,擴大投資范圍,采取靈活的政策等來吸引外資。并且設立自由貿易區,保障商品和服務的自由貿易。開始向全球擴展貿易伙伴,1995年的貿易規模基本恢復到了1990年前的水平。1995年至1999年的年均增長率到達4%高于整個拉丁美洲。這些對外的經濟政策與古巴國內的經濟改革形成了良性循環,推動了古巴經濟的發展。
三、中國智慧方案幫助發展中國家推進現代化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發展中國家的處境變得越發艱難,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日益加大,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作用下,淪為發達國家的“資源提取機”。沒有哪一個發展中國家不想提升國民生活水平,不想實現現代化。中國道路的成功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速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我們不是要求其他發展中國家一定要走“中國道路”,但是“中國道路”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探索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國家實現現代化的路。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世界發展趨勢中,始終積極推動雙邊及多邊貿易、投資發展。特別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全球貿易額增長率長期處于低位。中國進出口貿易相對穩定的增長態勢為全球貿易的穩定增長做出了不小貢獻。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深刻的明白在全球化的趨勢下,牽一發而動全身,沒有那個國家能逃脫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因此我們提出中國智慧方案。中國智慧方案不是一家獨大,一人致富,而是與世界各國攜手共進共同致富。今天,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就是為了推動其他發展中國家找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全稱叫“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首先是由鐵路、航空、航海、公路、輸電線路、油氣管道,通信網絡組成的綜合性立體互聯網交通的交通網絡,其核心詞是互聯互通。“一帶一路”的倡議銜接著活躍的東亞經濟圈和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并且覆蓋了廣大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一帶一路”秉承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即共同協商方針政策、共同推進項目建設、共同分享建設成果,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提供新機遇,為國際合作搭建新平臺。“一帶一路”為世界提供了有別于西方的中國智慧。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讓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十分愿意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來。改革開放四十年將7億人口脫貧致富,這是世界性的偉大成就也是激勵很多發展中國家愿意跟著中國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直接動因。
在改革開放40年的成功要求我們,要想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同時我們也不吝于把我們的經驗和成果分享給那些愿意同中國交好并且希望共同參與建設的國家。西方國家實現現代化的經驗不一定適應于每個國家,每個國家需要從本國國情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則是證明的了不走西方國家的發展之路也能實現現代化,為社會主義國家堅定社會主義道路樹立了信心,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的參考,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世界做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君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堅持和發展[J].黨的文獻,2012(06).
[2] 郎朗,孫堂厚.國際視閾下“一帶一路”方針思想創新及世界意義[J].學術探索,2016(10).
[3] 王義梔.“一帶一路”彰顯改革開放的世界意義[J].太平洋學報,2018(09).
[4] 李本松.論改革開放40年的成功經驗與啟示[J].貴州社會科學,2018(09).
[5] 周虎.現代化視域下中國道路的中國特色和世界意義[J].中國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18(02).
[6] 梁發明.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現代化成就與經驗[J].黨史文苑,2018(05).
[7] 張建平,沈博.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及其對世界的影響[J].當代世界,2018(05).
[8] 郭德赫.古巴特色社會主義探析[D].吉林大學,2009.
[9] 王秀娟.中國共產黨與古巴共產黨黨際關系的歷史發展及基本經驗研究[D].外交學院,2017.
[10] 辛沼沿.主要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模式及對朝鮮的啟示研究[D].云南大學,2016.
[11] 鄧純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質和世界意義[N].人民日報,2014-12-21.
作者簡介:湯雨琪(1996- ),女,漢族,陜西安康人,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