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27歲的小張,因為“高熱7天,伴腹瀉5天”到呼吸科就診,從入院到去世僅7天……經了解,小張不但在感冒初期自行去藥店買了藥,還因自己體重大,加量服用了好幾種藥,最終因“感冒藥”服用過量導致多臟器衰竭死亡。
對乙酰氨基酚超量真的很嚴重
小張的悲劇就來源于退燒心切,各種感冒藥混在一起亂吃。另外他覺得自己體重基數過大,就擅作主張,吃了雙倍的劑量,最終因對乙酰氨基酚超量使用導致嚴重肝損,最后發展到無法挽救的境地。
對乙酰氨基酚超量真的這么嚴重么?專家表示,按療程、按劑量、合理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總體上來講是比較安全的,之所以會出現像小張這樣的嚴重后果,主要是超量使用、誤用或重復用藥導致該藥使用過量。大多數感冒藥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它是最常見的解熱鎮痛藥,部分常見的退燒藥和止痛藥也含有該成分。因為這些藥物非常常見,又是容易買到的非處方藥,因此很多人對此并沒有足夠的警惕。所以服用感冒藥、退燒藥時,要留意藥品說明書上的成分一欄,確保最多只服用一種含“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
抗生素對病毒感冒無效
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簡稱上感,具有自限性,通常7-10天就能自愈。但這是否就意味著感冒就不需要藥物治療了呢?其實,合理應用感冒藥,對減輕感冒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以及預防并發癥,還是很有積極作用的。但可怕的就是很多人認為小小感冒自己隨便吃點藥就行,并且被很多人“首選”的、自認為可以治療感冒的藥除了解熱鎮痛的,還有抗生素。
專家表示,抗生素對病毒性感冒無效,錯誤混服會降低解熱鎮痛藥藥效。一般沒有細菌感染的征象,如發熱、咳黃痰等,不必使用抗生素藥;沒有發熱、頭痛、咳嗽癥狀,不必使用含有解熱鎮痛成分和鎮咳祛痰成分的感冒藥;以咳嗽為主的感冒應服用含有鎮咳祛痰成分的藥物,如酚麻美敏片。
服用中成藥需分清寒熱
治療感冒并非像廣告中所說的那樣“中西醫結合療效好”,因為很多治療感冒的中成藥也含對乙酰氨基酚,在聯合使用的時候會導致該藥超量引發嚴重肝臟損害。
專家指出,使用中成藥還應先區分寒熱,否則用錯中成藥反而會使病情加重。風寒感冒可選正柴胡飲顆粒、感冒清熱顆粒等;風熱感冒可選銀翹解毒片、板藍根顆粒等。選擇感冒藥要注意兩點,一是必須按癥狀選藥。如果只是發熱,單用解熱的感冒藥就可以了;如果既有痰又流鼻涕,就需要選擇有多種作用的藥物了;二是必須按特殊病理狀態選藥。心臟病、高血壓、甲亢患者應慎用含有偽麻黃堿的藥品。心律失常患者,禁用含特非那丁成分的藥品。青光眼患者,應慎用含苯海拉明成分的抗感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