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
幾個月前,喬阿姨全身起了很多小疹子,非常癢。起初她以為是皮膚病,多次到藥店買外敷、口服的藥,瘙癢卻不見好轉。后來到醫院檢查,醫生發現她的血肌酐值已達到腎功能衰竭的診斷標準,也就是通常說的尿毒癥。對此,喬阿姨非常疑惑,明明是皮膚瘙癢,怎么會是得了腎病呢?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張翥表示,腎臟疾病的臨床癥狀多種多樣,而且沒有特異性,因此很容易被忽視而延誤治療。
張翥解釋說,尿毒癥會產生毒素,當毒素無法正常經過皮膚排泄的時候,病人就會出現皮膚瘙癢的癥狀。因此,患者如果持續出現皮膚瘙癢應該特別重視,及時就診,尤其是本身就有腎臟病病史的老年人。
需要區別的是,精神緊張、天氣干燥、蚊蟲叮咬等都會引起皮膚瘙癢,但這些都不是持續性的,而腎臟疾病引起的皮膚瘙癢則多為持續性的,可以細心觀察皮膚的情況來分辨。
門診中還會遇到一些病人出現惡心嘔吐,于是到消化科就診,但是治療一段時間后效果不好,這時候也應該考慮腎臟疾病的可能。這主要是因為毒素經過胃腸排泄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等造成的,病根兒不在胃腸道。
另外,尿量過多或過少也需要警惕。張翥說,一般來講,正常人的尿量每天為1000~2500毫升,平均每天為1500毫升左右。尿量增加或減少,都可能是腎臟疾病的表現。尤其是夜間尿量增加,往往是腎臟病的后期表現。
除了上述癥狀外,晨起眼瞼或面部水腫,勞累后加重,午飯后或休息后可減輕,以及有乏力、貧血、腰酸等癥狀時,也要警惕腎臟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