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冬冬 張曉旎
鉆石可以恒久遠,精神可以永流傳,但凡美好的東西,都有經久不衰的迷人光輝。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教育是心靈的事業,如果能讓心靈的質地不斷趨向美好,將會使師生都收獲各自的魅力人生。
教育,其實就是靈魂和人格的平等;教育,只有在人格對等的平臺上施肥才能得以開花結果,美麗長青。
他是個眉毛常常都擰在一起的孩子,經常悶不吭聲,家庭作業有時一個字不寫,最開始幾次打電話給他爸爸,都說在法院,顧不上過來,后來終于來了,說話也很抵觸的樣子,無心談孩子的學習。經過一年多的關注,終于在一次溝通后,他卸下防備,袒露真言:一年前破產,繼而離婚,現在靠跑車為生,孩子自己顧自己……啊,這些元素疊加在一起,讓一個9歲的孩子顯得實在太可憐。有一次我問他:“孩子,你的好朋友是誰?你喜歡和誰坐同桌?”他對我說:“我想一個人坐……”他說這句話時耷拉的肩、哭喪的臉、低垂的頭,讓我的內心久久不安。
愛的缺失和學習能力的不足,讓他產生了自卑感和無助感。我馬上給他調換了同桌,提示大家多幫助他,主動給他機會幫助老師。還記得在他生日那天,我把早已準備好的一條圍巾和一雙手套遞到了他手上,當大家紛紛把祝福的話說給他聽時,當我和全班一起為他朗誦生日詩時,他的眼里閃動著感動的淚花。教育,存在于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這件事成了一個轉折點,他的生活中有了歡笑,猶如陰霾數日后的朗日當空。
歸屬感,只是第一步,緊接著,我給他支招,讓他留心觀察別人好的表現,在班級的好人好事記錄本上多記載,然后由我廣而播之。漸漸地,同學們對他的暗中褒獎之舉感激不已。對于學習,我經常性地與任課教師商討可行的方法,比如:指導他針對問題預習,回答問題好,獎勵他當天當組長。作業完成得好,獎勵他當天當課代表,嘗到甜頭后,他對學習的態度積極起來了,家庭作業基本都能自己完成了。
后來他爸爸來學校感謝我,看見他眼里的淚花,那一刻,對于同樣是家長的我來說備受觸動,在與他相處的四年里,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他營造一片局部的晴天,他終于一點點地改變了。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只有熱愛學生,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和呵護,教育才富有實效。
一天幼兒園放學我去接孩子,孩子興高采烈地告訴我說老師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讓每個小朋友晚上回去畫一幅漂亮的畫,第二天帶到學校來。孩子一回到家,就積極地開始畫畫了,孩子改來涂去,一直畫到吃晚飯也沒畫好,最后在媽媽的幫助之下終于畫出了她以為最滿意最漂亮的畫,她精心地給畫涂色,一直趴在桌子上認真地涂到自己最滿意。第二天一早去學校,到幼兒園她們班門口的時候,一看到老師,她就高興地給老師說這是我昨晚畫的畫,特別漂亮。但是老師的眼睛根本就沒往紙上看,很隨意地說去交到講桌上去,同為老師的我當時很想對老師說,你就看一下,鼓勵一下她,也是對孩子和家長的肯定,對孩子的心情和以后上學,乃至于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說不定都會有特別深遠的影響!
教育,要讓學生追慕美好。我們做的或許只是一個微笑,幾句輕語,幾次鼓勵,幾份堅持,而帶給學生的可能是一生的希望,帶給家庭的是許多溫馨與快樂。
還記得一日課間,我正在做下節課上課的教學教具準備,我們班的一位同學來找我了,她說老師我能不能用點您辦公室的開水喝個藥,因為我正忙于整理教案,隨口就說,辦公室有一次性杯子,飲水機有水,你自己去打水喝吧。在學校匆忙的教學里,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凈,直至有一天在上課的時候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同樣微小的事讓我反思許久。
一日,課堂上,我給學生安排了隨堂作業,20分鐘一過就有很多同學已經完成了作業,我也開始批改他們的作業了,批著批著我發現我的紅筆沒墨水了,便低聲問前排的同學誰有帶紅筆,借我用一下。沒想到我這一問,便有好多同學站起來,“老師,用我的吧!”大家都把手舉得特別高,這時我注意到了坐在第二排的一個女生,她直挺著身子,高高地舉著雙手,眼睛里面充滿著期待和渴望,我用手指了一下她,她便像一只快樂的小鳥一樣飛快地跑到我的跟前,興奮地雙手舉著她的紅筆,特別榮幸似的,我拿著她的紅筆一邊批改著作業,腦中一邊浮現著一幅情景,我驚訝地發現遞給我紅筆的小姑娘竟然是前幾天找到我辦公室要水喝藥的小姑娘,我當時很隨意地給她說讓她自己找杯子倒水喝,再看她剛才給我雙手遞東西的熱情和渴望,我不由得停住了手頭的動作,開始深深地反思,學生有困難來找我的時候,我是怎么對待她的,而我有小困難的時候學生又是怎樣對待我的,我的眼前還浮現著剛才她舉著雙手遞給我紅筆的情景,我一下子呆住了,忽然意識到我和學生還存在著多么遠的距離,這種距離有可能直接影響我一生都無法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心里!
所以,教師要學會把學生喚醒,當與學生一起追慕美好!希望這一切仍是他們心中那朵最美的花兒,歷經歲月,四季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