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翔
摘 要:小學低年級是人生啟蒙的關鍵階段,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讓小學生掌握必要的法治常識,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小學低年級道法教師要以教材為核心,緊密圍繞兒童成長及發展的生活路徑開展道德法治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小學生的成長需求,培養小學生的生活智慧,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分析了當前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重點探討了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中培養學生的生活智慧。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生活智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小學生的素質和技能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小學生的性格塑造以及長遠發展。《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培養具有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小學階段是開啟學生學習之旅的重要時期,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與法治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以后的人生發展和性格形成。小學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道德與法治教師更是肩負培養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按照標準要求,精心研究教材,從低年級的學情出發,優化教學方法,為小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呵護低年級兒童健康成長,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質量,讓小學生從道德與法治課中獲取生活智慧,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師和家長對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視程度不夠
部分小學家長和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的認識不足,認為道德與法治課是副科可有可無,沒有充分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性。家長的言行對小學生習慣和性格的養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要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為孩子樹立榜樣,大力支持和配合教師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活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完善的人格,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2.部分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靈活性不足,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部分教師對教材的研究不夠深入,不能將教材內容與教學活動靈活地結合在一起,課程簡單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從道德與法治課上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小學生從課堂上獲取生活的智慧。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培養低年級學生生活智慧的途徑
1.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獲得生活智慧
低年級小學生活潑好動,教師如果采用說教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生活智慧很難達到預定的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利用形式多樣的活動,讓道德與法治課堂充滿生氣和活力,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小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各種主題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觀察學生的狀態,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利用同理心獲得生活智慧。例如,教師在進行《我們小點兒聲》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聲音的度量單位是分貝,然后告訴學生當聲音超過70分貝時就很吵了,而且開始損害我們的聽力神經。接下來,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討論“同學們大家想想看,下面這些活動的聲音中哪些高于70分貝呢?”然后教師舉一些常見的生活場景音量,比如大喊大叫、追逐打鬧、飛機轟鳴、用力關門等。當學生討論時,教師可以用分貝計測量學生課堂討論時的音量。等學生討論完以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討論的結果,然后讓學生猜一猜剛才討論時的音量達到多少分貝呢?大部分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聲音不大,也就在50分貝以內,此時教師再公布準確的答案,那就是當時課堂上的音量已經高達82分貝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正在圖書館看書,旁邊有人卻在聊天你肯定會覺得很吵。然后進一步結合學生自己的親身體會教育小學生,在一些公共場所,比如醫院或者圖書館討論或者交流的時候一定要小點兒聲,否則就會對他人產生干擾和影響了。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會懂得噪聲的危害,知道在公共場所如何做一個文明人,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獲得生活的智慧。
2.深入研究教材內容,聯系生活經驗,讓學生獲得生活智慧
《道德與法治》教材是從兒童生活視角出發,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和諧溫暖的關系。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以及認知水平,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學習教材內容,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還可以聯系生活經驗,組織與課本內容有關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領悟生活智慧。例如,教師在進行《大家排好隊》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先為學生講解排隊的意義,然后可以組織學生模擬超市排隊付款的情景。可以模擬有兩到三個收款臺,然后每個款臺前面都排了一些學生,讓剩下的學生選擇排在哪里,學生會根據每個款臺前面的人數來選擇隊伍排隊。此時,教師可以假扮成一位老奶奶也準備排隊付款,學生看到后會讓老奶奶排在自己的前面。
模擬活動結束后,教師要進行總結,首先要肯定和表揚學生在排隊過程中禮讓老人的表現。接著可以進一步拓展,我們在超市排隊付錢或者在銀行排隊取錢時,看到別人用銀行卡時要站得遠一些,尊重別人的隱私。另外,在公交車上,如果看到有老弱病殘的情況,也應該主動讓位。只有人人都遵守規則,又文明禮讓,整個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這樣通過對教材的延伸學生就會獲得生活的智慧。
3.從低年級的學情出發,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加小學生的生活智慧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比較懵懂,好奇心強,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加道德與法制課程的新鮮感,吸引學生聽課的興趣,讓課本中生動活潑的內容在課堂上延伸,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選擇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關的視頻或者動畫播放給小學生看,還可以查找一些與教材內容貼近的小故事講給小學生聽。小學生在自主閱讀、小組討論或者情景表演的過程中就能夠明白其中蘊含的規則和道理,在生活中遇到相似的問題就明白如何處理,做到知行合一。例如,教師在進行《上學路上》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先問問同學們“大家都是怎么來上學的啊?”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有走著來的,坐校車來的或者是父母開車送來的等。接著教師可以播放一些上學途中的圖片和視頻,比如學生在校車上吵吵鬧鬧,上學路上一幫人沒有等候綠燈,看到車少就一起過馬路等。然后讓學生判斷這些行為對不對,如果不對錯在哪里。這樣,教師采用討論和多媒體結合的方式就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聽課的興趣,還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和交流完畢后,可以進一步總結,遵守交通規則是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負責,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大家一定要珍惜,過馬路時不管多少人都不能闖紅燈。另外,校車也算公共場所,太吵鬧會影響司機開車,也不安全,大家要在校車上盡量保持安靜,有話也要低聲交流。總之,大家都要平平安安來上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會對一些錯誤的做法有了清晰認識,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確的行為,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生活智慧。
總之,小學低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關愛學生成長,用心呵護小學生純潔的心靈,做有情懷、有底蘊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和優化教學方式,培養小學生從課堂中獲取生活智慧,成長為國家的棟梁!
參考文獻:
[1]馮林軍.《道德與法治》“中華好傳統”欄目教學芻議:以浙教版一年級為例[J].教學版(綜合),2017(9):18-21.
[2]馮桂連.家長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實踐[J].名師在線,2018(28):48-49.